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133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消化腺、腹膜、微细结构学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消化腺(唾液腺在第一节介绍)一、肝肝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我国成年人肝的重量在男性为12301450g,在女性为11001300g。肝血液供应丰富,为棕红色,质软而脆,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一)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肝下界肝下缘右侧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35cm(二)形态:分上、下二面,左右两叶。上面膨隆,称为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小而薄的左叶和大而厚的右叶。下面凹陷,称为脏面,由三条互成 H 形的沟,即两纵沟和一横沟(称肝门),将肝的脏面分为右叶、左叶、方叶和尾状叶。(三)分叶与分段:肝内有四套管道(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

2、、下腔静脉)形成两个系统(Glisson系统、肝静脉系统)。肝膈面形态肝脏面形态 Glisson系统与肝静脉系统(四套管道) 肝位置肝膈面的分叶与分段 肝脏面的分叶与分段(四)肝外胆道系统1、肝外胆道组成: 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2、胆囊的位置:位于肝脏面右纵沟前方的胆囊窝内。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4、胆汁的排出途径: 肝细胞分泌 左 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肝 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 右胆囊 二、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的腹后壁形态:分头、体、尾三部分。胰的右端膨大,称胰头;中部呈

3、棱柱状,为胰体;左端较细,称胰尾。结构:内有胰管。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胰管开口部位: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胰头上部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胰脏:属消化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肝胰腹壶: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缘内下行,至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在此与胰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顶端。三、唾液腺(位置及开口已在第一节介绍)功能:分泌液有湿润口腔粘膜、调和食物及分解淀粉等作用。注:小消化腺中的胃腺和肠腺在消化器官微细结构部分介绍。补充知识点:一、肝的体表投影与功能(一)体表投影1肝上界和膈穹隆一致。 在右腋中线上,起自第7肋

4、,自此向左, 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 在前正中线越过胸骨体和剑突结合处, 至左锁骨中线止于第5肋间。2肝的下界和肝前缘一致 与肝前缘一致。起自右肋弓最低点, 沿右肋弓下缘向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 经剑突下35cm斜向左上, 至左肋弓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连上界左端。在成人腹上区剑突下35cm范围内,可能触及肝的前缘,但在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因此,在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右肋弓下触及肝脏,则认为有病理性肿大。在小儿,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于右肋弓下属正常情况。(二)肝的主要功能(可简单归纳为:消化、解毒、加工与储存三大功能)肝的功能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

5、:1参与物质代谢肝几乎参与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人们称它为物质代谢的“中枢”。它是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贮存与释放的重要场所。也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密切相关。2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胆汁,帮助肠道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成人的肝每日可分泌胆汁5001000ml。3排泄吞噬功能肝脏可以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性物质(包括有毒物质)进行排泄;对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异物进行吞噬,以保护机体。二、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两部分。1、胆囊作用: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2、胆囊分部:从前向后可分为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底为突向前下

6、的膨大盲端,常在肝下缘处露出,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当胆囊发炎时,此处可有压痛。4、输胆管道包括: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5、肝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成肝左管和肝右管,两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下行,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共同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48cm,在肝固有动脉右侧和门静脉前方,下行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至胰头处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开口周围有奥狄(Oddi)括约肌,属平滑肌。小肠内蛔虫如钻入胆总管,由于括约肌和胆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引起腹上区剧烈疼痛。第三节 消化器官微细结构一、消化管的微细结构(一)食管的微细结构上

7、皮是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内含有大量食管腺,食管肌层上段为骨骼肌,下段为平滑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构成。(二)胃的微细结构胃空虚或半充盈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低平或消失。黏膜表面有许多尖针状小窝,称胃小凹,凹底有胃腺(胃底腺、幽门腺、贲门腺)开口。胃底腺细胞:1.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 (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食管微细结构1、主细胞2、壁细胞(三)小肠的微细结构小肠壁腔面有环形皱襞和肠绒毛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的小肠腺,有:吸收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帕内特细胞。1、肠绒毛2、小肠腺(四)大肠的微细结构(五)胃肠的内分泌细胞二、消化腺的微细结构

8、(一)唾液腺的微细结构1、一般结构2、特点(二)肝的微细结构1、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肝小叶内有中央静脉,以其为中心,肝细胞排列称肝板,在切面上称肝索。相邻的肝板之间连接呈网状,其间有不规则的腔隙是肝血窦。2.门管区 是相邻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多的区域。内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通过。(三)胰的微细结构1、外分泌部2、内分泌部(胰岛)第四节 腹膜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腹膜由浆膜构成,被覆于腹、盆腔壁的内面和腹、盆腔器官的外面,衬于腹壁和盆壁内面的部分称壁腹膜;覆于器官外面的部分称脏腹膜。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潜在性间隙,称腹膜腔。男性的腹膜腔是封闭

9、的;女性的借输卵管开口于腹膜腔,可借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体外相通。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内位器官:器官的各面几乎全部被腹膜包绕、活动度大。如胃、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 腹膜间位器官:大部分被腹膜覆盖、小部未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胆囊、膀胱、子宫。 腹膜外位器官:仅一面被腹膜覆盖,其余各面均未被覆盖的器官,活动度小。如十二指肠、胰、肾、肾上腺、输尿管。三、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腹膜从腹、盆壁移行于脏器,形成了许多腹膜结构,主要包括网膜 系膜 陷凹(一)网膜 包括小网膜和大网膜。1、小网膜是由肝门向下移行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

10、构。位置:位于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分部:分为两部分。连于肝门和胃小弯之间的,称肝胃韧带,构成小网膜的左半部;连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称肝十二指肠韧带,构成小网膜的右半部。2、大网膜 是由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上部之间的4层腹膜构成。位置:为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最大的腹膜皱襞,呈围裙状,遮盖于小肠和结肠的前面,它由四层腹膜构成。被覆胃前、后壁的腹膜自胃大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下降,形成大网膜的前二层,约至骨盆缘再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二层,向上包绕横结肠,并接续横结肠系膜和腹后壁的腹膜。大网膜四层常合为一层,其内含有丰富血管和脂肪。作用:大网膜有较强的吸收和保护功能,腹膜腔如有炎症或胃

11、肠穿孔时,它即向病变处移位,将病灶包裹,限制炎症蔓延。因此,手术时可借大网膜移位情况,寻查病变的发生部位。3、网膜囊 (二)系膜是将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凡有肠系膜的肠管,均活动性大。在两层系膜间夹有血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和脂肪等。系膜可分为 小肠系膜 阑尾系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其中小肠系膜最长,广阔呈扇形,它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称为小肠系膜根。小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右侧的十二指肠空肠曲开始,斜向右下,止于右髂窝,长约15cm。 (三)韧带是连于腹壁与器官之间或连于相邻器官之间的腹膜结构,对器官有固定或悬吊作用,如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肝镰状韧带。(四)隐窝和陷凹(1)男性的腹膜在直肠与膀胱之间形成的深窝,称为直肠膀胱陷凹,距肛门约7cm。(2)女性的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形成的深窝,称为直肠子宫陷凹(为腹膜腔最低处),亦称道格拉斯(Douglas)腔,与阴道穹后部相邻,距肛门约5.5cm。另外,还在膀胱与子宫之间形成一浅窝,称为膀胱子宫陷凹。腹膜腔的渗出液或脓液,常因重力作用聚集于各陷凹中。故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或阴道穹后部处作穿刺或切开引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