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136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省第九次党代会也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放在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后工作的基本着力点之一。2003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山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结构优化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山东经济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1、服务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近两年来,山东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

2、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工作力度和投资强度都在加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87.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增长14.5%,高于2003-2006年年均增长13.1%的速度,为1998年以来服务业的最高水平,比全国增速10.3%高4.2个百分点,增速由2002年全国第十位上升到第五位。2007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47.2亿元,增长1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这也是自1995年以来的同期最快增速;占GDP的比重为33.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8%,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

3、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9.1:58.3:32.6调整为9.0:57.9:33.1。2、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提高。近年来,全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和提升,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调整。200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78.3%提高到83.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2.5%。2007年1-11月,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86.5%,贡献率高达9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势明显,实现增加值3010.7亿元,增长27.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6.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5.0%,同

4、比提高1.2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减缓,实现增加值5706.5亿元,增长18.7%,增幅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4%,同比降低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产值13315.4亿元,增长37.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9%,比年初提高2.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3、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投资质量继续提高。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近年来山东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大,三次产业投资比重逐步调整为2006年的2.7:62.0:35.3。

5、2007年1-11月全省投资结构又呈现诸多新变化。一是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同期2.8:62.9:34.3调整为3.0:60.6:36.4。二是国家重点调控领域投资明显减弱。电力、煤炭、冶金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5%、22.3%和29.5%,纺织仅增长2.2%。钢铁、电解铝行业投资分别下降25.6%和85.3%,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分别下降8.5%和38.9%。三是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逐步加强。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888.2亿元,增长38.5%,占工业投资的27.2%,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023.3亿元,增长36.7%,占

6、工业投资的15.8%,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业投入明显增大,其中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环境管理业分别增长52.6%和69.5%。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促进山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4、消费、出口增势良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增长持续加快。近年来,在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共同推动下,山东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面扩量增,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大行业全面上行,消费增长逐步驶入快车道,2003-2006年年均增速达到15.0%,比全国平均增速快2.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7、贡献率稳步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山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比投资贡献率(46.5%高2.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比投资拉动高0.5个百分点,扭转了连续三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拉动力低于投资的局面。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幅逐月上升,由一季度增长16.8%上升到上半年的17.0%、前三季度的17.4%和1-11月的18.0%,消费品市场呈现持续繁荣的景象。出口结构逐步优化。2003年以来,外经外贸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亮点之一,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机电产品跃升为全省第一大出口产品,机电、纺织服装和农副产

8、品出口比重由2002年的23.8:27.5:24.8调整为2006年的31.6:20.9:13.8。2007年1-11月,全省机电产品实现出口248.8亿美元,增长 48.6%,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36.7%,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山东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5、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2003年以来,山东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6.5%上升到2006年的52.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

9、加值比重由29.1%上升到40.2%。2007年非公有经济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在工业、投资、市场销售领域的份额不断增大。1-11月,非公有工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7790.5亿元,增长26.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呈逐季提高态势,达到64.7%。非公有投资增势较强,完成投资8067.7亿元,增长29.1%,比全社会投资增速快4.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70.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非公有贸易市场份额增大,实现零售额6450.2亿元,增长18.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0.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同比提高0.5个

10、百分点。私营企业对外贸易活跃,实现进出口198.8亿美元,增长46.0%,比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速快17.9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8.0%,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占全省出口的20.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6、区域经济发展渐趋协调,架构“一体两翼”新格局初显成效。近年来,“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促进了全省东中西区域经济的互联互动,激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带动提高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逐步形成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的新局面。在“一体两翼”新格局中,“一体”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11、“两翼”发展步伐加快。2003-2006年,“一体”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比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1.8个百分点,2006年生产总值达到15686.9亿元,为2002年的2.1倍。鲁南经济带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力也明显增强,2006年分别实现生产总值7818.8亿元和3219.8亿元,分别为2002年的3.5倍和2.4倍。2007年前三季度,“一体”实现生产总值13516.2亿元,增长16.2%,占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69.7%,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7%,拉动全省GDP 增长10.1个百分点。从占全省比重看,除地方财政收入比重(61.8%不足70%以外,规模以上工业增

12、加值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均在七成以上。实现进出口比重达84.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多1406元和446元。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4002.8亿元,增长16.2%,占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20.6%。从增长速度看,除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与全省持平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进出口增速较全省平均增速快8.6个百分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714.7亿元,占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的14.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出口、地

13、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的比重与上年同期持平。二、今后山东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取向总的来看,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当前山东经济结构正朝着好的方向优化调整。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是该地区多年经济发展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密切相关。与苏、浙、粤相比,山东经济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快,消费和出口的实力还不够稳定,工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还不够强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调整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今后,山东要针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突出

14、问题,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践中,抢抓机遇,落实措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1、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首先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明年,国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总量、投放节奏和资金投向将受到严格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大银企洽谈、项目推介和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并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服务业,使服务业发展所需资金得到优先重点保障。要鼓励综合实力强的工业企业集团转向服务业领域发展,带动资金向服务领域集聚。组织筛选一批符合条件

15、的大型服务业企业进入市场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扩大资金筹措和融资规模。其次要努力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要消除生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促进服务领域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要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促进服务项目、产品、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第三要加快服务业人才体系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先进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手段在服务过程中的综合应用。要建立有效机制,多渠道吸引科技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等高层次专

16、业人才,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要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服务业梯度人力资源结构。2、扩大消费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把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作用,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拓展消费领域与消费空间。千方百计提高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挖掘潜力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占山东人口60%的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山东的比较优势及产业成长性,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竞争力。不断完善鼓励 省外境外投资政策,优化投资的软硬环境,结合产业调整方向制定吸引域外投资 的中长期规划,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降耗、环 境保护、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3、走新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