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8126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微生物免疫系统(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6/15,1,免疫系统,2019/6/15,2,中枢免疫器官 : 胸腺、骨髓、腔上囊 免疫器官 (鸟类、家禽) 外周免疫器官 :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哈氏腺、 淋巴样组织 免疫细胞:主要是T、B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IL 、IFN等,概 述,2019/6/15,3,2019/6/15,4,第一节 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 作 用: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共同的特点:在胚胎早期出现,青春期后退化, 新生动物切除后,可造成淋巴细胞 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组成: 胸腺、骨髓、腔上囊(鸟类、家禽),2019/6/15,5,2019/6/15,6,1 胸腺,(1)解剖学的特点:

2、 哺乳动物 鸟类、家禽,2019/6/15,7,(2)胸腺组织学基本结构胸腺小叶,2019/6/15,8,胸腺小叶的解剖学结构,2019/6/15,9,Hassall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扁平细胞等呈同心圆排列,其作用可能参与细胞免疫应答。,2019/6/15,10,(3)胸腺的免疫学功能, 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来自骨髓的前T细胞在TNC内分化、增殖,5%继续分化、成熟,在髓质内形成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随血流到外周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 产生胸腺素,诱导T细胞的成熟。,2019/6/15,11,2 骨 髓,功能: 造血功能。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发源地和分化成熟

3、的场所。 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可以缓慢持久的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抗体种类主要为IgG,其次为IgA。,2019/6/15,12,3、法氏囊,为鸟类(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位于 鸟类泄殖腔背测后上方,故又称腔上囊。 功能: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人和哺乳类动物无腔上囊, B 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2019/6/15,13,二、外周免疫器官,分类:脾脏、淋巴结、淋巴样组织(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 3. 特点:起源于胚胎晚期的中胚层,持续存在整个成年期,成年切除后对机体的影响较小。,2

4、019/6/15,14,1 淋巴结,2019/6/15,15,2019/6/15,16,1.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2019/6/15,17,1.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2019/6/15,18,1.2 淋巴结的免疫学功能, 过滤和清除异物:髓窦中的巨噬细胞有效的吞噬、清除细菌,但对病毒、癌细胞清除能力低。 产生免疫应答:实质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捕获、处理外来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B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后,形成致敏的TC 、浆细胞。,2019/6/15,19,2 脾脏,2.1 脾脏的组织学结构,2019/6/15,20,红髓 脾索:淋巴组织彼此吻合成网状,似条索状结构。含有网状细胞、B

5、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各种血红细胞。 髓窦:髓索之间的空腔 红髓的免疫学作用:捕获抗原,发生免疫应答。,2019/6/15,21,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小结 边缘区,2019/6/15,22,脾脏的免疫学功能,滤过血液 滞留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特夫素,2019/6/15,23,3 扁 桃 体,位于咽峡、舌根部,呈扁平状。,扁桃体,2019/6/15,24,2019/6/15,25,4 淋巴样组织,淋巴细胞也聚集在消化道、呼吸道等粘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下形成淋巴滤泡,有代表性的Peyers结。,2019/6/15,26,Payers 结模式图,2019/6/15

6、,27,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K、 NK、N、D细胞等。 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树突状细胞等(辅佐细胞)。,凡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殖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成为免疫活性细胞。,第二节 免疫细胞,2019/6/15,28,一 T、B淋巴细胞,1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定居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T细胞前体细胞 胸腺依赖性细胞(简称T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 受抗原刺激激活 效应T细胞(CTL、TH) 记忆T细胞进入淋巴在循环。,2019/6/15,29,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201

7、9/6/15,30, 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2019/6/15,31,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B细胞前体细胞 B 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浆母细胞 浆细胞 Ig。 记忆B细胞,2 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定居,2019/6/15,32,3 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在结构上,表面标志分为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 表面受体: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的配体(如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抗原: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的表面分子。它是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又称分化抗原。,2019/6/15,33, T细胞表面标志,T细胞抗原受体(TCR)。 CD2抗原:也

8、称绵羊红细胞受体 。 CD3分子。 CD4/CD8抗原。 有丝分裂原受体 。,2019/6/15,34, B细胞表面标志,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Ig FC受体 补体受体,2019/6/15,35,4 T、B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亚群 CD4+T细胞:TH, TI, TDTH细胞。 B细胞亚群:无统一分类标准。,2019/6/15,36,附表:T、 B淋巴细胞的区分,2019/6/15,37,5 淋巴细胞再循环, 概 念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分子: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地址素,2019/6/

