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066769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腾冲地质认识实习(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姓 名: 冯珮玲 学 号: 20151170169 指导教师: 王玉朝 郭芸 院 系: 资环学院地质系 二零一六年九月一日报告名称: 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编 写 人: 冯珮玲 学 号: 20151170169 院 系: 资环学院地质系 指导教师: 王玉朝 郭芸 实习地区: 云南大理-腾冲地区 实习时间: 2016年7月14日23日 提交时间: 2016年9月1日 目录1.前言41.1实习目的、意义41.2实习时间(附行程内容表)、地区、小组成员52. 区域地质背景及研究方法52.1地理位置52.2地质背景82.3研究方法及其目的232.3.1常用地质工具基本原理及使用方

2、法232.3.2野外工作基本方法263. 大理地区实习认识304. 腾冲地区实习认识425. 收获和体会45参考文献461. 前言1.1实习目的、意义通过本次实习,可以使我们对地质学专业有一个系统性德认识,培养专业兴趣;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地质现象结合起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加强专业地质思维,实力专业思想;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次实习安排在滇西地区,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认识和判读,掌握地质罗盘、GPS等地质常用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野外地质点定位的几种常见方法,地质点观测及记录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学会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1.2

3、实习时间(附行程内容表)、地区、小组成员7月15日7月16日7月17日7月18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2日实习地点洱海西岸湾桥村茫涌溪,天生桥洱海西岸周城村、喜洲、海蛇北衙金矿洱海东岸塔村、波许场,化石山洱海东岸凤凰村及大官渡山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柱状节理腾冲地热公园小组:地质班第一组 组长:冯珮玲 组员:尹国月、张瑞鑫、沈远冬、李刚小组成员分工记录7月15号7月16号7月17号(金矿)7月18号7月19号7月21号7月22号GPS定点冯珮玲张瑞鑫冯珮玲尹国月沈远冬李刚李刚罗盘尹国月沈远冬冯珮玲、张瑞鑫李刚拍照沈远冬李刚尹国月张瑞鑫冯珮玲尹国月张瑞鑫放大镜张瑞鑫冯珮玲李刚尹国月张瑞鑫采集标本

4、李刚尹国月沈远冬沈远冬张瑞鑫2. 区域地质背景及研究方法2.1地理位置 大理地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3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思茅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相连,北接丽江市。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大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大理州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其

5、中,大理石极为丰富。大理石盛产于苍山群变质岩中,大理石原是含泥质条带的中至细粒石灰岩经区域变质而成的。大理州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秀丽的自然风光,奇山秀水闻名中外。但实习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构造发育,处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腾冲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保山市腾冲县内。腾冲西邻缅甸,地处横断山脉南端,高黎贡山西侧,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地貌主要有火山地貌、山低地貌等类型。腾冲是我国著名的集火山、地热、地震活动与一起的地区之一,在县内分布有新生代火山99座,温泉88处。同时腾冲又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动区,地质奇观世界罕见。腾冲境内有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

6、,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还有中国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热温泉,是我国大陆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同时腾冲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腾冲县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冲撞结合部,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发生地震的几率和频率较高。腾冲县地貌多为中高山深切割陡坡地貌,且地表风华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2.2地质背景大理地区一地层大理洱海周缘地层发育,从元古界到新生界除部份系、统、组缺失外均有出露,元古界苍山岩群和沟头箐岩群分布于西部点苍山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为浅至深变质岩系。下古生界、中奥陶统、志 留系主要分布于海东向阳地区,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由一套泻湖、滨海

7、相陆棚边缘相碎屑岩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由一套陆棚边缘相台地相碳酸盐岩组成。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均发育,主要为台地深海盆相碳酸盐岩及玄武岩,大多出露于洱海之东。中 生界三叠、侏罗、白垩系,以红色陆相地层为主,部分为煤系,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新生界有上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出露,前者为一套裂隙型喷发式喷出溢出产物,分布于云浪村、挖色两地,受断裂控制,后者为一套洪积、冲积、湖积和冰碛物,主要分布于洱海东部的乌龙坝和点苍山的东坡。奥陶系(O):奥陶系分布于洱海以东玉树村至九顶山一带,是一套湖相碎屑岩沉积。区内仅出露下奥陶统向阳组(O1x)。泥盆系(D):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挖色花岗岩和云弄

8、峰花岗岩的周围。为一套碳酸盐、泥灰岩和硅质岩的沉积。石炭系(C):上中下统均有出露,为一套碳酸盐相沉积。二叠纪(P):仅出露下二叠统茅口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二叠系玄武岩组。三叠纪(T):仅见上三叠统,据岩性、沉积旋回和古生物特征,划分为三个组五个段。侏罗纪(J):分布于下关西南地区,出露面积较小,发育较齐全,分为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侏罗统漾江组。白垩纪(K):分布于下关西南部地区,分为上白垩统云龙组、上白垩统虎头寺组、上白垩统南新组第二段、下白垩统景星组第二段。第四纪(Q):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内,包括更新统、全新统。更新统为湖沼相沉积,含煤。全新统分布地区绝大多数用于农田耕作

