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65704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学第三版李兴国V3IM01总论(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管理学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李兴国 顾东晓 钟金宏 杨颖 School of Management Tel:0551-2904969 E-mail:,第一章 总论,主要内容 1.重点和难点 信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职能体系;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 2.知识点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的特征 信息管理的原则与职能体系 信息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一、信息 1.信息的含义 信息、Information 、情报、资讯、消息 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形似 “information” 日文中为“ ” 我国台湾称之

2、为“ ” 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 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 V. 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20世纪40年代,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 E. 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不同学者的见解: 香农(Claude E. Shannon)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Norbert Wiener):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经济管理学家:信息是辅助决策的有效数据。 物理学家:信息实质上是熵

3、,描述系统与环境交流信息的程度。 电子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信息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 霍顿(F. W. Horton) :信息是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表述。,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Claude E. Shannon,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 Claude E. Shannon an American electronic engineer and mathematician 1916 2001 MIT Professor Emeritus Claude E. Shannon, known as the fath

4、er of moder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heory,科学的信息定义: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2.信息的特征,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可传递性 可存储性 可扩散性 共享性 可加工性 有用性,客观性 普遍性 不完全性 依附性 价值性 时效性,3.信息的常见分类 (1)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如国家的),中观信息(如行业的),微观信息(如企业的)。 (2)按信源类型分类:内源性信息和外源性信

5、息。 (3)按价值分类:有用信息、无害信息和有害信息。 (4)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 (5)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6)按信息的性质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4.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语法信息 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 意义的数据。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 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 能解释。 语义信息 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 重要应用

6、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 价值性的数据。 语用信息,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数据是基础,信息寓于数据之中,知识隐含于数据与信息之中。,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上讲回顾: 1.课程综述 2.信息的概念及其内涵 3.信息的特征 4.信息的分类 5.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本讲主要内容: 1.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2.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 3.信息社会的特征 4.信息管理及其职能体系 5.信息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回顾与展望,二、信息资源 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也就是说,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有区别的。同时,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也存

7、在着密切的关系。物质、能量、信息一起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提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如右图所示。他们指出:没有物质,世界不会存在;没有能量,世界不会运动;没有信息,世界没有意义。,1.信息资源定义 狭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广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些“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狭义的观点突出了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核心要素,但忽视了“系统”。事实上,如果只有核心要素,而没有“支持

8、”部分(技术、设备等),就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配置,不能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用。,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三要素: 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 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

9、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2.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共享性:信息资源可以多次反复地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信息不仅不会被消耗掉,反而会不断地得到扩充和升华。在理想条件下,信息资源可以反复交换、多次分配、共享使用。 无穷无尽性:由于信息资源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作用于未来的社会实践,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永

10、不停息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的来源是永不枯竭的。 驾驭性:信息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方面。而且,信息资源具有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例如闲置的资本,投入信息后可以变成有利的投资;低产的土地,投入信息后可以变成高产的良田等等。,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三、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1.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论是以一般系

11、统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系统论的主要思想。 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维纳。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其支柱为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1)信息基础技术 微电子技术 光子技术和光电技术 分子电子技术,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2)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获取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控制技术 (3)信息应用技术

12、IS技术 CIMS技术 (4)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技术 防火墙技术,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四、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的提出 1959年,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开始探讨信息社会问题,首次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基本特征: 在经济上,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 在职业上,专业人员与科技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在中轴原理上,理论知识居于中心,是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资源; 在未来方向上,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重视技术鉴定; 在决策上,依靠新的“智能技术”。 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梅棹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中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 197

13、9年,贝尔认为“信息社会”的概念比“后工业社会”更确切。,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2.信息社会的特征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和日本学者增田米二在他们的著作第三次浪潮和信息化社会中总结了信息社会的特点: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农业社会,主要依赖物质、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社会,主要依靠能量、劳动力和资本;信息社会,主要依赖信息和知识。 (2)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3)信息社会,劳

14、动者的知识化成为基本要求。在农业社会,劳动者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础,劳动工具是手工工具;在工业社会,主体劳动者是工人,劳动对象以矿山等非再生资源为基础,劳动工具是机器。在信息社会,劳动对象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劳动工具主要是信息技术控制的智能化系统,劳动者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 (4)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文化被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新的社会规范和文化所取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多样化和人类个性化开始出现。 (5)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的是,信息社会由于信息和知识减少了人类对

15、有限物质、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生活更加美好,人与自然将更加和谐。,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3.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 信息污染:它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缺损、信息过时、信息冗余、信息误导、信息泛滥、信息不健康等。 信息犯罪:它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黄赌毒”、网上诈骗、窃取信息等。 信息侵权: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 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和传染性的程序,发作时破坏计算机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 信息侵略: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它国家。,第一节 信息资源与信息社会,一、信息管理的定

16、义 信息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种 信息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规模的管理活动,第二节 信息管理,二、信息管理的特征 (1)管理特征 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如: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象是组织(信息)活动;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等。但是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的独有特征: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 (2)时代特征 信息量迅速增长 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 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 信息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第二节 信息管理,20世纪40年代至今产生和积累的语法信息超过了此前人类创造和积累的语法信息总和 20世纪60年代语法信息储存量达72万亿字符 20世纪80年代语法信息储存量达500万亿字符 1995年产生和积累的语法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