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失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114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解质代谢失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解质代谢失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电解质代谢失调,概述,正常成人体液含量占体重的55%-60% 细胞内液占体重的35%-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25%。 细胞外液: Na+、Cl-、HCO3- 细胞内液:K+、HPO4 2- 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为280-310mOsm/L。计算公式:血浆渗透压(mOsm/L)=2(Na+ K)+葡萄糖+尿素氮(单位mmol/L) Na+为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其含量占总渗透压比例的50%,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 临床上水和钠代谢失调常并存。 血浆渗透压: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 血容量:肾素-醛固酮系统。,高渗性失水,病因: 水摄入不足 1.昏迷、吞咽困难所致无法进食

2、。 2.脑外伤、脑卒中所致渴感中枢迟钝货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 水丢失过多1.肾脏丢失:尿崩症;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大量高渗性葡萄糖、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长期鼻饲高蛋白饮食导致的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控制不良致大量糖排出;酸中毒发生严重脱水引起渗透性利尿。 2.皮肤丢失:高温多汗、运动后大量出汗,高代谢如甲亢,烧伤后开放治疗。 3.呼吸道丢失:气管切开后每日从呼吸道损失水分约300ml。,发病机制: 失水致血容量减少,血浆渗透压 ,水转移至血管内,细胞间质液浓缩,渗透压 ,细胞内缺水。 细胞外液减少,醛固酮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尿排钠,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ADH)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

3、,尿量减少,比重升高。 老年人常因口渴感不敏感发生严重失水。,等渗性失水,病因: 胃肠液丢失如腹泻、呕吐、胃肠减压、肠梗阻、肠胰胆瘘。 其他体液丢失大面积烧伤、胸腹水引流过多、弥漫性腹膜炎等。 血浆渗透压和ADH分泌变化不大。,低渗性失水,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 病因: 钠排出增加 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 局部丢失: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的大创面渗出,反复放腹水、胸水。 肾脏丢失:利尿剂长期使用,肾衰多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补液时只补充水分,电解质补充不足。,发病机制: 体内低钠,血浆低渗,间质液低渗,水转移至细胞内,口渴不明显。 血浆胶体渗透压间质

4、液渗透压,水转移至血管内,细胞外液减少循环血量不足心排血量 血压 心率快,心音弱,甚至休克。 血浆渗透压,ADH分泌减少,早期肾脏排水多,如发生低血压肾灌注不足,尿少或无尿。,稀释性低钠血症,病因: 抗利尿激素(ADH)过多: 代偿性增多:急性外伤、大手术、失血、严重感染、心功能不全、药物刺激等。 分泌过多:肺癌、胰腺癌、肺炎、肺脓肿、脑炎、甲低等。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质醇分泌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ADH抑制减弱。 入水过多:中枢神经病变刺激口渴中枢,运动后饮用大量无电解质液体,大量低渗液体灌肠治疗。,发病机制: 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和肾病综合征患者,有

5、效血容量下降,引起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 水过多使细胞外液增多,钠含量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均降低。细胞外液量增加抑制醛固酮分泌,远曲小管减少钠的重吸收。,临床表现: 急性:水过多引起脑细胞肿胀,颅高压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谵妄、昏迷。 慢性:多为原发病表现,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轻度5.5-6.5mmol/L,中度6.5-7.5mmol/L,重度 7.5mmol/L 。 病因: 肾排钾减少:最常见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钾摄入过多:氯化钾、库存

6、血输入过多过快。 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溶血,大面积组织创伤,烧伤,横纹肌溶解,淋巴瘤或白血病化疗后大量肿瘤细胞破坏,严重感染或饥饿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酸中毒(pH下降,血清钾增加0.7mmol/L),休克,高钾型周期性瘫痪,洋地黄中毒等。,发病机制: 可发生肌麻痹及突然而来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系统:早期肢体麻木、疲乏、肌肉酸痛、肢体苍白、湿冷。血清钾7.0mmol/L,四肢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严重时吞咽、呼吸困难。可有烦躁不安、昏厥及神志不清。 心血管系统:重症高钾血症致死为心室颤动和心搏骤停。各种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

7、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电图:QT时限缩短,T波尖高对称,QRS波逐渐增宽。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立即停止钾的摄入。 3.静脉注射钙剂对抗心脏毒性:心电监护下10%葡萄糖酸钙10-20ml+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缓慢静脉注射。可10-20分钟后重复注射。有效后2-4g葡萄糖酸钙+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滴维持。无法降低血钾,短时急救用。 4.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60-100ml快速静滴,然后以5%碳酸氢钠100-200ml以15-30滴/分钟静滴维持。与葡萄糖酸钙应分别使用。心电图正常后,停用。迅速转移钾至细胞内。注意:输入过多易诱发肺水肿!,

8、治疗: 5.高渗葡萄糖及胰岛素:25%-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ml静注,5%葡萄糖500ml+胰岛素(3-4g:1U)静滴。使钾转移至细胞内。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使用。 6.排钾: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噻嗪类。 聚苯乙烯磺酸钠交换树脂口服排钾。水钠潴留不适用。 7.透析:最快、最有效。,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轻度3.0-3.5mmol/L,中度2.5-3.0mmol/L,重度2.5mmol/L。 病因: 摄入钾不足:长期厌食、偏食、禁食,静脉补液少钾无钾。 排出钾过多: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症)。 转移性低钾血症:注射大量葡萄糖液(同时应用胰岛素

9、时),碱中毒(pH升高0.1,血清钾降低0.7mmol/L),周期性瘫痪发作期,棉籽油中毒,低温疗法使钾转移细胞内。,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系统:血清钾3.0mmol/L,出现肌无力, 2.5mmol/L,出现软瘫,甚至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意识障碍。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便秘。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泌尿系统:长期低钾可引起肾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Na+和H-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心电图: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U波出现并逐渐增高;T波与U波相连呈驼峰状。 治疗:见尿补钾,尿量500ml/天。 饮食:肉、青菜、水果、豆类。 口服氯化钾每日3-6g,溶于果汁、牛奶中,餐后服。 氯化钾静脉滴注:速度20-40mmol/h,每日40-80mmol(3-6g)。,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