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66328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试卷满分为150分,I卷100分,II卷50分,考试时间100minI卷:必修3模块水平测试(100分)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1.5分)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C. 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为数量遗传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就是指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2. 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B.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 提出“定向的变异决定了生

2、物进化的方向”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遗传变异的本质上完善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的作用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地理隔离导致种群基因交流障碍4.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漂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取决于基因突变的频率C. 种群内显性基因的频率一定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D. 基因频率是指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占种群全部基因的比率5. 下图为达尔文利进行的某植物向光性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结果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B. 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是否具

3、有向光性C. 省略第组实验,该实验仍可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D. 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的尖端以下部位生长高度相同6. 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把非洲紫罗兰叶片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柄基部长出的根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生长素浓度(molL)010-1010-910-810-710-6根长(cm)2.52.73.00.80.40(叶柄腐烂)A. 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不含有生长素B. 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 在非洲紫罗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均低于10-9 mol/LD. 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叶柄腐烂的原

4、因是其进行无氧呼吸7. 下列哪一项生产措施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A. 果树修剪使树冠丰满 B. 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C. 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培育 D. 用成熟的香蕉催熟生柿子8. 下图为不同浓度的2,4-D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2,4-D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比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敏感B. 2,4-D若用作除草剂,其适宜浓度应在B-C间C. 当2,4-D浓度为B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D. 一定浓度的2,4-D可用于疏花疏果,与其作为除草剂的原理相同9. 种子的发育和萌发过程受内源激素的调控。下图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几个阶段的鲜重变化。有关植

5、物激素调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激素调控有机物的合成B. 萌发早期赤霉素起重要作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调控阶段II、IIIC. 播种时要注意种子在土壤中的方向,以保证生长素调控根向下生长D.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增强不受赤霉素等激素调控10. 有关动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 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B. 均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产生C. 两者作用的靶细胞都有其受体D. 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激素的协同作用11.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组成示意图,表示体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由组成B. 中水含量多会导致水肿C. 和间所有结构和物质可以相互交换

6、D. 来源于,可成为中的成分1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抗体、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13.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蛋白质A. B. C. D. 1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C.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亦称细胞外液D.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15. 下列有关神经元的表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于胞体中B. 神经元

7、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 神经元的突起中可能存在线粒体等细胞器D.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在反射弧中的功能相同16. 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5为感受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B. 刺激A处,可在2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 刺激B处,可在2、3、4、5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 C处信号的转化过程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17.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动物激素一定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B. 动物激素的化学成分均是蛋白质C. 动物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D. 某种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可能遍布于身体各处18. 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

8、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B.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C.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D.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19. 打篮球是一种全身肌肉参与的协调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运动过程中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减少以维持体温恒定B. 在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加快,该过程既有神经又有体液调节C. 发出启动该运动指令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小脑、脊髓参与调控D. 运动员对同一动作长期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人脑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20. 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神

9、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回收到突触前膜内或被分解B.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其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内的方式不消耗能量C. 多巴胺与结合后继续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中才能导致其兴奋D. 可卡因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内增多的原因是其促进突触前膜的分泌21.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B. 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C.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控甲状腺的分泌D. 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2. 糖尿病患者常在餐前半小时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浓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因为能注射胰岛素,患者不需要控制其日常饮食B. 糖尿

10、病患者胰岛A细胞异常,导致胰岛素量不足C. 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先使患者餐前处于低血糖,以便餐后血糖不高于80120mgLD. 餐前注射胰岛素后,利于餐后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23. 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 不由自主颤栗和发热B. 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 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 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24.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者随前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相符的是(横轴代表前者,纵轴代表后者)A. 肝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血糖浓度B. 效应T细胞数量靶细胞数量C. 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D. 性激素浓度促性腺激素浓度25. 关于

11、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二者的最终效应取决于靶目标受体的性质B. 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 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D.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26.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调节分子是A. 组织胺 B. 抗体 C. 促激素 D. 淋巴因子27.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一个HIV感染者体内HIV浓度与T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高于健康人B. 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催毁大多数HIV病毒C. 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是体液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 据图分析,不经

12、治疗,HIV感染者感染后通常最多存活9到10年28.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具有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 B. C. D. 29.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外毒素 减毒外毒素 外毒素亚单位 外毒素亚单位A. 或 B. 或 C. 或 D.或30. 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生物种群的

13、是A.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 科尔沁草原上全部的草C. 不同地带中的所有蝗虫 D. 北海公园中所有的蒲公英31. 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不正确的是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根据种群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变化C. 种群性别比例和种群数量变化无关D. 人口数量特征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32.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

14、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33.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4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 48 B. 24 C. 12 D. 9634.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35.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群落垂直结构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36. 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 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