9、15,38,淋巴细胞再循环,2019/6/15,39, 意 义, 使淋巴细胞在组织和器官分布更合理。 淋巴组织不断得到。 有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 有助于动员效应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2019/6/15,40,二 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 K细胞 N细胞、D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粒细胞 红细胞,2019/6/15,41,1 NK细胞:,天然杀伤细胞,外周血中数量最多,脾脏次之,淋巴结、骨髓中较少,胸腺中无NK细胞。 NK细胞能够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杀伤特点不依赖抗体参与,不需依赖抗原的刺激和致敏即可杀伤靶细胞。,2019/6/15,42,NK细胞杀伤机理,(1)NK细胞表面存在识

10、别易感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受体,这种受体与原始的细胞、肿瘤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细胞所共有,这种识别受体的结构尚未确定。 (2)NK细胞表面有干扰素(IFN)、白介素2的受体,干扰素可使NK细胞增多识别结构,增强溶解机构。白介素2可刺激NK细胞不断增殖和产生干扰素,发挥更大的杀伤作用。,2019/6/15,43,2 K细胞,K细胞存在于腹腔渗出液、外周血、脾脏。 杀伤作用必须依赖抗体的参与,这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参与的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n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简称ADCC)。 杀伤虽依赖于特异性抗体参与,但杀伤是

11、非特异的。任何被Ig结合的靶细胞被杀伤。,2019/6/15,44,3 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学功能: (1)吞噬作用:吞噬多种病原微生物,体内衰老受损的细胞。 (2)抗体依赖细胞界导细胞毒作用(ADCC)。 (3)抗原递呈:捕获、加工抗原,将加工后的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还是效应细胞。 (4)合成分泌多种活性因子:IL1, IFN-等。,2019/6/15,45,2019/6/15,46,4 树突状细胞(D细胞),2019/6/15,47, 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细胞表面树枝状突起;胞内线粒体丰富,溶酶体不发达;表面表达较高密度的MHC-类分子。 一般只占所在器官全部细胞的1%

12、以下。 所居留的组织部位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DC可有不同的名称,并表现出某些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如郎罕氏细胞,并指状细胞等。,2019/6/15,48, 功 能 抗原递呈(与巨噬细胞有异)。,2019/6/15,49,5 兼职抗原提呈细胞,某些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接受某些活性分子刺激后,则可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这些细胞被称为兼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等。 兼职APC可能参与炎症反应或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2019/6/15,50,6 其它免疫相关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酸性

13、粒细胞 碱性类细胞 红细胞,2019/6/15,51,嗜中性粒细胞,颗粒染色呈中性,细胞核呈多形态。 其主要防御任务抵抗细胞外复制的微生物,主要吞噬细菌、真菌。,2019/6/15,5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核呈两叶,位于细胞的周边,用伊红染色,颗粒呈亮红色或桃红色。在寄生虫感染及型过敏反应患者常见噬酸性粒细胞增多。,2019/6/15,53,嗜碱性粒细胞,核较大,近圆形,胞浆内有含有粗大的噬碱性颗粒,参与型过敏反应。,2019/6/15,54,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1)识别抗原、识别自我和非自我。 (2)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 (3)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4)抗原递呈作用。 (5)免疫调

14、节作用。,2019/6/15,55,第四节 粘膜免疫,动物体内存在广泛的粘膜组织,具有免疫功能。 粘膜免疫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粘膜免疫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有重要意义。,2019/6/15,56,一 粘膜免疫系统组成,淋巴组织:粘膜淋巴集合体(Payers结),弥散淋巴组织。 致敏淋巴细胞迁移途径: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粘膜免疫效应部位:全身粘膜组织包括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分泌腺如乳腺、唾液腺、泪腺等。,2019/6/15,57,粘膜淋巴细胞主要集中的区域: 集合淋巴结: B细胞、T细胞、M 细胞。 弥散淋巴组织: 上皮层:多数为T细胞,可能对官腔内的抗原起认识作用。 粘膜固有层: T细胞、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噬酸性细胞、肥大细胞。,2019/6/15,58,二、免疫应答的诱导,2019/6/15,59,三 IgA的产生,粘膜免疫系统产生的IgA数量多与其他组织的原因: 1、表达IgA的B细胞主要归巢于集合淋巴结和粘膜固有层。 2、产生IL-5的辅助T细胞在集合淋巴结的数目多于其他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