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471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律失常及护理,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按发生原理,按心率快慢,起源异常,传导异常,快速型,缓慢性,窦房结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被动性,逸搏,逸搏心律,主动性,期前收缩,扑动、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分类,心

2、律失常的发病机制,1、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触发活动,1、窦房结外的心肌细胞所形成 2、见于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等病理情况 3、如早搏、心动过速、逸搏等,1、后除极的振荡电位引起的反复激动 2、低血钾、高血钙、洋地黄中毒、儿茶酚胺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病理情况 3、导致持续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1、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触发活动 2、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传导功能障碍 不应期的影响:生理性/病理性 附加传导途经,心律失常的

3、诊断,病史 1、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 2、诱因:烟、酒、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 3、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起止方式; 4、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5、心律失常对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体位、呼吸、活动等的反应,心律失常的诊断,病史,体检:包括心脏视、触、叩、听的全面检查,特殊检查: 1、ECG: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可确诊 2、动态心电图(holter ECG monitoring) 3、运动试验 4、心脏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1、P波在、aVF导联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0.20S 3、P波频率60100次/分 4

4、、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0.16S,窦性心律失常 当心律仍由窦房结所发出的冲动所控制,但频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称之。,窦性心律失常,窦速 sinus tachycardia,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速率100次/分 (P-P间隔0.6S) 3、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窦速 sinus tachycardia,临床意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生理: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烟、酒、茶、咖啡等 病理:发热、贫血、休克、甲亢、心肌缺血、心衰 及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临床表现: 十分常见,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其开始和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

5、慢 听诊心律快而规则,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对因治疗并去除诱因 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心得安)减慢心率,窦缓 sinus bradycardia,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速率1.0S),窦缓 sinus bradycardia,临床意义: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生理: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等 病理:颅内高压、甲减、阻塞性黄疸、严重缺氧 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病窦、急性下壁心梗等,临床表现:心排血量不足、重要脏器 供血不足 听诊慢而规则,治疗:无症状的(生理性)无需治疗 有症状可用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等 症状不能缓解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窦性停搏 sinus pau

6、se (sinus arrest),定义: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导致心房及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暂停或中断的现象,ECG特征: 1、很长一段时间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 2、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3、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窦性停搏 sinus pause (sinus arrest),临床意义: 1、病理性:多见,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结功能低下 器质性心脏病,如AMI、SSS、脑血管意外等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阻滞剂、胺碘酮 血钾过高等 2、非病理性: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

7、颈动脉窦过敏症,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表现:头晕,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 严重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定义: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引发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律失常,并引起相应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 1、心脏病变损害窦房结。 2、SA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 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SA功能,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

8、变) 4、慢-快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临床表现: 心动过缓: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阿-斯综合征 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治疗:无症状者应定期随诊观察 有症状者应选择起搏器治疗 (用后病人若仍有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辅助检查: 1、固有心率原理 2、食道调搏: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定义: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部位,房性,室性(最常见),交界性,频率,偶发:偶然发作,频发:5

9、次/分,形态,单源性单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形态相同,多源性多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不同形态,二、三联律:早搏有时呈规律的出现,如每隔一个或二个正常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或每隔一个后出现二个早搏),且周而复始连续发生,即称之。,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病因 1、生理性:健康人过劳、情绪紧张、过度吸烟、饮酒、 浓茶、咖啡时出现 2、病理性:各种心脏病,如冠心、风心、心肌炎、心 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3、药物影响:洋地黄中毒、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肾 上腺素、麻醉药等 4、其他: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病因,临床表现 1、偶

10、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2、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状,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听诊: 1、心律不齐,基本心律在早搏后出现较长的停歇 2、早搏的S1增强,而S2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3、绌脉,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别 2、P-R间期0.12S 3、P波后的QRS波多正常 4、P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房性早搏,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房性早搏,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3、ST段、T

11、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大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诱因。 2、室上性一般无需治疗,严重可选异搏定(维拉帕米) 镇静剂、受体阻滞剂等 3、室性首选利多卡因, 口服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酮(心律平)等,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按其阻滞程度分三度: 度:窦性冲动自心房至心室的时间延长(全部下传) 度:窦性冲动中有一部分不能传至心室 度:窦性冲动均不能下达心室 (完全性),定义:窦性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被异常地延迟或阻滞,阻滞可在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等,病因 器质性心

12、脏病,最常见。如冠心(心梗)、心肌炎心肌病、先心、高血压、甲减等 药物中毒:洋地黄、-阻滞剂、CCB、奎尼丁等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 心脏手术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发生文氏,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度: 除原发病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听诊S1减弱(收缩时房室瓣接近关闭),ECG特点: P-R间期0.20S 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无脱落),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ECG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

13、脱落,度型(文氏现象) 心悸或心搏脱漏感 听诊S1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落,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ECG特点: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2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有形态异常,度型(莫氏现象) 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易发展为完全性) 听诊:亦有间歇性心搏脱落,但S1强度恒定,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ECG特点: P-P相等,R-R相等,P与QRS无关(房室分离)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P-P间隔R-R间隔) QRS波群形态,度: 症状

14、:阿-斯 听诊:S1强度不一,心律慢而规则,HR2040次/分,扑动与颤动,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速的范围时 形成扑动或颤动,按部位,室性:室扑(VF)、室颤(Vf),房性:房扑(AF)、房颤(Af),扑动与颤动,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房颤,扑动与颤动,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

15、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房颤,快速率房颤,慢速率房颤,100160次/分,100次/分,扑动与颤动,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原有心脏病的轻重 心室率不快者可无任何症状 心室率快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150次/分心室率重者可心衰、心绞痛、晕厥等,听诊: 心律绝对不规则 S1强弱不等 心率脉率,脉搏短绌,危害性 诱发心衰 重要器官血供不足 导致附壁血栓形成,脱落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房颤,扑动与颤动,房颤,治疗要点: 积级治疗原发病 阵发性:如持续时短,症状不明显可无需治疗 持续性:主要控制过快的心室率 首选西地兰,可单独或与CCB合用 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同步直流

16、电复律术 房颤持续超过2天,复律前后要抗凝治疗 慢性房颤无禁忌应采用抗凝治疗 常用抗凝药:阿斯匹林(300mg/d),扑动与颤动,室颤,ECG特点 P-QRS-T波群完全消失 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室颤波(波浪曲线) 频率为150500次/分,扑动与颤动,定义: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极快而不协调的乱颤 结果: 心脏无排血(=心脏停搏) 心、脑等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 阿-斯发作或猝死(是最危急的心律失常),病因: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临终前发生 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心肌病、严重低血钾等 药物毒性作用:洋地黄中毒,胺碘酮,奎尼丁等 电击、雷击、溺水等 低钾、低镁、缺氧、高碳酸血症 创伤性心脏检查和心脏手术,室颤,扑动与颤动,室颤,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阿-斯发作,相当于心室停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