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916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运动功能障碍与肌肉损伤江云(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损伤 肌肉损伤是一个 至今没有受到国 内外医学界关注 的领域! 腰痛一般就是指肋骨到髂骨之间的腰椎区域出现疼痛 (二)后群(二)后群 1、腰方肌腰方肌 2、腰大肌、腰大肌 腰方肌 腰大肌 髂肌 位于腹后壁腰椎体两侧。位置: 作用:单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 髂肌 髂腰肌 腰方肌腰方肌 位置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 柱两侧,为长方扁肌。 起点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 5腰椎横突。 止点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 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 突。 功能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 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 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 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 (一)髋肌(一)髋肌 1)髂腰肌:由

2、腰大肌和髂肌结合而成。 位置:位于髂窝。 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 可使躯干前屈。 髂肌 腰大肌 髋肌分布于髋关节周围, 主要运动髋关节。 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 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 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 量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 “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 倾,使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 下压动作。 竖脊肌 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 部分。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 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 内。呈长索状。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 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 突;

3、最长肌止颈、胸椎的横突 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 的肋角。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功能:功能:下固定时,一侧 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 伸,并协助呼气。 (二)大腿肌(二)大腿肌 1.前群前群 1)缝匠肌)缝匠肌位置:大腿前面位置:大腿前面 作用:屈髋、膝关节作用:屈髋、膝关节 缝缝 匠匠 肌肌 2)股四头肌)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股骨的前面位置:位于股骨的前面 组成:股直肌、股内侧肌、组成:股直肌、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 可以屈髋关节可以屈髋关节 股股 直直 肌肌 股内侧肌股内侧肌 股

4、中股中 间肌间肌 股外侧肌股外侧肌 运动和感觉 调节控制系统 相位系统-控制爆发性和强有力的动作方式,在 很大程度上与原动肌(直接参与完成动作的肌群)有关。 张力调节系统-姿势控制、保持身体环节的准确 定位和骨骼系统的整体性。为原动肌有效地发挥 功能提供了适宜的稳定性。 肌肉功能 运动单位 快肌-肌肉的爆发力 慢肌-肌肉的持续性收缩能力,对抗疲劳的能力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感受装置:感受装置: 感觉? 肌梭肌梭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概念概念: 指与神经中枢保指与神经中枢保 持正常联系的骨持正常联系的骨 骼肌,在受到外骼肌,在受到外 力牵拉使其伸长力牵拉使其伸长

5、时,引起受牵拉时,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同一肌肉收缩 的反射活动。的反射活动。 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肌梭测量肌肉张力和收缩活动,向大脑提 供反馈,产生一个三维的动作映射图,以 保持肌肉张力和对抗重力、维持姿势的肌 肉紧张度。 来自关节、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肌肉的 信息,在感觉动作的方式上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运动要以“本体感觉”和“协调性”为基础,四项运动素质逐渐发展,才能达 到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ADL),再进一步才是运动功能。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 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 骨关节的病理改变? 肌肉的病理改变? 可以根据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和肌肉系统在受 到损伤时所表现的疼痛和运动功能

6、障碍的特点区 分是神经损伤还是骨关节或肌肉损伤。 神经损伤-麻而不会疼 骨关节损伤-明显的运动障碍和显著疼痛 急性肌肉损伤-明显的疼痛 慢性肌肉损伤-没有明显的疼痛但会对于人体的 正常姿势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肌肉损伤的诊断 分析运动功能障碍-动作分析 疼痛的评价 准确地找到损伤的肌肉准确地找到损伤的肌肉 确定损伤的病位病所确定损伤的病位病所 膝痛主因,肌力不平衡 简式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疼痛问卷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应用电 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 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

7、神经元、神经肌肉 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 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 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原性区别神经原性 损害和肌原性损害损害和肌原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 (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 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 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此外,肌电图 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 程及疗效。 sEMG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1.利用sEMG评价肌肉力量及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2.EMG在测定肌肉疲劳中的应用 3.临床上利用sEMG评价神经肌肉病损 肌源性疾病(肌纤维)

