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066987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解:错因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

2、)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错例2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典型错例:错因分析: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 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教学建议:在教学

3、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 “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错例3题目描述:小红:我今年6岁。妈妈: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

4、,对于问题没有斟酌就开始下笔,以至于答非所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对于“我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这一中间条件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教学建议:此类教学,教师基本上可以采取第2题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仔细分析问题问的是什么,要想求“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就要知道妈妈和小红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从而循着这一线索来找已经知道的条件。进而知由“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求出妈妈的年龄是66=36(岁),那么妈妈比小红大就可以是:366=30(岁)。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本图的意思以及除法的

5、意义理解的不够深刻。这幅图的本意是:12朵花,每4个圈一份,能圈几份?124=3。但题目是圈一圈、填一填,学生照样子圈完后,看到的就是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所以列出的算式为123=4。总的来说还是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教学建议:本题,原本圈一圈是想帮助孩子更准确的得出答案,结果却帮了倒忙,那么到底是先圈一圈还是先填一填?很显然题目的要求是先圈再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会用语言描述出题目的意思是把12朵花平均分,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124=3,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124=3表示的意

6、思和除法算式中被除数12、除数4和商3这三部分各表示的意思。 错例2题目描述:有12粒米,每只能搬4粒,( )只蚂蚁才能一次搬完?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道题目,通过询问学生写出244=6的原因以及对这道题目的综合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学生在身体过程中脱离了主干题目所说的大米的总数是12粒,而不是图中同学们数出来的大米的数量24粒,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图上。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将图片和文字整合起来,或者是首先带领学生将图中的文字信息认真通读分析一遍。发现问题当中求的是蚂蚁搬米的只数也就是份数,那么总数每份数=份数。那么已知条件中恰好有总

7、数12粒米和每份数4粒,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文字信息直接列出下面的算式124=3(只)。错例3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中,学生主要是没理解题意,特别是对平均分的概念不是太理解。题目中要求将12个气球分成若干束,每束气球的个数相同。而学生写成每束气球的个数是12,可以分成1束,很显然对题目的要求没有理解清楚。另外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但是分成1束没有比较,所以说是不正确的。教学建议:学生在做相关方面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是把气球分成若干束,也就是最少2束,那么也就是说采用平均分的方法将每份分得同样多,而每束气球12个可以平均分成1束,仅仅分成了一束,也就是

8、没有平均分。因此通过讨论发现每份分1个气球,分成12束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错例4题目描述:小兔造房,请了三头大象帮忙(有图)。有12条木棍需要搬几次?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只关注了文字信息,3头大象和12条木棍,那么根据这两个条件,很多学生列出了123=4(次)。但是,学生列式的同时没有仔细分析算式的含义,究竟一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都没有仔细去了解过,怎么知道可以运几次呢。而图中恰恰给出了每头大象一次运2根木棍这一重要信息。总得来说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没有将文字与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审题的漏洞出现信息的不完整。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图形与文字有效

9、结合,发现图中提供了每头大象一次可以运两根木棍这一重要的信息。接下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运几次要找木棍的总数以及三头大象一次运几根木棍。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数是12根,三头大象一次运23=6(根),从而可以求出三头大象运完这些木棍需要126=2(次)错例5题目描述:共有( )个 ,可以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算式是(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这道题目分解做,认为圈和填没有存在太大的关系;其次学生对于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对于每份数和份数各是谁还不够清楚;最后就是学横比较粗心,没有看自己圈图的意思是什么就急于下笔去填,

10、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本道题目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12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么分。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之上分一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分的方法。如图所示就可以有两种说法,把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个;也可以说12个三角形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错例1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理解一格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数格没有把几何图形的顶点作为出发点,而是直接认为出发点是平移1格,因此少数了一格。教学建议:1.分清“上下左右”四个平移方向。2.让学生游戏玩坐公共汽车的到站游戏,理解坐了几

11、个站,从而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格。3.做题时,先分析每个几何图形有几个顶点。4.以每一个顶点为出发点,向平移的方向数格。5.用直尺每两个顶点连起来。错例2题目描述:填上平移或旋转。典型错例:错因分析:这道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写成平移,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仔细地看图,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是第四幅图和第五幅图的形状一样,方向没有变。教学建议:1.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看图的习惯。2.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课件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要看这个物体是不是沿直线运动,位置和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错例3 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大部分学

12、生第一次做这道题时都认为“还剩下3个角”,因为受平时简单的数的关系影响“4-1=3”,而不会从具体的剪法中来考虑。教学建议: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类似的操作题可以让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一下,引起问题的争辩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练习中(通过画一画)探索和证实有关知识,加深理解,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途径。错例4题目描述:判断:荡秋千是平移。( )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认为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认为属于平移现象。教学建议:1.要让学

13、生说说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又哪些?2. 结合平时容易搞错的几项运动进行分析:玩跷跷板、荡秋千、跳远、摩天轮等运动的分析。荡秋千时,是绕着秋千架上的轴旋转,秋千的运动是旋转。坐在秋千上荡秋千时,如果人与秋千的状态保持不变,那么人与秋千一起是旋转。错例5题目描述: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将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句话的意思。往往就按照题目的说的一步一步画下去,最后得到这两幅图形。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先再”,最后得到的是哪一副图形。2.对照课本“分别将图形向上平移3

14、格、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平时对这两种画法加强指导与练习。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错例1题目描述:一根绳子长32米,把它剪成两段,其中一段长8米,另一段长( )米。典型错例:错因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想当然地做成“另一段长4米”。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是受“表内除法”的定势影响,没有认真在思考,看到32和4就做成除法。教学建议:1.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良好习惯,千万别养成只看数字、不看题意的习惯。2.可以采用画图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题意,从而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3.平时加强对比练习,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

15、理清楚并加以运用。错例2题目描述:8的2倍是多少? 9是3的多少倍?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种类型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的还以,往往也是受数字定势的影响,搞不清用乘法做还是用除法做。一部分学生做错一题,还有少部分学生两题都做错。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结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解答。课外加强练习。错例3题目描述:9+183=典型错例:错因分析:这样的做法占了五分之一,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