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8456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填空题工艺流程专题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波(Na2S2O35H2O)可用作脱氯剂、定影剂、解毒剂。硫粉和亚硫酸钠溶液煮沸可制得Na2S2O35H2O;Na2S2O35H2O的部分性质见下表:物理性质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熔点48.2;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潮解化学性质43以上的空气中易风化;遇酸易分解(S2O2H=SSO2H2O)实验室制备海波过程如下:(1)实验开始时,加入1 mL C2H5OH的目的是_。(2)滤液A中除有Na2S2O3和少量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化合物杂质是_,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_。(3)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过滤后发现滤渣B中有少量淡黄色物质。为除去淡黄色物质,洗涤滤

2、渣B的操作过程是_。(4)烘干滤渣B时应注意什么问题_,原因是_。2、金属钛素有“太空金属”、“未来金属”、“海洋金属”等美誉,已知钛的化合价主要有4价和3价,其中3价钛极易被氧化;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的pH如下:氢氧化物Ti(OH)4Ti(OH)3Fe(OH)3Fe(OH)2开始沉淀时的pH0.53.01.57.6某地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3,含有少量SiO2杂质;提纯TiO2并得到副产品FeSO47H2O(绿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黑钛液中生成的主要阳离子有TiO2和Fe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黑钛液中加入铁粉的主要目的是:_。(3)步骤的离子方程式是

3、:_。(4)钛的冶炼新法是电解法。如图是OS法电解炼钛的示意图:以CaCl2/CaO共熔体作为介质,电解时,在阴极生成的Ca进一步还原TiO2得钛。写出阴极生成钛的有关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_。3、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下图:已知: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

4、(OH)3开始沉淀2.37.57.63.4完全沉淀4.19.79.25.2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新工艺中,用“盐酸”代替原工艺中“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直接溶解含钴废料,其主要优点为_。(2)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_pH调至a后过滤,再用试剂X将滤液的pH调至23,则所用的试剂X为_。(3)操作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_、_和过滤。(4)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_。(5)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

5、其原因可能是_(写出两个原因)。(6)在实验室中,为了从上述产品中获得纯净的CoCl26H2O,采用的方法是_。A溶解B过滤C蒸馏D分液E蒸发结晶(2)用氨水调节pH至89的目的是_。(3)若测得滤液C中c(CO)103 mol/L,则Ca2_(填“是”或“否”)沉淀完全。已知c(Ca2)105 mol/L时即可视为沉淀完全;Ksp(CaCO3)4.96109(4)若在滤液C中,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以得到副产物NH4NO3,则酸化后溶液中c(NH)_c(NO)(填“”、“”、“”或“”)。(5)操作是:在低温下,往过氧化氢浓溶液中投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调

6、节溶液pH至911,才出现大量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用简要的文字解释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11的原因_。(6)已知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a,m g大理石可以制得n g CaO2,请计算:CaCO3转化为CaO2过程中,Ca原子的利用率_。5、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的主要成分。下面是以商品级纯度铁屑(含少量锡等杂质)生产绿矾的一种方法:已知:在H2S饱和溶液中,SnS沉淀完全时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1)确认得到的绿矾晶体中不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_。(2)操作在溶液中用稀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_

7、;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除去操作所得溶液中剩余的Sn2等杂质离子;_。(3)操作的操作顺序依次为_、结晶、_。(4)操作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_。(5)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方法:a.称取2.850 0 g绿矾产品,配制成250 mL溶液;b.量取25.00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 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8H=5Fe3Mn24H2O)。通常状况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与下列物质中的_反应(填字母代号)

8、;a甲苯bNa2SO3溶液c环己烯d苯滴定时应选用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盛装标准溶液;计算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约为_;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产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低(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_、_。6、世界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超过25亿只,锂电池消耗量巨大,对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回收的是正极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钴酸锂(LiCoO2)、导电乙炔黑(一种炭黑)、铝箔以及有机粘接剂。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1)上述工艺回收到的产物有_。(2)废旧电池可能由于放电不完全而残留有原子态的锂,为了安全对

9、拆解环境的要求是_。(3)碱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最后一步过滤应_。(5)如何洗涤过滤后的Li2CO3固体_。7、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1)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指出该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2)写出预氨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沉淀镁时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4)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碱式碳酸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

10、石灰)。样品称量;高温分解;_;_;称量MgO。182 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 g CO2和8.0 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a_;b_;c_。(5)从水氯镁石中可以提取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态的无水氯化镁可以得到金属镁。有同学认为:电解熔融的MgO也可制金属镁,在实际生产中可简化生产步骤,体现生产的简约性和经济性原则。你_(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想法,理由是_。8、炼金废水中含有络离子Au(CN)2,其电离出的CN有毒,CN与H结合生成HCN时,其毒性更强。回答下列问题:(1)HCN的电离方程式为_,NaCN溶液的pH_7(填“”、“”或“”)。(2)与弱电解质碳酸

11、的电离方式相似,Au(CN)2也存在着两步电离,其一级电离方程式为_。(3)处理这种废水时是在碱性条件下,NaClO将CN氧化为CO和N2,其离子方程式为_。(4)在酸性条件下,ClO也能氧化CN,但实际处理废水时却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主要原因是_。9、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Al3、Fe3、Mg2、Ba2、NH、Cl、CO、SO,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 mol,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质量为

12、1.02 g。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 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2)试确定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浓度(可不填满):离子符号_,浓度_;离子符号_,浓度_;离子符号_,浓度_;(3)试确定K是否存在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 _。10、处理污水时,常用双硫腙(H2Dz,二元弱酸)把金属离子络合成电中性的物质,再用CCl4萃取络合物,从而把金属离子从溶液中完全分离出来。如用双硫腙(H2Dz)CCl4络合萃取法分离污水中的Cu2时,先发生络合反应:Cu22H2Dz Cu(HDz)22H,再加入CCl4,Cu(HDz)2就很容易被萃取到CCl4中。(1)写出双硫腙和Fe3络合的离子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