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7276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特性的交叉学科。 3. 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来推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 根据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不同,可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5.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成长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文化。 7. 人格:是

2、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并使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有所区别的、稳定的、独特的综合心理特征。 8. 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准备律:内因动机;效果律:既可因结果满意而加强,也可因结果烦恼而减弱;)。 9. 操作性条件反射:概括为机体自发的反应因强化的伴随而使反应概率增加。 10. 强化: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11. 程序教学: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的自我教学方式。 12. 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组成。 13.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交互决定论。 14. 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三方面的含义:a. 基本,指构成学科的主要内容; b.

3、 结构,指基本内容之间有层次的联系; c. 科学家对这门学科的发现、探索的态度和方法。 15. 学习动机: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6.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动机。(默里、麦克莱兰、阿特金森) 17.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18. 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有助于机体反映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叫强化。 19. 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0.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习得阶段(陈述性

4、知识);第二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1. 回答“是什么”问题, 2.1 对外运作, 2.2 对内调控) 21. 陈述性知识同化论,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的三种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2.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辨别(关键属性)、假设、验证和概括的过程。 23. 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的能力。 24.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5.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状况的认知和监控。 26. 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景; 27. 问题解决: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

5、步转变为目标状态。 28. 创造思维: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 29. 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一般有两种情况:真创造和类创造 30. 发散思维的三种特性: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变通性是指发散的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独特性是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的目的和本质)。 31.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32. 概括理论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从两种学习(活动)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原理。 33. 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方面都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 34. 心

6、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 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完整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3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36. 心理障碍: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异常状态。 37.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38.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9. 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

7、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 40. 教师威信:指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41. 从职业角度看,教师的成长可归结为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 42. 德耶弗斯将教师发展划分为五个水平:新手水平、优秀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43.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成长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44. 有效测验的特征: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45. 从评价的功能角度来分,学习评价一般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6. 从评价的参照标准可以将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 简

8、答题 1. 观察法的种类 答: 1)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行动划分); 2)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以观察设计的程度划分); 3) 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4) 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2. 佩里认知发展理论 答: 1) 二元性思维水平(看待问题方式为二元:非黑即白); 2) 相对主义水平(知识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 3) 约定性水平(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和认识)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 答: 1) 关注自我,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2) 自我体验的发展; 3) 自我控制的发展。 4.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答: 1) 决定人们对生活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9、; 2) 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 3)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 4)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5. 陈述性知识同化的基本条件 答: 1)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 2)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 3) 学习者必须具有获得材料的意义的学习动机。 6. 元认知的训练方法(P90) 答: 1) 言语化训练法; 2) 他人提问训练法; 3) 自我提问训练法。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 1) 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 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 具有顽强的意志; 5)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

10、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8. 大学生个体心理因素(P140) 答: 1) 自我概念; 2) 归因方式; 3) 应对方式; 4) 社会比较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 1) 认识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 认识世界(世界观); 3)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4)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10. 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答: 1) 授业的角色(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控者); 2) 育人的角色(言传育人者,身教育人者); 3) 朋友的角色; 4) 管理的角色; 5) 研究的角色(知识的学习者、知识的创造者、教学的研究者); 6) 学生心理调解者的角色。 1

11、1. 学习迁移的种类(P111) 答: 1) 正迁移和负迁移(从学习迁移的效果划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 2)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学习迁移的顺序划分。先前学习与后继学习的相互影响); 3)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从学习迁移的水平划分); 4) 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学习迁移的内容划分); 5) 远迁移和近迁移 12. 学习评价要注意的问题(P204): 答: 1)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 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3) 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评价内容存在偏颇之处; 4) 强调统一标准

12、,忽视个体差异; 5) 评价方法单一,与新的教学方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 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的发挥。 论述题 1. 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 答: 他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到的能力将学习划分为五类: 1) 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能力。如加减乘除算电费; 2) 认知策略,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如写作策略; 3) 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如一个星期有7天; 4) 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如游泳; 5) 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一个人喜欢学习数学还是历史。 2.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97: 答: 1) 问题情景(问题的表述方式); 2) 功能固着(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对其他的作用视而不见,此乃功能固着); 3) 多余信息; 4) 顿悟; 5) 迁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外问题的解决); 6) 定势(又称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7) 动机; 8)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a.有意义的知觉模式的差异;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 c. 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 d. 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差异; 5. 表征的深度差异; 6. 自我监控技能的差异); 9) 原型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