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586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1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刘卫明(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ICU 刘卫明,为什么?,议程,三大常规检查 心肌酶学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查 脑利钠肽检查 肾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电解质检查 酸碱平衡及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PLT)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 血细胞比容(HCT) 网织红细胞计数(RC),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 成人 (4.010.0) 109 L;儿童 (5.012.0 ) 109 L;新生儿(15.020.0) 109 L 检查介绍: 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 发热、急性感染、

2、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应用激素、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 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生理因素影响可使白细胞增多,成人白细胞分类百分比,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46%66%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2%8% 嗜酸粒细胞 1%5% 嗜碱粒细胞 1% 淋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2%10% 浆细胞 0.1%,中性粒细胞,正常范围: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检查介绍: 是白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临床意义: 增多: 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减低: 见于伤寒、副伤

3、寒、病毒性感染、粒细胞缺乏症、抗癌药物治疗等 生理因素影响,中性粒细胞计数,200070%=? 200020%=?,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2040 检查介绍: 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如肝炎)、水痘、流行性感冒、淋巴细胞白血病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X线照射,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100300)109L 检查介绍: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感染、缺氧、创伤、骨折、恶性肿瘤等。 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

4、于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 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 1012 L; 检查介绍: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所致。如严 重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或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病因纠正后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

5、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计数(RBC),减少见于: 造血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 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机械损伤、理化、生物因素 等引起溶血)、红细胞膜缺陷、酶缺陷(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等) 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 男性 120160gL(12.0-16.0gdl);女性 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 170200gL(18.0-19.0gdl) 检查介绍: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血红蛋白(Hb),临床意义:

6、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吸烟,剧烈活动、恐惧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假性贫血,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高? 正常? 低? 贫血?,血细胞比容(HCT),正常范围: 男性 4054;女性 3747; 检查介绍: 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

7、:临床补液的实验检查依据 红细胞比容升高: 大面积烧伤等各种有脱水以及红细胞增多的病人,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 红细胞比容减少: 见于血容量增多的情况、各种贫血病人 扩溶治疗参考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RC),正常范围:成人0.0080.02 检查介绍: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临床意义: 反映骨髓红细胞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贫血治疗有效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尿常规,尿液的比重(SG)

8、,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酸碱度(pH),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

9、,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打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尿白细胞(WBC),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尿亚硝酸盐(NIT),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定性试验:阴性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尿蛋白(PRO,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重要指标 定性试验

10、:阴性 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排斥反应等等情况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亦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观察有无肾脏受损情况,但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亦可出现一时性蛋白质。,尿葡萄糖(GLU,尿糖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监测的重要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运动后,妊娠期可发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尿糖排出量皆增高。,尿酮体(KET,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 是乙酰乙酸、一羟丁酸及丙

11、酮酸的总称 定性试验:阴性 尿中酮体阳性时称酮尿症,见于重症糖尿病、妊娠中毒、长期禁食、呕吐、腹泻、脱水及脂肪摄入过多时。,尿胆原(UBG),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而成(粪便中称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在结肠重吸收入血液,由肾脏排出 定性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在肝脏功能障碍、热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黄疽、肠梗阻等情况下增高,在总胆管梗阻及肝细胞黄疽极期时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BIL),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网状内皮系统处理降解而成 定性试验:阴性 在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及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

12、等)尿中胆红紊增高。,尿红细胞(ERY),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定性试验:阴性 红细胞过多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等疾病的可能性。,大便常规,颜色:,正常颜色: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如果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时,则呈绿色或菜绿色。 异常颜色: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等。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等。陶土色,见于肠道完全梗阻以及服钡餐造影后。绿色,见于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如婴幼儿急性腹泻等以及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蔬菜等。,性状:,. 正常性状:粪便

13、外观常为条状或稠粥样,便秘者可呈柱状或羊粪状,不混有黏液、脓血、寄生虫体等。 异常性状: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以及倾倒综合征(胃空肠吻合术后)等。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黏液便,见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凝乳块样便,见于婴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等。,显微镜检查:,. 正常情况: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但可见少量植物细胞、肌肉纤维等。 异常情况: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白细胞,见于肠道炎症。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肿瘤细胞,见于乙状结肠癌、

14、直肠癌。,心肌酶学检查,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正常范围: 成人22 270 IU/L 。新生儿为其35 倍,婴儿为成人的3倍,儿童和青少年相当于成 人的上限。 检查介绍: 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CK CK-MB,增高: 急性心梗: CK 、 CK-MB增高 病毒性心肌炎:CK轻到中度增高,CK-MB轻度增高。 心脏手术后: CK 、CK-MB都增加,上升程度与手术对心脏的损伤程度有关。,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范围: 比色法:828UL;连续监测法:820UL。 检查介绍: 旧称谷草转氨酶(GOT)。AST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脏次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心梗、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肝脏疾病(淤血、急性肝炎等)、胆道疾病、骨骼肌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乳酸脱氢酶(LDH或LD),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心梗、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衰、肝脏疾病。,肌钙蛋白(cTnI),正常范围:0.1ngml 检查介绍: 肌钙蛋白是由3个亚单位,即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组成的复合物。 临床意义: 急性心梗、心肌炎、心肌损伤时增高,急性心梗酶学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