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435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能源忧患意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确保经济科学发展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轮发展周期正处于高耗能阶段,能源需求猛增, “拉闸限电”、“油荒”、“煤荒”频繁出现,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尽快全面掌

2、握重庆市能源消费状况,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统领思想,以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科学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现状,为制订节能降耗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一、近年来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的结构、能源消费的重心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分析,我市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

3、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尤其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我市2003年以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但2004和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1.29和1.96。能源消费

4、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这两年单位产出能耗在逐年攀升。2004年以前,能源强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由于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强度出现反弹,万元GDP能耗达到1.42吨标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吨标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生产、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2)产业结构变

5、化导致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1.0%,比2001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3.3%,比2001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200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要远大于第三产业,工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上升。(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4-2005年,大量私人小汽车、计算机进入居民家庭,家用电器销售快速增长,再加上煤气和天然气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整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是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从2006

6、年起,我市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提出了若干推动节能降耗的措施,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制度,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2006年和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74和0.71;能源强度也下降为1.39和1.33吨标煤/万元。虽然我市的能源弹性系数和能强度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出当前我市能源效率的低下。 表1 重庆市19972

7、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强度年份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强度(吨标煤/万元)19978.5110.7719984.48.40.5219997.57.60.9820002.38.50.271.7720015.790.631.692002410.30.381.5520036.811.50.591.43200415.712.21.291.36200522.511.51.961.4220069.112.20.741.39200711.115.60.711.33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8、,能源弹性系数仍将在“1”附近上下波动,能源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逐渐下降。(二)能源消费品种平稳增长,油料消费增幅最快。我市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各种能源消费品种都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年增长率与重庆市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油料消费增速最快,由1997年的145.47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549.12万吨标煤,增长了3.7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4.1%;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油料消费明显出现突跃,这主要是直辖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应带动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所致。2004年货物周转量达到518亿吨公里,比2003年

9、增长40.7%,2006年是2003年的2.23倍。同时也与汽车、摩托车大量进入家庭有关,2004年民用车辆达到84万辆,2006年达到130万辆。由于我市缺乏石油资源,油料消费全靠外省调入,油料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65%左右,与全国相似但略优于全国水平。我市煤炭消费从1997年起比重逐年缓慢降低,但从2003年起有所反弹,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能源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能源供给量相对不足,重新促使煤炭工业加快发展。2007年我市煤炭比重为64.3%,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优质能源

10、仅占35.7%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为30%左右。因此,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当今世界平均结构相差甚远,当然这也是由重庆市能源资源结构所决定的。我市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水电为主,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我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所占比重也将维持在65%左右。(四)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城市的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其中又以生产消费为主;在生产消费结构内部,以第二产业消费为主。我市1997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6.0%,逐年缓慢下降到2007的76.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生产用能比重不断提高,从1997年的5.8%上升至200

11、7年的16.9%,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者,而工业则是第二产业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其历年消耗的能源占全市消费总量的比重均超过70%。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工业在GDP中的比重维持在30%以上,但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从1997年占全市能耗的84.2%左右降到2007年69.7%。在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费逐渐向高耗能行业集中。2006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的77.57%,占全部能源消费的53.73%,分别比1997年增加

12、了1.95和6.57个百分点。在这些高耗能行业中,又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型耗能企业,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消耗全市工业能源约40%。表2 2007年重庆工业企业十大耗能大户序号企业名称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1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86.332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15.073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107.514重庆市电力公司89.815重庆白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78.696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69.037国电重庆恒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7.898重庆合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4.709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35.6710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61合计1006

13、.31(五)交通运输业能耗比重不断提高。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同时,私家车加速进入家庭,交通用能猛增,这两大动力共同推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1997年,第三产业能源消费128.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2007年消费量达到556.81万吨标煤,占终端总量的14.7%,消费量年均增长16.1%,远远高于第二产业5.9%的年均增长率。交通运输业是第三产业中能源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最主要的消费部门。货物周转量由1997年的2972254万吨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8213853万吨公里,民用车辆由不足30万辆发展到132万辆,而交通运输业的终

14、端能源消费量也由1997年的94.94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年的425.69万吨标煤,增长了4.48倍,占终端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3.68%增长到11.2%;占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比重也从1997年的73.8%增长至2007年的76. 5%。从交通运输业能源结构看,以油品消费为主,其2007年油品消费量占到全市油品消费总量的70%。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如公交、轨道运输和地铁等。对于交通运输车辆,应建立新的能耗标准,通过税收、产业政策等限制和淘汰高能耗标准的交通运输车辆。大力开发研究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和多

15、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提高船舶平均载重吨位。(六)居民生活用能总量不断上升。直辖以来,居民生活用能从189.61万吨标煤增长至2007的321.48万吨标煤,增长1.7倍。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量从79.45万吨标煤上升至179.13万吨标煤,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耗比例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41.9%提高至2007年的55.7%。重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1997年,煤炭消费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不到20%;而到2007年,天然气占到居民生活消费的60%以上,电力消费达到35%。可见,生活用能结构从“煤炭为主,电力、天然气补充”转变为“天然气、电力为主,煤炭补充”的消费格局,能源结构正在不断清洁化、优质化。二、重庆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虽然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能源消费向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集中的特点更加明显,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下降越来越慢,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能源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能源效率偏低。1997年以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但两者的增长趋势基本相似,呈两条基本平行曲线快速上扬,这说明能源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