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7152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大趋势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的产物,是国家和地区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美国有些机构与媒体甚至认为:“中国制造”的成功秘诀就是产业集群。经过改革开放的20多年发展,浙江省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历来素有“丝绸之府”美名的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丝绸却没有成为浙江产业集群中的明星集群,行业中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湖州纺织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

2、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健康成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规避湖州纺织业集群发展中“盛极而衰”的致命弱点,保持和提升湖州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而,通过GEM模型构建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湖州纺织业集群竞争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纺织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前言 丝绸作为湖州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湖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农民增收、居民就业、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湖州丝绸行业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2009年浙江省湖州市把特色纺织业纳入湖州

3、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对纺织业的诸多细分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取舍”重点培育发展真丝、羊绒、产业用化纤产品、家纺四大细分产业,以此带动纺织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行业中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湖州市纺织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健康成长,湖州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因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湖州丝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对增强集群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提升湖州丝绸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实现集群内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题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技术、资源、市场条件下历史演变的

4、产物, 是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的产物,是国家和地区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美国有些机构与媒体甚至认为:“中国制造”的成功秘诀就是产业集群。“浙江制造”就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绍兴轻纺、海宁皮革、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柳市的低压电器、嵊州领带、诸暨袜业,星罗期布,各具特色。但在提及浙江的产业集群时,鲜少有人提及“湖州丝绸”。国内外发展经验已证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行业的突出特征。所以,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创建集群品牌,打造丝绸特色名城已是湖州丝绸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一、国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 迈

5、克尔波特(1998)的“钻石模型”,从定性的角度,以国家为研究对象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认为如果将一个集群看作一个整体其竞争力取决于相互关联的六个因素:1.要素条件,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2.需求条件,即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判断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指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5.机遇作用,偶然性事件和机会也会对地区竞争优势产生影响;6.政府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这六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拿大学者Padmore 和Gibson (1998)对钻石

6、模型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GEM 模型。GEM 模型确定了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6 大因素, 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以企业集群为研究视角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优点在于把握产业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 二、国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一)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研究魏守华(2002)构造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机制,把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另一类是基于集群创新系统的优势,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论证:低成本优势和区位品牌优势来源于外部经济机制

7、的作用,价值链分工和市场议价优势来源于合作机制的作用,技术垄断和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扩散机制的作用。 金祥荣(2002)从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来解释企业集群优势形成的原因。认为企业集群导致专业化“块状经济”的形成,在块状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很低,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带来机会主义难以实现等原因,生产同类产品的各种可分割性操作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并达到最佳生产规模,并且由于企业之间空间距离小、各种联系网络密集,所以块状经济能够实现知识与技术的有效外溢。 蔡宁(2002)从资源的结构性整合角度探讨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单个企业控制和占有资源的能力是及

8、其有限的,通过企业集群这种中间组织实现对资源的占有和企业能力的完善,是企业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张辉(2003)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而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经济规避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经济机理在于:一方面因具有学习效用和利用区域资源而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规避柠檬问题和负外部性,从而获取规避负面效应而产生的竞争力。傅京燕(2003)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于国家,集群,企业三个层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认为产业集群组成要素的整体运作往往会表现出集群的涌现性。这种涌现性是由产业集群的自组织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产生的,其结果表现为产业集群

9、的整体价值大于集群内各个企业价值的简单加总。(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创新机理的研究王缉慈(2001)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域理论,并结合中国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战略思想。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营造区域竞争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只有当本地区形成真正的产业文化,即全社会具有创新的共识,才能促进科技、教育的快速进步,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成功升级。 王郡(2002)认为,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的衰退不仅因为构成集群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更重要的是,传统企业内的中小企业的模仿动机远远超过创新动机

10、,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陷入“囚徒困境”。主张由政府出面引入创新源,并提出了三套具体方案:一.政府重点扶持创新性大企业;二.由政府主导建立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公共机构,提供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实验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三.由政府主导建立股份制或政府全资的技术开发公司,专门经营与开发引入的创新资源。胡太山(2002)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创新网络和创新机理作了专门研究。认为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强化创新氛围,使群聚的厂商更愿意共同去追求具有风险的创新目标。集群有利于创新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知识的外溢。 (三)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构建的研究 盛世豪(2004)运用产业集群及相关理论,对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进入

11、了深入分析,剖析了产业集群与浙江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揭示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内在机制,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实证资料。认为浙江纺织工业逐已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纺织大企业大集团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市(县)镇纺织产业集群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格局。集群式发展成为浙江纺织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集群是“浙江活力”的核心,也是“浙江现象”的标志。 常亚平(2005)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丝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衡量,认为丝绸大国的国际地位稳固,丝绸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丝绸业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将影响竞争力的提高,政府政策是丝绸业竞争潜力释放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服装为龙头、以丝绸为

12、特色、以化纤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战略设想;产业集聚、集团化和虚拟化的产业组织战略方案以及品牌化、信息化和技术进步的产业升级战略规划。张国权等(2005)从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的现状作为研究出发点,提出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的三大问题,并提出集群发展的四大目标,最后提出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电子商务、构筑创新平台、和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体系四个对策,促进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保持持续的国际竞争力。查志强(2006)认为杭州丝绸产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发育和演进的过程。在分析杭州丝绸产业集群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提出通过区域整合、产业整合、产品差异化战略、

13、自主创新战略、市场互动战略、区域品牌战略、人才强业战略进一步提升杭州丝绸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周颖、金婧(2006)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龚世文(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低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但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知名度,以量取胜,其绝对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改变这种情况,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努力,或政府产业政策扶持,都是不现实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从本

14、质上讲就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产生。利用产业集群重新构造中国纺织行业产业空间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利用产业集群战略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已成为提升中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赵广华等(2009)以营销和品牌管理理论为主线,分析了中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演进机理和集群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集群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通力服务配合,三方以市场需求为纽带而联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螺旋发展路径”,创建了集群企业快速、低成本构建强势品牌的“PIEE”钻石模型,搭建了一个产业集群品牌提升的框架体系,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提

15、供了新的思路。 潘百翔(2009)结合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纺织产业发展较具代表性的浙江省五地市(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进行实证分析,了解纺织产业集群发挥独特“集群效能”的内在机理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认为浙江纺织业应通过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推动浙江省纺织集群的产业升级;把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有效融进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发挥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政府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各类平台支持;提升纺织企业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有效性五个方面提高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冯芳等(2010)对我国丝绸外贸出口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结合浙江丝绸产业的现状,从

16、提升附加值、拓展新领域、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应变能力四个角度,探究了现有经济形势下浙江丝绸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范作冰,于威,顾国达(2010)在丝绸贸易“后配额时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运用态势(SWOT)分析法对中国的丝绸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产业的竞争优势、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当前所面临国际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要尽快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链、推进行业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丝绸最终产品出口等战略选择。 (四)对湖州纺织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于敏捷(2008)通过将湖州丝绸产业集群构架与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架进行比较,以拓展产业链和提升产业架构为手段,探讨如何发展湖州丝绸产业,并切实规避产业集群发展中盛极而衰的致命弱点。认为只有政府合理地招商引资、用文化服务经济,企业积极地融入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以及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