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9065979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政治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认识运动、把握规律》(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执教教师:XXX,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

2、动的物质。,注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一江春水向东流 2.人从出生到死亡 3.铁在室外生锈了 4.光的传播 5.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A 机械运动 B 化学运动 C 物理运动 D 社会运动 E 生命运动,下列分别属于什么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各是什么 ?,1、机械运动的载体? 2、化学运动的载体? 3、生命运动的载体? 4、社会运动的载体? 5、认识运动的载体?,你知道么?,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社会运动的载体 ,

3、人脑,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慧能大师“心动”,刻舟求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诗词赏

4、析,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此话错在哪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张三从小孩到老年,他有没有发生变化?,张三从小孩到老年的变化过程中,会不会变成李四或另外一个人?,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5、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欧

6、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想一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忽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只小昆虫,就顺手抓过来,谁知竞是一颗子弹。 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子弹飞上高空以后,速度变慢,正好和飞机的速度方向一致。于是飞行员和子弹处在相对静止状态。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7、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观点碰撞,辨析,错误,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小结,两个概念,两对关系,运动,静止,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几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他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

8、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逢八必发 阶级斗争规律 新陈代谢 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结论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9、 万有引力规律,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稳定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四是四不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规律是事物固有的而不是主观的联系。 注意:规则是主观的,不属于规律。 (2)规律是

10、事物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认识的; 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是现象而不是规律。 (3)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4)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而不是易变的联系。,判断: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的特征,宇宙中无数星球为什么会有序地运动?这说明什么?,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这说明了什么?,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

11、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天不为人 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 况,思考: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规律的特征,规律具有普遍性,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2、。,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人或许能发明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这一想法令许多人着迷。1714年,德国有个叫奥尔菲留斯的人宣布发明了“永动轮”,并当众表演,轰动一时。但后来事情被揭穿原来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科学家焦耳也曾被这种大胆的设想所吸引。他曾三番五次地做实验,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

13、结论。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发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结果如何?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人们就可以治理水

14、患,兴修水库,建造水渠,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利,为人类造福。,地震预报,三峡工程,在规律面前人就无能为力了吗?,人工降雨,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的要求(方法论),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方法论】,(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15、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1)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 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含

16、义,运动是物质的的固有属性,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知识结构,运动是有规律的,小结,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1、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A,2、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 是唯物主义观点 是唯心主义观点 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