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646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任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 1.确定教学单元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由若干个单元构成的。数学教学任务分析,首先要确定单元,明确单元教学的任务。 (1)单元的组织。 数学课程的各个单元可以有这样三种关系: 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如图3.2)。课程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 单元n 图3.2 相对独立的单元 一个单元为另一单元的基础(如图3.3)。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图3.4)。 课程 课程 单元1 单元2 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 单元3 单元4 图3.3 前后有联系的单元 图3.4 综合型的单元 了解各单元的关系,就能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和组织

2、课程。相对独立的单元, 如:珠算乘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可以互换位置,编制教材和安排教学计划时,就要比较每一种安排的利弊,选择合理的方案。前一个单元为后一个单元的基础,教学顺序的安排就不能任意调换, 如: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就不能颠倒教学的顺序。对前后有联系的单元进行任务分析时,宜于从最终的任务着手分析, 便于掌握知识、技能之间的前后联系。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分、秒,有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可以调换

3、,有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就不能任意调换。 根据每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一册教材各个单元的组织方式,为编制教材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2)任务的确定。 单元确定后,就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的任务,即学生通过学习后,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般一个单元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因此,任务分析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即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每个单元的主要任务又是由若干项子任务组成的,为此,就要根据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构成系统的各项子任务(图3.5)。一个较大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按各项子任务再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划分小单元的一般原则是根据任务的性质,

4、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一个单元解决一个任务,教学的时间为五、六节课左右,不宜过长,超过了人的记忆容量72个组块,不利于教学设计人员从整体思考各个环节的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任务1 任务2 任务3 任务n 任务4 任务5 图3.5 单元教学任务其工作程序如图3.6所示。 开始 列出工作的主要阶段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采访等) 列出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能否将某些任务合并到另一些任务中去? 进一步分析, 列出层次相同、独立的工作任务 能 是否将各阶段任务都列出了? 不能对下一阶段任务作同样的分析没有 完成了 鉴别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 列出特殊情况中的附加任务 论证所列出内容的准确性 结 束 图3.

5、6 确定任务的工作程序*例如,根据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如加减一位数和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不退位和退位等不同类型, 可以列出它的主要学习任务。下面是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学习任务:主 要 阶 段主 要 学 习 任 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这样划分:主 要 阶 段主 要 学 习 任 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

6、加法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同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是,不论怎样划分阶段,任务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成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中,有些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适当合并。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分别合并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

7、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样可以减少学习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单元确定后,哪些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一个教学的基本框架就形成了。 (3)任务的分类。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就要区别各项学习任务的性质。按照加涅学习分类的理论,数学学习任务一般可分为言语信息, 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学习。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智慧技能学习中的规则学习。“角的认识”涉及以下几种学习类型。角的认识 概念学习 角的大小 规则学习 角的度量 动作技能学习 角的分类 概念学习 角的和差 规则学习 明确学习的类型,有助于分析学习的条件,掌握学

8、习的方法。 2.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后,就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列出一系列较具体的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单元目标可以这样制定:课程目标:会计算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目标1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2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目标3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目标4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5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目标6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目标7 会口算两位数

9、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一般小学教材将目标6和目标7安排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时完成,“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只要求完成前五项目标。) 单元目标明确后,课程目标就具体了,任务分析也就有了方向。 3.内容的评价 单元目标确定后,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需要,就要通过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的检验,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的效度。 学习内容的评价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所选定的学习任务是否为实现课程总目标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去? (2)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是否符合教学的实

10、际情况? (3)学生已掌握哪些内容?教学从哪里开始? 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向学科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获得需要修改、调整的意见。为此,教学设计者需要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单元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列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从不同类型的学生处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对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作出必要的增删和调整,使教学任务更符合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4.任务分析 确定了与目标相符的内容后,就要对列出的学习任务逐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一项进一步明确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之间, 使能目标和使能目标之间联系的实质性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是从终点

11、目标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有起点为止。 例如,对上述目标7,教师要学会作如下的分析: 从最终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入手想,学生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需要掌握口算方法,即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进行计算。为此,学生就需要知道两位数的组成和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此外, 还需要学生有记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即任务分析首先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并将分析结果列出结构层级表(如图3.7)。终点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如: 3728) 使能目标 掌握口算方法: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记忆和处理数据 (3728转化为:37208) 的 能 力 (记忆和处理:578) 会把两位数分解成 连加口算 整十数和一位数 (把28分成20和 8) 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 口 算 口 算 (3720) (57 8)图3.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习结构表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