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8456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二单元复习目标和检测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全球热量平衡的重要意义; 四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监测防御措施;地球温室效应、臭氧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记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水平气压梯度力;全球气压带风带名称;冷锋和暖锋的特点,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气候形成因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2、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以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气旋与反气旋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 读图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三者的内在关系;运用大气保温效应的原理简要分析些天气现象的成因; 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点的方向;简单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气流运动方向、属性及对大气降水的影响;能画出一月和七月由于海陆分布不同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示意图,进而分析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画图比较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或资料)分析出气候类型的分布、

3、特点、成因;会分析城市和工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全球观念和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二、学习建议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并将知识落实到图上。例如,在你学习大气运动时,先搞清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差异,由此导出热力环流;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风向,总结出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学习三圈环流时,可以在地球仪上作模型,以直观的形式来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时,要抓住由于切断作用形成了不同的高、低压中心,画出简单模式图,这样也为学习东

4、亚、南亚季风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空间思维的训练,你就不用去死记硬背,也能很好地理解所要学的知识。三、检测练习 ()单项选择题 A组 1、关于大气组成的正确叙述是 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B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水汽和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高层大气中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2对流层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A吸收太阳辐射 B.臭氧的吸收作用 C地面的反射作用 D地面辐射 3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 4、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其中具有反光镜作用的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云层和尘埃 C、臭氧 D空气分子

5、、微小尘埃 5、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明亮的原因是 A大气的散射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 C大气的吸收作用 D大气的保温作用 6、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7、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8、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9、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气旋与反气旋 B、热力环流 C大气垂直运动 D、大

6、气水平运动 10、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垂直气压梯度力 C地转偏向力 D海陆的热力差异 11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 A平行于等压线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确定方向 12、以下各项的一组风带中,风向相同的有( )。 A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北半球的信风带 B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C、南半球的信风带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D、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与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13、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4、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 B

7、 沙尘暴天气 C、 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15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16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台风是由强烈发展的冷锋造成的B、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 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17、以下气体属大气保温气体的有( )。 A,氟氯烃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臭氧 C氧化硫和甲烷 D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硫B组18、下列概念;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9、下图为南半

8、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1),风向正确的是: 图1 20、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纬地区 B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21、关于各气压带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温均比周围地区高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 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均由低纬吹向高纬 22、气压带和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是在下列哪个日期前后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3图2表示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

9、区,箭头表示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图2 24、北纬30一40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 A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25、下列四幅图(图3),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是 图3(二 )双项选择题A组 1、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 A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高空飞行有利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上部暖,下部冷 2、对流层大气中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的主要有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3、关于大气热力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B地面是整个大气层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10、 C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多 D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越少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 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 D,气温日较差减小 5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摩擦力只改变风向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向 D地偏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率) 6、形成季风的原因有 A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的差异 D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 7、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有 A、是由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的锋 B快速移动的冷锋过境时多产生连

11、续性降雨 C过境后气压降低 D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 8、目前可以开发利用的气候资源有( )。 A松花江沿岸的雾凇 B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C、新疆绿洲地带充足的阳光 D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9、关于气象灾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A、干旱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B、短时间的大暴雨也可以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C、温带、副热带海区均可形成台风、 D、暴雨与空气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关 10、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南方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C东部地区 D西北地区 11、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 A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 B改进耕作制度 C、营造防护林 D整治河道、巩固堤防 1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增加 C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地区会因气候变暖而产生更多的降水B组13、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4),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有: 图4 14、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有 A西风带大洋的东岸 B西风带大洋的西岸 C信风带大陆的东岸 D信风带大陆的西岸 15、主要由于地面状况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现象有 A、西欧全年多雨 B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C、乌鲁木齐温差大 D青藏高原终年气温较低 16、由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而成的气候类型有 A热带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