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276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胡小燕【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园如何实现游戏自主性呢,可以从游戏地点、游戏形式、游戏材料、游戏角色、游戏评价等方面着手,让幼儿在自由、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关键字】自主性游戏 指导策略现代儿童教育家陶行知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

2、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游戏过程非常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所以要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游戏方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怎样的游戏才能算是幼儿自主游戏呢?在幼儿自主幼儿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呢?我们通过实践,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一、游戏地盘我做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把空间场地的使用权交给幼儿,让

3、他们在游戏前自己规划、安排场地。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游戏顺利开展,而且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1、固定的区域游戏场地很多幼儿园的区域都是借助教室角落、走廊等空间来创设的,这种环境创设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保障,节约了时间,但教师创设的现成的游戏环境扼杀了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这种固定的区域游戏场地里,教师要允许幼儿对游戏区域做一些自我的变动或者调节。例如娃娃家游戏,很多教师在布置娃娃家游戏时,都会按照成人的思维来放置家中的物品,如厨房的物品的摆放、卧室中床、沙发、橱柜的摆放等,但是幼儿在进入这个区域,她们可能不喜欢你这样的摆放,或者她们认为换一种摆放方式对它们的游戏更有帮助。对于这样的行为教师要认可,

4、因为这是他们游戏所需要的调整。2、无固定的游戏场地在幼儿园中,有的教室很小,不能容纳幼儿喜欢的所有区域,这时候很多区域就没有固定的游戏场地,游戏区域更灵活机动。其实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事先他们可以对游戏区域进行规划,什么地方放桌子?什么地方放柜子?游戏材料放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在游戏前幼儿都要协商好,这让幼儿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协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即使幼儿创设的游戏场地有些不合理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发现,会进行自我调整。其实这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二、游戏形式我做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

5、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为了凸显幼儿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不可包办、导演、指挥幼儿的游戏,而应放手让孩子去确定、策划游戏内容,还游戏于自然、真实的面目。1、自主的游戏内容幼儿自定游戏内容可以发掘那种幼儿自己想玩并且玩得非常入迷的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在幼儿游戏前,教师可根据开展的主题、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当前的兴趣点等要素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也只是供幼儿参考的,因为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异,有了幼儿需要教师“推一把”才能进行自主性游戏;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设计游戏内容和情节。例如在娃娃家游

6、戏中,幼儿根据自身生活的经验,在娃娃家里设计“宝宝的生日会”游戏场景,原本娃娃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帮宝宝过生日,但是“妈妈”觉得这样人太少了,宝宝不喜欢,于是邀请了很多的“客人“来参加,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切蛋糕,其实这些都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自主创设的游戏内容和情节。2、自主的游戏规则适当的游戏规则是幼儿游戏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很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每个游戏区域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活动前幼儿也知晓了游戏规则,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并不能遵守游戏规则,使整个游戏显得很混乱。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些游戏规则是教师制定的,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所以在游戏活动幼儿并不能很好的去遵守。

7、但是如果在制定幼儿过程中有幼儿的参与,我想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出现。例如在小吃店游戏中,虽然规定了游戏的人数,但是每次游戏幼儿都显得乱糟糟的,即使有老师介入帮助维持秩序,但是效果也不明显。在和幼儿讨论过后,孩子们觉得应该收银台、取餐口、等待区三个分清楚,并且要有明确的标示,这样幼儿能分流,就不会出现这样乱糟糟的情况出现了。三、游戏材料我做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体现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质基础,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1

8、、原始材料原始材料是幼儿园游戏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对于老师来说它们也跟容易收集,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种类繁多,所以教师提供给幼儿时要进行筛选,保证材料的安全、卫生。这类原始性材料可以为班级所有的游戏区域服务,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专门划分去一个区域来放置这些材料,并且把他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放置,不管哪个区域的幼儿需要,都可以自行去拿,为游戏更好的服务。2、半成品材料半成品式材料是具有组合功能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自主操作。如“理发店”中,教师提供了浴帽和彩色纸条,幼儿可将彩色纸条粘贴在浴帽上做成各种色彩的假发套;“点心店”中,教师提供了红色皱纹纸、海绵和彩线,幼儿将海绵放于红色皱纹纸中卷成火腿肠。这

