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194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组评估意见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专家组评估意见2006年8月29-30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江苏省太仓市主持召开了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太仓市环保局、苏州市港口管理局、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建设单位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及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22人。会议特邀6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与会代表和专家对拟建工程厂址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现场踏勘,听取了评价单位关于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汇报,

2、经认真讨论和评审,形成专家组评估意见如下:一、工程概况拟建太仓港区三期工程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太仓港区浪港口至杨林口段。分为两港区,上游港区(9#、10#泊位)与已建的苏州港太仓港区二期工程上游端接,与11#、12#泊位的下游端接;下游港区(13#、14#泊位)与已建一期工程下游端相接。货种全部为集装箱,无有毒有害物品及危险品。苏州港太仓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均为太仓港规划建设的公用码头。一期工程码头长930m,有4个泊位,其中1#泊位为多用途码头,2#、3#、4#泊位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码头长1100m,为专业集装箱区。目前一期工程现已经投产运行,二期工程现处于在建状态。拟建三期工程建设规模

3、:三期工程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集装箱180万TEU。码头水工结构按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靠泊设计(兼顾7万吨级集装箱船型),拟建4个万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9#、10#泊位与13、14泊位均可同时停靠1个2万吨级集装箱船型和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型。码头岸线长度1107m,其中上游港区9、10泊位长度550m,码头宽度50m;下游港区13、14泊位长度557m,码头宽度50m。上、下游码头与新建大堤之间分别布置3座引桥。本工程港池疏浚量为28.5万m3,采用抓扬式挖泥船作业,疏浚泥沙抛放在本工程下游港区后方陆域,用于地基堆高。陆域总面积为107.66万m2,上游港区陆域总面积570284m2,后方陆域纵

4、深1052.1-1125.2m。下游港区陆域港区总面积506290m2,后方陆域纵深770.46-957.44m。本工程陆域属于苏州港太仓港区二期围滩吹填工程,吹填工程环评报告书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以“苏环管2003203号”文批复,并已吹填完毕,陆域范围内无征地、拆迁内容。本工程结构采用高桩板梁式结构,基桩采用PHC管桩、预应力砼空心方桩及钻孔灌注桩三种桩型,PHC管桩和预应力砼空心方桩采用水上打桩。工程绿化总面积为18.3万m2,绿化系数为17%。工程施工期约24个月。本工程总投资28.3773亿元(推荐方案),环保措施总投资为1023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36%。项目主要组成见表1。表

5、1 工程组成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工程规模主体工程码 头码头岸线总长度1107m,其中9#和14泊位可分别停靠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型,10#和13泊位可分别停靠1个2万吨级集装箱船型。引 桥上游港区(9、10泊位)建有引桥三座,尺度分别为204.35 m x20m、 206.65mx20m、208.98mx20m;下游港区(13、14泊位)建引桥三座,尺度均为167.179mx20m。集装箱堆场上游港区(9、10泊位)堆场面积约29万m2,下游港区(13、14泊位)堆场面积约27万m2。港池疏浚码头前沿水深按57万吨级船舶设计,前沿泥面设计标高为15.0m,按此测算,9、10泊位疏浚量为5万m3,1

6、3、14泊位疏浚量为23.5m3,本工程港池疏浚挖方量共计28.5万m3。辅助工程生产生活辅助区主要的建筑物有综合楼、维修车间、海关查验库、进出口检查桥、闸口办公楼、变电所、加油站、污水处理站、消防泵房、食堂浴室等。供电照明系统港区内新建三座10kV变电所。供油9、10泊位和13、14泊位港区两侧分别设加油站一座。每个加油站内设2个30m3地下卧式柴油罐和1个20m3地下卧式汽油罐。控制系统港区设置工业电视监控系统、集装箱信息处理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智能化道口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冷藏集装箱监控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等。通信系统港区内设置程控电话交换机站,交换机初装容量为500门,同时配置部

7、分无线通讯设备。给排水系统给水:市政自来水供给、设计能力2000m3/d。排水: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供热主要是生活用热,食堂蒸饭及洗涤热水、浴室淋浴热水均采用液化石油气和电加热及太阳能等设备,采暖用电空调。消 防一次消防水量为1080m3。环保工程生态保护措施生态补偿措施、管理措施等。废水处理生产废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50m3/d。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1、水环境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本项目环评(2006年4月)和11#、12#泊位项目环评(2006年2月)对工程所在江段长江近岸带水质监测的结果均表明,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38382002)类标准。本评价地表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别为港区10泊位上游约1.1公里处的太仓市二水厂取水口和下游约10.5公里处的浏河口规划取水口。太仓市第二取水厂为太仓市的主供水水源,规划取水总规模为30万m3/d,目前已建成10万m3/d的一期工程,在岸边建有蓄咸避淡水库,设计最大库容420万m3(有效库容300万m3),取水头部距避咸蓄淡水库堤岸约50m。本工程9、10泊位位于二水厂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主要环境影响l 施工期施工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按照有关规定,将其收集起来,交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陆域施工污水收集后用槽车拉走,送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石化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对施工江段水

