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151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福建省经贸委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省冶金工业协会承担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标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铝合金消费量的迅速增加,有机硅行业、光伏产业、集成电路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晶硅消费量的增长加快,世界工业硅消费量一直在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工业硅的年消费量已达到200多万吨。2008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达70万吨,我国工业硅在产能、产

2、量和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是工业硅生产大国。 工业硅产业不仅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硅的内需在迅速增长,但我国工业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工业硅行业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工业硅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工业硅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在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福建省金属学会铁合金学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大量

3、的前期调研:收集了国内主要工业硅生产省份工业硅生产的能耗现状;铁合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两次会议,充分了解省内各工业硅企业能耗现状;收集到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工业硅行业能耗限额的标准或规定以及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修订)等国家法规政策。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制标单位座谈会,广泛地听取了企业、政府等不同部门对于标准编制的各种意见。 1.3.1 讨论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细致、合理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中提出了本标准的讨论稿,并提交省冶金工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进行讨论。 1.3.2 征

4、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省冶金工业协会及企业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4 标准初审会 2010年1月14日由省经贸委冶金办组织在寿宁县召开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工业硅企业、省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 2.1 标准制定的原则 2.1.1 地方特点,符合我国铁合金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态势 工业硅是钢铁、有色、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辅助材料,但同时也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大户,我国每生产一吨工业硅耗电在13000万千瓦时以上。

5、过去由于冶炼矿热炉容量小,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落后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与生产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硅生产单位能耗高;与少数国内工业硅生产先进企业相比,大多数中小企业能耗差距也很大。这一切均表明我国工业硅冶炼节能潜力巨大。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工业硅行业通过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开发和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管理等措施,在节能降耗上取得很大成绩,工业硅生产能耗普遍下降。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工业硅的单位能耗标准,但我省工业硅企业数量较多,且长期以来,我省工业硅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因此,本标准的制定应能反映我国、我省工业硅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不断进步。 2.1.2 鼓励先进,促

6、进企业协调发展 节能减排应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许多新的节能技术,如精料入炉技术、无木炭全油焦生产工艺、低频电源、二次低电压补偿装置、铜钢复合水冷铜瓦、大截面水冷电缆等设备及技术、用TKW-1控管一体化工业计算机对矿热炉进行科学控制管理等,在我国工业硅行业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新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工业硅生产的节能降耗提供技术基础,本标准的制定应鼓励企业在现有节能技术、设施及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进行改进及完善,为国家及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更大的努力。 2.1.3 符合国情、利于我省工业硅行业发展 当前省内大部工业硅企业的规模较小,随着国家淘汰落后

7、产能政策以及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和实施,我省工业硅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逐步实现大型化,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仍参差不齐。因此,本标准的制定在符合我国工业硅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正视我省各工业企业间的差别,为各方所接受。指标的确定要充分体现省政府及能源环保设计部门对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以推进我省工业硅行业的科学发展。 2.1.4 去繁求简,统一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明确指标定义、统计范围、计算公式和折标系数等,使能耗指标具有可比性,为开展工业硅企业能耗对标创造条件。 2.2 标准制定的依据 2.2.1本标准制定严格执行福建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2.2.2 本标准内

8、容确定的主要依据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 工业硅(GB/T 2881)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 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2008修订)(工信部) 工业硅 2.2.3指标限额值确定的依据 目前国家尚无工业硅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主要通过对我省工业硅生产企业能耗指标的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并参照国内其他省市工业硅能耗限额标准,按照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符合国家发改委政策、适应于福建省工业硅行业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总体要求的原则确定指标限额值。本标准对现有工业硅企业和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分别设定两个不同的技术指标,均为强制性条款。 2.

9、2.4 标准编写基础标准 严格执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3标准制定内容 3.1能耗指标 工业硅企业吨产品综合能耗和吨产品冶炼电耗两项指标都是目前工业硅行业常用的反映工业硅企业总体能耗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吨产品综合能耗包括冶炼生产系统能耗、辅助生产系统能耗和生产管理系统能耗,扣除生产过程回收利用及外供的二次能源量。由于各企业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的不同,将造成企业之间吨产品综合能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该指标仍具有可比性。 吨产品冶炼电耗统计则以变压器高压侧的电表计量值为准,使用更为简单直观。 本标准将吨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和吨产品冶炼电

10、耗两项标准同时列入,工业硅企业可以单一选用冶炼电耗作为评定标准。 3.2 限额限定值和限额准入值 3.2.1 参照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设两档:“能耗限额限定值”和“能耗限额准入值”。 “能耗限额限定值”即淘汰值,是对现有企业提出的最低要求,为强制性指标,未能达到此值要求的生产线将被强行整改或停产。 “能耗限额准入值”为先进值,是新建企业或企业改扩建生产线必须达到的标准,为强制性指标,只有达到能耗要求,才允许建厂,其能耗水平应相当于国内先进水平,高于现有企业产品能耗平均水平。 3.2.2 指标值的确定 目前国家未出台工业硅吨产品综合能耗与吨产品冶炼电耗的国家标

11、准,但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一些省市明确将这两个指标限额标准作为工业硅企业准入和限制的指标。 部分省市规定的工业硅吨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和吨产品冶炼能耗限额指标如下: 表2 国内各省公布的工业硅产品能耗限额指标比较(单位:千瓦时/吨) 省市 品种 项目 计量单位 定额 限额 备注内蒙古 工业硅 工艺电耗 千瓦时吨 13000 13500 2000年四川 特级硅 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 14000 2007年 工业硅 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 12000 13000 2007年 云南工业硅 冶炼电耗千瓦时/吨 13000 2007年 贵州特级硅(A、B级) 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 14000 200

12、5年 普硅(C、D级) 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 13600 2005年5 贵州玉屏 工业硅 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吨 12800 2008年 在本标准初审会上,与会专家就这两项指标进行深入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工业硅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指标(限定值和准入值)分成精炼和非精炼两个品种制定。 通过比较,本标准中制定的能耗限额指标具有先进性,目前我省许多工业硅企业能耗水平与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3 统计范围 本标准中统计范围的界定按照相关国标、与工业硅行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致,做到明确、清晰,便于操作。 3.4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本标准附录A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和附录B耗能工质能源等价值,按照综合能耗计

13、算通则GB/T2589-2008推荐值计。电力折标系数则明确为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小时,即按当量值换算。 3.5 计算方法 采用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中的计算方法,与工业硅行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致。 4 设置强制条款的理由 本标准中4.1和4.2条款为强制条款,分别是对现有工业硅企业和新建、改建、扩建工业硅企业的技术要求。 强制条款的设置参照相关国标,是国家和福建省对工业硅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现,是推动我省工业硅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通过优胜劣汰,促进我省工业硅产业健康、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5 建议 在本次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政府部门对工业硅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而本标准制定的能耗限额指标与国家和我省产业规划步调一致,该限额指标具有先进性,目前省内许多工业硅企与之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建议: 1.在标准发布后应组织标准宣贯; 2.工业硅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力度,自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效水平,促进产业的集约化、大型化,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加速工业硅产业的升级; 3.本标准实施后,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及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或标准,再适时修订。 地方标准编制组 2010年1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