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幽州台歌》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67097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登幽州台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登幽州台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登幽州台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登幽州台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登幽州台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幽州台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登幽州台歌》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一般情况下,一首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很多,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最为常见。,律诗和古体诗,陈子昂(661702

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

3、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古诗简介,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登幽州台歌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怆然 涕 岱宗,怆然 涕,chung,t,读准字音,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

4、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自读诗句,理解诗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朗读指导,领悟诗情。,翻译课文,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

5、遇? 。,品读内容,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品读内容,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品读内容,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我看到一个: 我看到一个: 我看到一个: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主旨概括,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