9、种半成品材料给了幼儿更多创造性操作材料的机会。3、可替代式材料可替代式材料其实跟原始材料差不多,但是它们更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以物代物。如,教师提供各种色彩、形状不同的泡沫、海绵、纸板。游戏中,幼儿根据需要将绿色长条形海绵替代成黄瓜、丝瓜,将白色圆形泡沫替代成土豆、鸡蛋、汤团、年糕:将咖啡色纸板替代成巧克力、饼干等。尽管这些材料不十分逼真,但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四、游戏角色我做主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角色,能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所带来得愉悦。这种愉悦的体验,使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身心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下投入到游戏的情景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游戏中遇到的

10、困难,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角色的分配、安排时,应注重让幼儿自己做主,自主选择,去尝试、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快乐。 1、插牌式 今天我想玩哪个区域游戏,我就把我的插牌插进那个游戏区域中。现在很多的老师都要这样的插牌式方法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这种方式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游戏,但是也容易让幼儿偏科,有些幼儿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没有把握完成的区域就不愿意去选择,长久以往幼儿就缺少这方面的发展,造成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所以选择这种方式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插牌时教师要根据其平时插牌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引导,鼓励幼儿在多个游戏区中游戏。 2

11、、轮流式 很多时候老师为了体验游戏的公平性,也会选择使用轮流式的方法分配角色。如按小组或按学号轮流。这种轮流选择角色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角色体验,增进幼儿对每个游戏区的了解,也会让幼儿在每个游戏区中有创新的玩法。 3、邀请式 在区域游戏时,幼儿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摩擦,有的是因为游戏材料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幼儿之间的不合拍造成的。例如娃娃家游戏中,因为“爸爸”不是“妈妈”的好朋友,所以“妈妈”就不愿意和“爸爸”一起照顾宝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妈妈”自己去邀请“爸爸”, 这种邀请式选择角色的方式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权,让幼儿有了体验多种角色的机会。五、游戏评价我做主游戏“评价”是区域活动中促

12、进幼儿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但很多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活动的一个过程,对活动前后的交流、讲评阶段总是弃而不用或“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这对孩子间的经验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那么评价是教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总结”出来,还是由孩子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无疑是后者。特别是对于中大班孩子,他们本身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他们乐意在讲评中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把“讲话”的权利还给孩子。1、介绍成功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孩子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幼儿在游戏评价中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把问题抛向幼儿,通过评价环节中的同伴力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可

13、以请游戏中遇到同等问题并成功解决的幼儿来介绍自己成果的经验,供其他幼儿参考、学习。2、介绍创新成果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多幼儿创造出很多游戏成果。这是区域评价环节就是他们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例如在小吃店游戏里,小朋友利用一个硬纸板和小棒做成了一个苍蝇拍,在游戏评价时她说:“现在夏天我们小吃店里有很多的苍蝇很讨厌,它盯到的食物都不能吃了,自从有了苍蝇拍,我们就把小吃店里的苍蝇赶跑看,这样我们小吃店的食品就安全了。”这一创新在游戏评价环节展示后,其他区域的幼儿觉得很好,第二天游戏时,很多区域中都出现了苍蝇拍。3、讨论游戏困惑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对某一游戏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处于摸索阶段时,老师应考虑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的空间,而不要急于揭示答案。如果孩子在探究时出现了比较共性的问题或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惑,老师就可以利用评价这一环节来让孩子思考问题并排忧解难。例如我是小小建筑工游戏中,幼儿在搭建房子时发现越往上面搭建就越困难,容易倒,在评价环节幼儿提出这样的困惑,所以的孩子一起想办法帮助解决,这时候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但是不能着急肯定那种方法是可行的,应该让幼儿自主的去尝试,自己发现结果。我想,经过这样一个设疑和释疑、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获江苏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