8、: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 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 康复治疗疗效评定。 4.利用sEMG预测肌纤维类型 青少年肌肉力量评价指标的筛选青少年肌肉力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孙有平等)(孙有平等) 通过DTS-16表面肌电遥测仪完成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实 验筛选。肌电采集设备使用DTS-16表面肌电遥测仪,使 用eleMyo DTS(TeleMyoTM Direct Transmission System)系统。通过测试,记录受试者测试指标时前臂 屈肌(女)、肱二头肌、前三角肌(男)、腹直肌、背屈 肌、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等6块肌肉

9、(群)的表面肌电 信号,并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力量素质评 价指标的实验筛选。结果如下:初中男、女生力量素质评 价指标的最后筛选结果为:屈臂悬垂(男)、俯卧撑(女 )、仰卧起坐(屈膝、双手触地)、俯卧背起(双手贴耳 )、深蹲起跳各4项。这4项指标,既涵盖上肢、腰腹部、 下肢力量,又包括力量耐力与爆发力,可全面反映出青少 年力量素质的发展。 图1 男生A测试深蹲起跳表面肌电示意图 图2 男生B测试深蹲起跳表面肌电示意图 肌动图(mechanomyo-graphy,MMG) 记录肌肉 在主动收缩时横向振动的力学现象,主要是运动 神经元通过激活的运动单位引发肌纤维收缩在 空间-时间总和(s

10、patial-temporal summation)所 产生的力学振动,反映运动单位在机械上(或力 学上)(mechanical)的激活模式(activation patterns)。在国外,肌动图已被广泛用于不同收 缩强度的肌肉收缩、肌肉力量衰退与肌肉疲劳 的研究。 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 摘要: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老年人肌力流失对肌肉质量、最大肌力与爆发力的影 响,并以肌动图(MMG)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 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研究方法:受试者为老年组与年轻组 各10位。受试者实施股四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最快速度

11、不同强度 (75%、60%、45%1RM)的伸膝动作及45%的疲劳测试,记录向心期 不同强度的MMG讯号。研究结果:老年组的绝对/相对最大肌力与爆 发力皆明显低于年轻组(P0.05),而相对最大爆发力比最大肌力下降 的比例高达46.2%;各强度的MMG振幅与平均功率频率皆小于年轻组 (P0.05),显示老年组的肌纤维以慢肌为主,并发现老年组75%强度 时的MMG振幅下降,表示老年人因高负荷募集不到快肌所致;MMG中 位频率则无年龄差异。研究结论:老年人在静、动态力量表现有肌力 流失的现象,老化对爆发力影响远超过对肌力影响,MMG讯号反映肌 肉收缩的力学活动。 作者:作者:刘宇彭千华田石榴 作者

12、单位: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 刘宇.肌动图及其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3 刘宇.不同动态力量负荷肌电图、肌动图之 力量关系之探讨 解决办法 肌肉损伤除由直接外力作用引起肌肉挫伤外,主 要是由间接外力作用下使肌肉发生拉伤。 肌肉拉伤分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主动拉伤 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 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被动拉伤主要是肌肉 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 而引起拉伤。 常见的拉伤大腿后群肌、腰背肌、大腿内收肌等。 肌肉损伤的治疗 少量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给予冷敷,局 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外敷中草药。 肌肉大部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后立 即送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肌肉损伤的预防 肌肉拉伤预防,主要是针对发生原因进行。 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位的准 备活动; 体质较弱、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时要量力而行, 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 要提高运动技术及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 改善训练条件,注意运动场所的温度。冬季在野外 运动时要注意保暖,不可穿得太薄; 要注意观察肌肉的反应,如肌肉的硬度、韧性、弹 力、疲劳程度; 肌肉拉伤后重新参加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勿操之过 急,并要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再度拉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