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7115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横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决定、“健康广西2030”规划的通知和全国、全区、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广西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府规201741号),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通过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在理念、机制、政策、规划、组织、设施、队伍、活动、信息技术等九个

2、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八化”,即体育运动全民化、体育健身生活化、健身设施便利化、体育锻炼科学化、体育工作制度化、健身服务智能化、健身组织社会化、国民体质健康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3%以上;全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力争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建成县城社区“10分钟健身圈”;健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县本级健全体育组织“6+N”模式(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协会、职工体育协会

3、、体育志愿者协会和若干具有本地特色或群众需求的单项体育协会),全县17个乡镇建有体育组织,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建立一支体医结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乡镇、行政村(社区)有兼职文体管理员;建成“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二、基本原则群众主体,健康优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搭建健身健康融合发展新载体,深入开展体现群众意愿和地域特色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共建共享,齐抓共管。坚持全民参与、融合共享,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驱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协同发展和共建共

4、享。资源整合,凸显特色。充分发挥横县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宜居环境等资源优势,整合部门工作内容,集聚资金、土地等要素,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健身健康融合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以利民惠民为目的,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突破思想和体制障碍,鼓励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大胆探索体育和健康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示范带动,逐步推广。三、工作步骤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2018年12月底前):出台深度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第二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2月):按深度融合工作目标,全面组织实施。

5、第三阶段(2020年1月12月):巩固提升,完成工作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四、工作任务及措施(一)加强理念融合,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营造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氛围。树立体育健身文化新理念。普及推广“大健康”理念,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到、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身知识和健身文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设全民健身栏目,举办讲座论坛,制作公益片、宣传画,并借助各类重大体育、教育、文化、卫生计生、旅游等活动和节庆,推广“大健康”观念,将“体育治未病”、“运动”是良医、“体育锻炼让健康寿命更长”等理念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积极树立

6、“我的健康我做主”“运动使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新风尚。(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旅游局、县财政局、县民宗局、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二)加强机制融合,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构建融合工作新形态。落实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国家战略。树立“大体育”理念,不断完善和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体育、公安、教育、卫生计生、文化、旅游、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全民健身联建共建机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

7、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实施“四纳入”、“一督查”,即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县绩效考评范围,建立与人大、政协和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协调联动的跟踪调研和督查机制。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切实履行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合力,从体制机制、部署落实、评价激励等环节上推动深度融合工作的开展。(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县委宣传部、县政府督查室、县绩效办、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卫计局、县旅游局、县财政局、县民宗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

8、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三)加强政策融合,优化行业服务,实现政策整合、叠加效应。构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统筹、评价等方面制度框架,把全民健身融入发改、财政、住建、国土、卫计、教育、文化、旅游、林业、农业、科技、扶贫、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和法规体系。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落实和完善对体育行业的税费、工商、土地、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优惠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创造更加优惠和便利的条例,降低政策门槛,激发市场在全民健身资源配置中的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作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满足全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和健康需求。(牵头单

9、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扶贫办、县工商质监局、县投促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四)加强规划融合,构建融合工作发展规划体系,推动体育与相关行业规划融合发展。把全民健身项目融入县乡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健康发展规划以及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教育、农业、林业、文化、卫计、旅游等部门发展规划,探索全民健身规划纳入政府“多规合一”,构建融合工作发展规划体系。其中,重点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建设、绿化、旅游、文化休闲相

10、融合,在横州公园升级改造、茉莉花文化广场和道路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建设、增加体育设施。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的要求,对不达标的新建社区和住宅区不予通过验收;未达标的已建成居住区,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建和增设体育设施。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五)加强组织融合,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构建融合工作的网络体系。构建小政府、强社团、大社会的新格局,形成管办分离、内外联动

11、、各司其职的新机制。健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壮大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的考评制度及奖励办法。县本级健全体育组织“6+N”模式,各个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得到激发,具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各乡镇、行政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普遍建有体育组织。健全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机制,完善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措施,继续设立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专项资金,完善考评及奖励办法,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自身建设,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兴办全民健身活动,使其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力军。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大力探索基层组织与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各类组织相融合

12、的途径和方式。推动各类社会组织重视职工和会员的健身和健康权益,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各级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网络,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社区卫生室等资源,建立基层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站点。(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六)加强设施融合,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鼓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县城社区“10分钟健身圈”。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充分开发城乡空间承载体育元素的潜力,将体育设施与城乡建设及教育、林园、旅游、文化、养老、农业、医疗场地设施相衔接,发挥

13、各类场地的多重功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结合文明县城建设、街头绿地建设等,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增加体育休闲功能。打造太平山、娘娘山体育休闲公园;建设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休闲体育、水上体育休闲集聚区。规范和完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及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增建体育设施的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社会性体育/健身场馆资源,社区全民健身中心,每天固定时段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合作模式兴建公共体育场馆。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资源,提高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

14、。引导各部门与社区、村屯开展共建共联,扶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西津湿地处、县农业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县直属机关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七)加强队伍融合,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建立全面有效的科学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一线服务的时间和比例。继续开展全民健身志愿行活动,派出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技术指导。城乡社区各健身站(点)、各类健身场所、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均有社会体育

15、指导员参与工作。建立涵盖各部门各行业的体育管理和指导队伍,着力建设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将运动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医疗卫生培养体系,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体育健康服务管理专项培训,重点培训家庭医生、社区和农村医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既能开医疗处方,又能开运动处方。同时,将卫生健康基础课程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培训计划,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服务水平。建立1个体育“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建立行政村(社区)文体管理员队伍,每个行政村设立1名兼职文体管理员。依托村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设立体医结合健康服务站或运动康复保健服务站,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广社区

16、体育健康促进计划。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常态化机制。(牵头单位:县文新广体局,主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县直属机关工委、团县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六景工业园区管委会)(八)加强活动融合,丰富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纵向联动和部门行业横向联动机制,把体育活动融入社区和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党建、日常工作以及文化、旅游、民族节庆、扶贫等活动中。引导各部门与社区、村屯开展联建共建,扶持基层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国民体质监测的体医结合模式,在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中,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丰富科学健身和健康服务方式。创新灵活办赛机制,向社会征集体育活动方案,将比赛项目承办权交给有条件的社区、单位,真正实现群众的活动群众办。以重大赛事促全民健身普及,申报和办好全区和全国性赛事和活动。结合旅游资源、民族民俗节庆举办一批体育旅游赛事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