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221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年2010年)建筑施工机械业是指从事建筑机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使用、销售租赁、维修改造、检测实验、咨询服务及监督管理等,涉及机械、建筑领域,是一个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配套产品多、专业性强、附加值高。目前,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主要有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土石方机械、运输机械、钢筋机械及装修机具等。“十五”以来,随着我省建筑业改革步伐加快,建筑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筑机械业作为建筑业的基础配套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力地位明显提升,在提高建筑技术装备水平和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确保施工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5

2、年全省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台数为20.8万多台、总净值为63.5亿元、总功率为308.5万千瓦,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38.7%、63.6%及33.3%。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建设厅福建省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协会建筑机械分会编制了福建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总结了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十五”工作,提出了今后5年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是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做大做强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具有促进作用。一、“十五”发展回顾(一)建机制造

3、实力增强。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开发了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和挖掘装载机及砼搅拌站、砼自动配料机等产品,有些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至2005年底全省建机制造企业达30多家,产值超10亿元,开发了10多种产品、100多个型号。为适应建筑市场需求,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厦门康柏电气机械有限公司、福清盛建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等开发了SC、SCD、SSD型施工升降机。福建闽建机械有限公司、福州正超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嫁接国有建机企业人才和管理技术,发展成为行业骨干企业。福州建设机械研究所在国内首创开发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大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全省建机经销商300多家,形成福、厦、泉建机销售“一条街”,带动了建

4、机销售业迅猛发展,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二)建机租赁发展迅猛。建筑施工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化租赁,建机制造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行产、租、售一体化,组建专业租赁队伍,体制多样、灵活,合资、民营建机租赁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向专业化、大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省租赁企业达100多家,年租赁设备1万台,年租赁产值近5亿元。全省有10家企业、27人获得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租赁)优秀单位和个人荣誉称号。建筑施工企业、建机生产企业及设备租赁企业相应组建拆装专业队伍,开展拆装租赁一体化服务,确保建机拆装质量与安全。全省持有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拆装企业近30家。(三)建机检测机构从无到有。2003年,在

5、福州成立了全省首家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民营检测机构,开展建机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站、厦门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相继增设特种设备检测项目。全省持有特种设备检测资质检测机构达10多家。编制出台了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检测规程、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检测机构资质标准,规范特种设备检测行为。(四)建机人才群体逐步形成。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引进,全省从事建筑施工机械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000多人,起重机械拆装、操作、检测等技能人员30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积极开展行业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我省研制的WZ25挖掘装载机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QTZ63型塔

6、机、PL1200型配料机等被列为建设系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GW32和GQ35钢筋机械设备还出口东南亚。(五)建机行业管理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工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法(闽建建200552号),建筑施工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政策、建筑用手持电动工具、电焊机械和木工机具安全技术政策(闽建科200328号)和关于深化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淘汰限制使用竹脚手架、井字架、人工挖孔桩等落后施工设备和工艺的实施意见(闽建建200638号)。在全省对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实施注册登记和使用备案管理,分区域、分阶段淘汰限制使用井字架,积极推广应用建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

7、整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查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行业规范,有效控制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建机行业发展。2001年,在省建筑业协会建机设备管理委员会和省土木建筑学会建机学术委员会基础上,省建协建机设备管理委员会与省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材专业委员会合并成立省建协金属结构设备建材分会,其中建机设备专业组会员单位30多家。“十五”期间,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处于“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总量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机械业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与建筑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二是租赁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能

8、力不强;三是施工现场设备管理薄弱,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不足;四是行业人才总量不足,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与行业发展不适应,行业发展后劲不强;五行业引导、政策扶持、监管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不到位等。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我省建筑机械行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业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建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注重提高产品配套能力,择优扶强,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我省建筑施工机械业,为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二)目标任务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 2010年全省

9、建筑施工机械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0亿元,省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其中建机制造业产值达15亿以上,建机租售业产值达25亿元以上;全社会建筑施工机械业从业人数达5万人。全省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台数为30万台、总净值为100亿元、总功率为450万千瓦。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行业协会引导,鼓励优先发展建机制造企业,带动销售、租赁、拆装、检测业发展,提高建机产业化,提升建筑施工机械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大中型建机生产企业和中小型建机服务企业,形成配套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产业集群。3、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坚持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跟踪国内外建机业技术发展趋势,引进

10、消化和自主研发生产我省建筑业需求量大和先进适用的建机产品,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安全可靠、节能降耗产品,淘汰落后技术设备,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努力掌握建机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4、市场竞争规范有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督,建立建机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协调机制,合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5、人才群体素质不断提升。根据我省建机业发展需要,重视建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强建机业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引进、委托培养、短期培训和高等院校增设建机专

11、业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研发与创新能力技术专家队伍、技能功底扎实技师队伍、开拓型企业家以及具备宏观统筹与综合协调能力的行业管理人才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综合型人才。 三、“十一五”政策措施(一)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坚持政府规范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建机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来抓,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建机业技术与产品推广或淘汰制度,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营造建机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

12、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建机业发展趋势研究,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实施企业诚信管理制度,树立典型,鞭策后进,规范行业秩序;建立行业信息网站、刊物,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行业宣传力度,发布、披露各种行业信息,树立品牌企业,引导建机行业健康发展。(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行业优势宣传,吸引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加强对建机业的投入,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鼓励厦门、泉州、龙岩等工程机械生产及省外大型建机等建立合作机

13、制,在福、厦、泉等沿海城市以及三明、南平、龙岩等工业城市重点发展510家年产值超亿元核心竞争力强的建机制造骨干企业,并以上述地区建机制造企业为依托,组建集建机设计、制造、销售、租赁、安装等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建机企业集团,与区域上、下游服务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树立我省建机品牌企业和产品,推动优势骨干企业逐步向海峡西岸大型建机企业联合集团发展,发展壮大全省建筑机械业的整体实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机骨干企业要将大型垂直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和商品混凝土成套机械、桩工机械作为主导产品,填补我省长期无大型商品混凝土成套机械、桩工机械空白,产品面向城市和大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14、;小型建筑机械制造企业要以生产混凝土搅拌机械、钢筋加工机械和装修装饰机具等,产品面向县、乡镇及小型工程建设项目。(三)完善市场准入清出机制。以制造确认许可、建机租赁行业确认、安装资质认证、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检测验收备案等为监管手段,加强建机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完善建机产品推广和淘汰制度,制定出职省内外建机产品优选目录,指导施工企业和使用单位选购名优建机产品;全面加快建筑工地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备案进程,对省外建筑起重机械产品建立准入备案制,杜绝质量安全性能低的建机设备流入施工现场;出台建筑机械报废规程,对井字架、自落式砼搅拌机等危及施工安全的落后建机设备予以强制淘汰;制定我省建筑

15、机械租赁市场和二手设备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建机制造、维修企业从事二手建机设备的回收改造业务,加快施工现场设备更新,着力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相应鼓励措施积极支持我省建机企业拓展省外市场,特别要引导闽籍开发商和施工企业优先使用我省建机企业产品,拓宽我省企业市场领域,提高我省建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四)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针对我省行业实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技术资源,组建技术开发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以建机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重点,加大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并为全省建机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资质认证等技术服

16、务,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检验检测、信息咨询和技工培训等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建机检测队伍管理,通过培训、认证等方式提高检测机构素质,鼓励现有检测机构从单一安全性能检测向综合性检测检验方向发展,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省能够成立一家集“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机研究机构。树立人才兴业理念,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实行资金技术入股、提高酬薪等灵活政策措施,吸收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投身我省建机业。可通过采用引进、委托培养、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 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特别要培养建机科技学科的带头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