9、。二大理地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跨东部扬子准地台和西部三江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洱海深大断裂为界。东部构造区 :洱海断裂以东的向阳。挖色一带地区。褶皱:区内褶皱轴向多为北东及北西向,呈两组分布,普遍被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断层破坏。而向阳复式背斜位于洱海断裂之东,轴线呈北西向,南起五福山、经向阳北抵康廊,轴长大于70公里,由于第四系的掩盖和断裂活动的影响,致式褶皱形迹比较零碎,多有弧形弯曲。背斜核部主要由下奥陶统向阳组,东翼保存较好,西翼为断裂破坏及第四系堆积物掩盖。两翼次级褶皱发育,次级褶皱的轴线方向与主背斜轴向总体一致。两翼地层倾角4045,基本对称,枢纽呈北倾或近于水平。因此,为一枢纽

10、波状起伏的直立复式背斜。断裂:区内断裂发育,主要有北西向及北东向两组。其中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洱海断裂的东侧,并与之有成生联系,有较强的晚期活动。断裂性质以逆冲断层为主,部分断裂在挽近时期有向张扭性转化的趋向。2 西部构造区:泛指洱海断裂以西的苍洱一带地区。该区分布可能属本区基底的前寒武系苍山群,为一套厚大的区域变质、热变质、动力变质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变质岩系。现代地壳运动表现为强烈差异性抬升之中(下关西洱河上的天生桥)。褶皱:该区褶皱发育古老的褶皱形态,由于多次构造叠加、改造已难恢复,但见局部呈东西向的紧闭褶皱残迹存在。后期的叠加褶皱轴向则以北东或北西向为主,尤以北西向发育,但多为次级揉皱。表

11、明该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由南北向向北东南西方向的转变。断裂:区内断裂发育,以北北西向为主,北北东向次之。前者以压扭性断裂构造结构面为主,后者则以张扭性平移断层为主。苍山东麓多级冲(洪)积扇、台地、辫状“V”型河谷、发育于西洱河“V”型河谷两侧的多级阶地、第四纪沉积物褶皱和断错、大理三塔寺地震遗迹、泉眼呈带状展布。洱海东西两岸夷平面与剥蚀面的差异等都表明该区锌构造运动强烈,为红河断裂带活动最强的地段,从而也形成了苍山洱海对照性极强的现代地貌。大理断陷盆地:主要分布于点苍山以东,走向北北西,长约50公里,长宽比为4:1。3 区域边界断裂 洱海断裂洱海断裂呈北北西向纵贯全区,为红河断裂带北段中

12、一条代表性断裂,区内全长60余公里。该断裂深切基底,对两侧的古地理、古生物和沉积建造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也控制了洱海的东边界,使洱海东岸成为山水相连的基岩陡壁,不发育冲(洪)积扇和“海岸”过渡带。 西洱河断裂西洱海断裂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为洱海大断裂派生之次级构造,实习区东界断裂。断裂面多向南倾,倾角5060。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以逆冲为主,兼有少许左旋分量。三岩性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种类复杂,有酸性、中性、碱性、基性、超基性岩等。均集中于洱海深大断裂以东地区。岩浆活动方式有侵入和喷发两种。区内岩浆岩活动具多期活动特征,明显受构造控制。晋宁期主要有分布于洱海大断裂带东侧的云弄峰和挖色岩体。挖色岩

13、体主岩体呈向东延伸的鱼尾形,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宽约2.1千米。呈岩株状产出,泥盆系康廊组沉积覆盖其上。主要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岩体北部边缘大成村。凤尾阱见少量中细粒花岗岩,与前者呈过渡关系,是岩体的边缘相。边缘相为细中粒花岗岩,由钾微斜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之他形晶体聚合。主要矿物有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在岩体中有较多的后期脉岩活动,主要有花岗细晶岩、正长细晶岩、辉绿岩等。海西期岩浆岩以二叠系玄武岩为主。其次为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呈小岩株、岩床、岩脉产出。闪长岩仅见于大理周城,呈岩株产出。 周城闪长岩:分布于周城西云弄峰东侧。岩体呈不规则岩株状产出,侵入于苍山群片麻岩、云弄峰花岗岩和泥盆系中,岩体中见可能属海西晚期的超基性岩脉,推测其时代为海西早期产物。 喜山期岩浆活动主要分布于挖色地区,集中于洱海大断裂东侧次级断裂带附近。沿喜山期构造裂隙侵入、溢出或喷发等火成活动,形成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的岩脉、岩筒等岩体。主要为分布于向阳背斜东翼相国寺断层附近的含镁铝榴石岩体群。包括云煌岩、暗橄碱荒岩、粗面岩质凝灰角砾岩等。变质岩:大理地区变质岩主要分布与西部的苍山群,南起下关西珥河,北至大理花甸坝,呈北北西至南南东向分布,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