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471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治知识(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鼠类的鉴定和综合防制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老鼠,老鼠是四害之首。 老鼠种类多且繁殖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老鼠能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对人类危害极大。 老鼠的种类: 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浙江省主要鼠种有25种,分为家栖和野栖两类。,老鼠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1.嗅觉灵敏: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2.行为谨慎: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2、。,3.钻洞本领高: 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4.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在某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5.视觉差,而且色盲。 6.胡子是老鼠的重要感觉器官:老鼠走路沿墙脚的原因就是因为视觉差,用胡子引路的结果。,7.老鼠食性杂,但大部分老鼠喜欢动物性食物,但有部分野鼠只吃素。 8.同家族间母鼠有很强的互助性,失去母鼠的幼鼠可以得到同族其它哺乳期母鼠(姨妈、姐姐甚至外婆)的救助。 9.老鼠可以根据自然条件调节生育能力,越往北越明显。,鼠类的繁殖,1.小母家鼠:生长40天可受孕。 2.大母

3、家鼠:生长三个月成熟可繁殖,孕期21天。 第一胎5 6个,以后每胎加一个,直到一胎达到15 16个,以后每胎减少一个,直到一胎产5 6个时,就停止繁殖。一只老鼠一年要怀8次胎,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老鼠的危害,1.盗食种子,毁坏树苗,危害林业。 2.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 3.啃咬衣物、食品,传播疾病。 4.在堤坝上打洞造成水灾。 5.破坏财物:因老鼠要定期磨牙,所以会啃咬各种物体 。 6.污染环境 。 7.传播疾病 :鼠疫的三次世界大流行。,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

4、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疫情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口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这次流行起源于我国的广东和香港,波及亚欧非美的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1200万。它是突然暴发的

5、,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丽水鼠疫史(第三次世界大流行波及),1929年9月,首先在庆元县的隆宫乡隆宫村发生鼠疫。这个地方在庆元县的南部边缘,与福建省的政和县、松溪县接壤。1929年8月当地发生大量的自毙鼠,半个月后发生第一个鼠疫病人,是杂货铺商人吴启有。这次流行,历时三个月,共发生50人,死亡40人。流行病学依据,疫情与当时毗邻的福建省松溪和政和县流行相吻合。庆元鼠疫流行后,疫情随着人口和货物沿着瓯江两岸不断向下游蔓延,疫情波及了遂昌县以外的所有县,其中1942年至1

6、945年有日本细菌战因素。,1929年起直至1950年,庆元县共发病1716例,死亡1343;龙泉发生829例,死亡365例;云和发生728例,死亡569例;莲都发生1195例,死亡907例,青田发生8例,死亡7例;景宁发生97例,死亡96例,松阳和缙云各发生2例,全部死亡。整个丽水1929年开始鼠疫疫情的萌芽,到1950年鼠疫流行停止,厉行22年,共发生鼠疫4577例,死亡3291例,病死率高达71.90,鼠疫流行时,有些村庄人员全部遭殃;如丽水莲都区青林村,全村找不到可以来抬棺材的人。,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 2.体内带致病微

7、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褐家鼠R.norvegicus,别名:大家鼠、沟鼠 形态:体形粗大,体长120-220间,尾长显著短于体长。鳞环明显而外裸。耳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眼部;后足粗大,长度大于33,小于45。 毛色:背毛褐色或棕灰色,背中央杂有较多的黑色长毛;腹部毛浅灰白色;尾毛短而稀疏;前、后足背面呈肉芽色。,褐家鼠R.norvegicus,习性:多栖于居民居住区及附近的田野,尤其在阴沟、厨房、仓库、厕所、垃圾堆、农田、菜园、沟渠等环境。不善于攀爬,但善于游泳,因此可以利用阴沟、窨井、管道进入住

8、房和高层建筑。 性机警,不轻易盗食人们布放的诱饵,也不轻易进入事先布放的诱捕器。 耐饥饿能力强,耐渴能力差。,褐家鼠R.norvegicus,食性广泛,几乎所有的食物、饲料等都可以作为其食物;喜食肉,如捕食蛙、昆虫和死鱼等。 繁殖能力大,主要环境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孕期3周,母鼠产后即可受孕,每次产仔6-10只,最多可产17只,幼鼠3月龄后即可生产,并保持2年的生殖能力。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繁殖高峰。,褐家鼠R.norvegicus,分布:全国和全省均有分布。 危害性:是鼠疫、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蜱传回归热等多种传染病。 对农业破坏性大,啃咬家具、建筑

9、物和污染食品等而造成危害。 是农、林、卫生和交通工业的重点防治对象,更是城乡防治鼠害的重点。,黄胸鼠R.flavipectus,别名:黄腹鼠、长尾鼠、屋顶鼠 形态:体型中等,体长140-180间,与褐家鼠相比,体型纤细。口鼻尖长,耳大而薄,向前折可盖住眼部;后足细长,长度大于30,小于37。尾细长,超过体长,鳞环较明显。 毛色:背毛棕色,毛基部深灰,尖端部黄褐色,背中部杂有较多的黑色毛。前足背中央呈棕色,后足背面白色。,黄胸鼠R.flavipectus,习性:善攀登,多栖于建筑物上层。屋顶、天花板、橼瓦间隙以及交通工具的列车、船舶是它的主要栖居场所。黄昏和黎明前活动频繁。 食性广泛,以植物性食

