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66704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李现山 河南师大附中(45300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从教学衔接的原因、内容、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的方法和做法。关键词;化学教学 衔接1.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季起开始实验国家新课程方案,河南师大附中做为河南省新教材化学学科实验学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

2、初、高中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化。初、高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随着初、高中的分离日渐突出。另外,中考和高考试题综合化,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卷面化学分数的比重减少,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更加应试,考试分值的高的学科语数外成了主科,政、史、地、理、化、生成了副科,语、数、外大量增加课时,而理、化、生则减少课时,给学生在认识上,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必须做好

3、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2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由于教育环境、教材方面、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教学的脱节。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教材教法,化学语言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21初中和高中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端正思想,树立大化学概念。所谓的大化学是指无论初中或高中化学教学都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为变革的社会服务的,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必须的

4、教育。化学教师担负着化学教育的重任。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化学是必修课,因此,应通盘考虑,全面把握,初中教学要为高中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上,初中教师要了解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不是仅仅关心中招考试的内容。如初中讲到碳酸盐时,教材提供了有关碳酸氢钙的知识,并配以彩图(封面),但属于阅读内容,讲到盐的分类时,酸式盐也是阅读,按要求是不作为考试内容的,初中教学中不少老师不讲,但也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不会影响中招考试成绩,但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影响的。高中学到碱金属时,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学习时,有些同学不知道碳酸氢钠是酸式盐,对酸式盐的

5、形成和性质更不了解,致使侯氏制碱的原理无法理解,成为学习的难点。高考曾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自然界的钟乳石的形成的化学原理讲解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为高中学习碳酸氢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从知识方面不再感到陌生,这样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化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及时补救。再如溶解问题,新的初中教材进行了简化,降低了难度,尤其是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但教材把溶解的过程简化掉了,高中在讲到化学平衡时,先以溶解平衡为例讲解平衡的特征是动态平衡,紧接着就讲化学平衡,学生感到突然,对动态平衡不理解,使该知识点成为学习的难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讲到

6、饱和溶液时,提示学生溶液中有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在进行,给学生动的思想,降低高中学习的难度。22高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寻找方法,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原子的组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氧化物、方程式的计算、铁的性质等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高中教师要立足大纲(课程准标),依靠教科书,依据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注意做好查缺补漏工作,适当调整课时分配,分化学生学习的难点,突破重点。学校应给予高中学生的分化以高度的重视,实事求是,循规施教,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

7、低起点、小台阶、勤反馈为原则,以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为方法,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23研究教法,了解学生,加快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适应。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先教学适应学习,然后学习适应教学。如高中第一章不可讲的太快,该部分介绍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既是初中化学的延伸,又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还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宜慢不宜快,学好这一章,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教材首先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然后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相应的化学反应,教材还配有几幅拟人化图片,用动画小精灵描述氧化还

8、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电子的得失情况,形象直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本身重视了教学的衔接问题,但在教学中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仍然会有问题,经过实践、反思、调整,确立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复习巩固初中的反应类型,了解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分析下列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概念。让完成下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他们分别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属于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在教学中使学生首先感知信息,激活已有知识,创设矛盾,使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先写出方程式,分析基本反应类型,学生容易进行,但对最后一个感到困难,产生第一个矛盾基本反应类型不能

9、概括所有的反应。在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时,学生认为碳和氧气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还原反应;二氧化碳溶与水是氧化反应,因为 CO2变成H2CO3 得到氧,CaCO3分解是还原反应,因为是去氧变成CaO,出现第二个矛盾。反思教学,原因在于初中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学习,且强调得氧失氧的表面现象,没有真正理解氧化反应的实质、研究对象。学生不能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结合起来,说明初中的阅读部分没有很好阅读。解决方法是分析概念,明确研究对象。表一反应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碳和氧气反应C + O2 CO2 化合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生石灰和水反应CaO +H2O =Ca(OH)2 化合无二

10、氧化碳溶于水CO2 +H2O =H2CO3 化合无碳酸钙分解CaCO3 CO2 +CaO 分解无加热氧化汞2HgO Hg+O2分解是氧化还原反应有氢气还原氧化铜CuO +H2 Cu +H2O 置换是氧化还原反应有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 =ZnSO4 +H2置换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 +2HCl =CaCl2 +CO2+H2O 复分解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Cl +NaOH =NaCl +H2O 复分解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2Fe+3CO2 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使学生明确:基本反应类型是从反应的形式对反应进行分类,研究对象是整个反应,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

11、对象是反应中的一种物质而非整个反应。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对氢气来说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对氧化铜来说是发生了还原反应,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其次,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找出共同特征均有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建立只要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重新认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应该是氧化还原反应。然后再通过变式练习,进行迁移,使学生认识到基本反应类型具有局限性,原来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具有片面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看教材,教材中的各个栏目都要阅读,课文要精读,阅读内容要泛读,讨论内容要思考,提出自

12、己的看法。多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多对比,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开始章节作出示范,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小组合作总结,在班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5研究学生,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核心。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的教学的“对象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习有中重要的影响,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相长。3结论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育人为目的,以化学课程为载体展开的,学生和老师在学校教学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协调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关系,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初高中教学实践,分析教学中学习目标、教学心理、教材教法、学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化学语言、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体会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