9、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码头桩基施工等会导致局部水域SS增加,由于工程量不大,施工时间较短,其产生的污染影响范围较小,污染程度较轻,施工结束后影响将很快消除。报告书对疏浚产生的SS预测结果表明,SS浓度大于1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800m,浓度大于10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200m,浓度大于15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20m,由于迳流影响,落潮期各级浓度影响距离略大一些,但涨落潮相差不明显。在涨潮期施工时,尽管在9#、10#泊位前悬浮物扩散方向趋向于第二水厂取水口,但高浓度悬浮物不会对取水口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疏浚工程完成,疏浚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将结束。报告书

10、对吹填区溢流口排放的SS预测分析表明,浓度大于10mg/L的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350m,并且影响区域仅限于14#泊位东侧岸线与原有江堤之间的掩护区域内,对水环境保护目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工程完成,溢流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将消失。l 营运期工程营运期产生的机修等含油废水,经厂区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送太仓市江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由于处理量较小,水质简单,不会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长江水质影响很小。船舶舱底油污水及生活污水交有资质单位处理。拟采取的环保措施l 施工期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

11、,减少悬浮物的发生量;严格管理施工船舶和施工机械, 码头水域不得排放船舶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订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l 营运期本项目禁止船舶压仓含油污水在码头附近水域排放。船舶废水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港区机修、设备冲洗等少量含油废水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到接管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太仓江城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专家评估认为:报告书水环境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水环境保护措施总体可行。但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9、10泊位及后方堆场的雨水排放口不得设置在第二水厂保护区范围内,同时要求对停车场、维修场、加油站等的初期雨污水进行收集,

12、并进入港口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输送至江城污水处理厂处理。2)由于第二水厂取水口的位置实际离10#泊位约1100米,故施工期涨潮状态下的悬浮物将对取水口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要求在太仓市第二水厂取水口没搬迁的情况下,9#、10#泊位港池疏浚作业应尽量避开大潮涨潮期。3)核实港池疏浚排泥场溢流口位置,为避免施工期疏浚物吹填溢流对第二水厂的影响,不得在9、10泊位后方的吹填区设溢流口。4)同意报告书对港区集装箱清箱、洗箱业务统一集中交专业清洁厂承担的措施,但应提供有关证明。2、生态环境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陆域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不涉及征地拆迁和农田占补问题。本工程是在原太仓港二期、三期吹填工程形成的陆域的基础上

13、建设的。该吹填工程已经江苏省环保厅批复。由陆域生态调查可知,因吹填工程作业完成至今已近三年,该区域经历了自然的植被演替过程,但现靠近长江沿岸仍有各约15hm2的裸沙地。调查区植物种类有20科,41余种,均为常见种,无珍贵稀有物种及古树名木等保护对象。水生生态环境本工程所在区域浮游植物(藻类)群主要有鱼腥藻、硅藻、蓝藻、小环藻等。底栖动物群落主要有河蚬、日本沙蚕、剑状予蚌、方格短沟蜷、背角无齿蚌和铜锈环棱螺等。本区长江江段干流的经济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有26种,该江段的主要鱼类多样性组成明显,洄游性鱼类、定居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都占有一定比例,且鱼类组成比较稳定。在本工程影响江段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

14、生动物中华鲟、白鲟、白鳍豚,II级保护野生动物江豚、胭脂鱼、松江鲈、花鳗鲡等,但近年来很少发现。主要环境影响l 施工期本工程是利用已吹填工程形成的陆域进行建设的。工程实施后,本工程占地陆生植被将被清除,生物量将有一定损失。水上施工可能造成近岸局部水域SS浓度增加,但本工程施工面较小,施工活动对长江浮游生物的影响总体较小。本工程对底栖动物影响不大。该江段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白鲟在该江段近年基本未发现,拟建工程建设对白暨豚、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较小。本工程施工期船舶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不会对本江段水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l 营运期本工程营运期不直接向码头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废水。穿

15、越太仓港江段的鱼类洄游路线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南北两支江段,来往船只的增多会致使鱼类偏离项目区向崇明岛南侧附近靠近,或选择北支回游、产卵,工程营运期对鱼类洄游影响较小。船舶来往会对周围水体产生扰动,但不会根本改变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也不会使生物种类、数量明显减少。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l 施工期加强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优化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在码头水域排放船舶废水;避开洄游鱼类的洄游期。l 营运期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污水;严格执行本报告提出的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等。考虑到保持和恢复水生生态环境,本工程拟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增殖放流进行生态补偿。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对项目影响范围水域主要鱼种进行跟踪监测,由当地环保部门和渔业部门负责监督。专家评估认为:报告书水生生态现状描述清楚,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所提环保措施总体可行,但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本工程疏浚、打桩等施工可能对鱼类产卵和洄游性鱼类的洄游产生影响,因此,水上施工应尽量避开4月7月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产卵与洄游高峰期,以减小施工对鱼类产卵、洄游等活动的影响。2)同意报告书提出的增殖放流生态补偿措施。增殖放流工作应由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增殖放流的品种和数量要进一步复核。3)生态补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