10、物为主,尤其是含有水份的食物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也吃动物性残渣类如鸡鸭骨头。 每年能产仔3 4次,每次产仔6 7只,幼鼠3月龄后即可生产。寿命3年左右。,小家鼠Mus musculus,习性:主要栖于室比较隐蔽的地方,如柜子、抽屉、仓库、杂物堆积处等,室外主要栖于田埂、草丛之间。 分布:全国各地和全省均有分布。 危害性:该鼠种分布广泛、数量较多,不但危害农林植物,更危害人类健康,是携带致病性微生物种类最多的种群之一,是鼠防治的重点。,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别名:黑线鼠、田姬鼠 形态:体型中等,体长一般在80-100间;尾长约为体长的80%;耳短、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胸部和

11、鼠鼷部个有2对乳头。 毛色:体背毛棕褐色,中央部有明显的纵向黑色毛线一条;腹部毛基暗灰色,尖端白色。背腹毛色有明显界限;耳毛多而短,与体背毛同色;四足背毛白色;尾两色,背部暗棕色,腹部污白色;尾部鳞环较明显。,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习性:栖息于农田、菜园、墓地、竹林、草甸、树林、杂草地和采伐迹地等环境。挖洞穴居,冬季也迁入室内活动。 杂食性,淀粉类食物为主,在山区,常以各类果实种子为食。,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春秋两级是繁殖高峰,每次产仔2 9只。 分布:国内各地均有分布。 浙江省各地均有分布。 危害性:是农林主要害鼠之一,也是重要传染病(流行性出血

12、热、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媒介之一,更是鼠害防治的主要对象。,黄毛鼠R.losea,别名:罗赛鼠 形态:体型中等,尾长等于或稍长于体长,耳不特别大,但很薄,具有细小的密毛;后足短小,长度一般不超过33。 毛色:背毛黄褐色或棕褐色,体侧毛色较淡;腹部毛灰白色,尖端部白色,背腹毛无明显界限;四足背部白色;尾近一色;乳头6对,胸部和鼠鼷部个3对。,黄毛鼠R.losea,习性:多栖于田埂、土丘、河溪旁、乱石堆和杂草丛生处,多在河堤、坟地、山坡梯田、石缝中营巢。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尤其是水稻、麦子、甘薯、瓜果等为主要食物。 终年均可繁殖,春秋两季是繁殖高峰,每次产仔2-13只,一般5-6只。 分布:国内主要

13、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等地。 浙江全省均有分布,以浙南和浙西居多。 危害性:对农业危害很大,是农田害鼠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卫生学意义也十分重要,是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染源。,青毛鼠R.bowersi,形态:体型大,尾长超过体长;耳大而薄,向前折能遮住眼部;耳上满被棕褐色的细小绒毛。 毛色:背毛灰褐色,具有短灰白色毛尖,同时混有刺状毛;腹部毛纯白色;背腹毛有明显界限;耳棕褐色;四足背部中央灰黑色,混有白色,两侧及趾部白色;尾近一色,为棕褐色。,青毛鼠R.bowersi,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华东、华南、西南等广大地区,最远可达淮河流域。 浙江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14、 危害性:是鼠疫、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蜱传回归热等多种传染病。 对农业破坏性大,啃咬家具、建筑物和污染食品等而造成危害。 是农、林、卫生和交通工业的重点防治对象。,青毛鼠R.bowersi,习性:是栖于高山密林区的种类,俗称山地鼠种,活动于靠近水源的岩石缝、灌木丛、密林深处。 以野果、竹根、嫩叶等为主要食物。 春秋两季繁殖,每次产仔2 8只。 分布:国内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浙江主要分布于浙西和浙南地区。 危害性:因数量少,而危害有限;卫生学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皮毛可利用。,白腹巨鼠R.edwardsi,形态:体型粗大,属大型鼠类。尾粗而长,尾长超过体长

15、;耳大而薄,向前折能遮住眼部;胸部和鼠鼷部各有2对乳头。 毛色:背毛深棕褐色,背中央有较多的黑毛,夏季背部混有刺状针毛,针毛基部白色,尖端部黑色。腹部毛纯白色。背腹毛有明显界限;四足背部垫棕褐色,两侧和趾尖白色;尾背部黑棕色,腹部白色,尾端约1/3处为灰白色。,白腹巨鼠R.edwardsi,性凶猛,善攀登;多在夜间活动。 杂食性,以野果、草的根茎等为主,也捕食昆虫和其他鼠类为食。 春秋两季繁殖,每次产仔4 5只。 分布:国内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 浙江主要分布于浙西和浙南地区。 危害性:主要危害山区农林,但皮毛可利用。,社鼠R.niviventer,别名:刺毛灰 形态:腹部典型的

16、硫磺色,界限明显。 习性:多栖于丘陵地区和山区的灌木草丛、采伐迹地、荒坡、坟地、树林和农田等环境中;其适应性比针毛鼠强,在丘陵山地分布普遍;喜攀缘,有在离地面3 5m的植株上营巢的习性。 常以坚硬果实为主要食物,也食草根、嫩叶、昆虫和野果。有时也食昆虫、其他鼠类。 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华南、华东、西南、西北等省区。浙江丘陵山地均有分布。 危害性:对山区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是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等多种传染病。,针毛鼠R.fulvescens,别名:刺毛黄 形态:体形中等,身体细长,尾长超过体长。耳壳短小,但裸露;胸部和鼠鼷部个有2对乳头。 毛色:背部从头顶到尾部有十分鲜艳的铁锈色毛,并混有许多刺状针毛;针毛白色,尖端黑色,背中央较多,体侧较少;针毛的多少与季节无关;腹毛乳白色,与背毛有明显的界限;足背白色;尾两色,背面棕黑,腹部纯白色。,针毛鼠R.fulvescens,习性:多栖于丘陵地区和山边山腰的灌木草丛、溪涧、树根缝隙或竹林较干燥处; 性凶好斗,衫攀喜跳。主要在夜间活动频繁 食性广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