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187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精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中心名称: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章)推荐(主管)部门:中原区科技局 (签章)填报时间: 2012 年 03 月 14 日郑州市科学技术局编制目 录一、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31、 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2、 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43、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5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8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省、市需求状况91、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92、 国内需求状况113、 省、市需求状况124、 本技术领域的成果及分布

2、状况135、 国内从事本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的优势单位及水平比较13三、依托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141、依托单位基本概况142、科研成果153、科研队伍情况164、 科研条件平台建设175、 科研投入和经济实力176、 主要合作单位情况17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71、总体目标182、近期目标183、 远期目标204、主要任务21五、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布局231、中心的运行机制232、机构设置273、人员配备情况274、已有仪器设备清单及总值31六、建设方案321、实施方案概述322、规划和计划323、工作班子及实施方案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姓名及职务(职称

3、)334、新增仪器设备清单及经费概算33七、资金计划34一、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1、 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煤矿(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等)年死亡人数占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仅次于交通运输事故,列第二位,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对煤矿救护自身来讲,提高抗灾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通常情况下在矿井灾难发生之后,往往将原有的通信电话线和各种管路损坏,通信系统瘫痪将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

4、联系,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营救!这也是矿井救援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因为传递信息使用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底层,不能在井下使用。“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

5、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填补国内甚至国际地波通讯的空白。2、 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目前,中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7.4 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 年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 倍,南

6、非的30 倍,据统计,2001-2004 年10 月共发生一次死亡10 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 起。2002年至2009年这8年中,中国矿难死亡人数高达41064人,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战争开战到2010年2月19日,这8年半中在阿富汗美军死亡人数整1000人,矿难人数是在阿富汗美军8年中死亡人数的41倍。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矿难带来的伤亡已远远高出战争带来的伤害。其中很多的伤亡都是因为井上井下中断联系,没有及时的通信而带来的后果。目前,由于我国矿井救援设备比较落后, 救援技术发展比较缓慢, 致使救援指挥通信不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任务的指挥决策。在矿井救援工作中, 指挥调度状况

7、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救援效果, 许多事故发生后出现救援工作开展不及时或进展不顺利的现象, 错过了最佳救灾时机。“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因为以上种种通信方法,在矿难发生后原有的通讯条件已经破坏,导致各种通讯方式无法实现地下与地面的信息联络 。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建设“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D”波通信系统应用于矿难救援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救援过程中通信系统瘫痪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联系、无法

8、采取有效措施营救的局面。因此,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我国矿难救援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进步意义。3、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1)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矿难救援技术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家相关部门重点扶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在职工58人,大专以上学历45人,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主要从事弱电电子方面的研发生产。2006年,研发的“煤矿人员井下定位系统”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安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广泛用于河南省各大地下矿山企业,特别是在河南各大煤业集团广泛使用,并辐射到山西、安徽等重点

9、煤炭采掘地区。公司一直秉承调研市场需求,研发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了研发、生产、市场的完美结合和良性循环。针对国内矿难频繁,一旦矿难发生之后,地面与井下失去各种通讯联系的技术难题,我公司独辟蹊径独立研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矿难D波通信营救系统”。这套系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井下采掘、工程地下作业、科考、军事等各个特殊行业。公司十分重视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工作,成立了研发中心,并与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成功地进行了“D”波通信营救系统、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中

10、继站、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识别卡、KJ282N井下人员安全应急调度系统读卡分站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广泛应用矿山井下采掘、工程地下作业、科考、军事等各个特殊行业。(2)公司领导班子与科研队伍建设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依据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型企业,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公司十分注重自身管理素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建立健全了以公司总经理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科研开发体系。使经营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序运行。公司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公司内部积极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队伍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11、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有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大专以上科技人员45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78%;从事高科技研发人员18人,占公司人员总数的31%。公司员工专业领域涉及电子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涉及领域广阔、专业结构合理。公司管理层90%以上为电子专业,具有丰富的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经验。(3)技术成熟性公司自主研发的“D”波通信营救系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遥遥领先的科技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020509751.3),并通过

12、国家煤安办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和管理系统产品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证。该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D”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4)现有生产及实验设施中多公司面积办公面积3000多平米,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工艺、设备方面,工装设备齐全,测试手段完善。公司组建

13、的研发团队拥有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自动贴片机、回流焊机、高频信号源、专用变压器、高频示波器、周转箱、万用表、电烙铁(恒温)、频率计、振动试验台、高温试验箱、压力测试台、高空跌落试验台、底温试验箱16套,流水生产线5条,总值达到500多万元,培训中心面积150平方米,能够满足科研、开发、工程试验需要。(5)国家政策对组建本中心提供了支持与促进作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倡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模式推动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发展质量,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煤矿的安全生产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矿井安全调度与应急通信保障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

14、题。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中指出,要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发挥其辐射与扩散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围绕重点和优势行业,以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目标,有重点的支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工程中心,使之成为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充分利用宏观政策支持,组建郑州市矿山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推动企业发展,尽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启动器,形势迫在眉睫。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成立“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

15、能力,促进研发项目转化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需要。本中心的组建可以有效地提升矿难救援的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目标是成为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散地、扩散源和转化的平台,积极对行业提供服务,发挥对行业的技术辐射、转移和扩散作用,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形成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带动本行业和领域技术水平提升。采用信息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矿难救援系统进行技术提升,提高救援效率及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矿业开采行业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也是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难题,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发矿难救援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人民生命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的矿山安全产品,开发具有较高通用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新型信息化设备,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为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工程中心。根据我国矿山安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行业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本中心对上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为行业内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