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503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门村市级党建示范点申报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旗辉映新农村 -大通县哈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景阳镇哈门村地处大通西南娘娘山南麓,距离县城30公里,属于半浅山半脑山地区。全村有7个自然村,共有305户、1359人,劳动力78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为7.8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756亩,退耕地面积1536亩,现有耕地面积1129亩。根据2011年的统计,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5836元,经济总收入1303万元。大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其中女党员10 名。近年来,哈门村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带动下发展迅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1年被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安全文明村。2

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4年、2006年、2007、2009年分别被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实绩突出村、实绩突出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2008年被县委评为“三星级”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2年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全县“农村党建示范点“称号。强班子带队伍 争做群众主心骨为切实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哈门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理念,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不断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一)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狠抓班子建设,认真组织班子

3、成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通过两委会研究决定,班子成员团结协调,凝聚力、战斗力强。村党支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现象。村党支部认真开展党支部公开承诺活动,每年承诺5项,且全部完成。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各类组织协调运转。村党支部始终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连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廉洁奉公、严于律已、率先垂范。 建立严格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目

4、标管理考核中。为了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村党支部成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每年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并充分利用村宣传栏、板报、简报、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作为全体干部群众共同的心愿和自觉行动。村支部利用阴天下雨、农闲季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次,并且要求每名有写作能力的党员每年撰写心得体会1篇。认真开展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党员电化教育培训计划,每月播放电教片1

5、场。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村结合实际开展了2011年“三比三看”活动,即“比学习看自身素质、比工作看办事效率、比作风看群众评价”。并确定以“抓班子打基础、比成绩做楷模、创经济促发展、争创精神文明示范村”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载体。一是比学习看自身素质。通过学理论、学文化、学专业知识,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形成讲学习、找差距、比本领的风气,通过学习看谁自身素质提高快。二是比工作看办事效率。带头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看谁工作效率高,工作业绩好。三是比作风看群众评价。在全村推行以“能力在一线锻炼

6、、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发展、作风在一线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扑下身子干实事、抓落实,形成务实、干事、清廉、为民的工作氛围。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我为哈门发展献一计”活动,要求每位党员结合实际至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每季度召开12次两委会议,研究、制定全村的各项工作。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党支部坚持把抓好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做为加强党群、干群关系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并制定了公开制度,明确公开内容,完善公开程序,设立公开栏,规定

7、每年开展村务、财务公开不少于12次,在一些村级事务的处理上严格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议,加大村级事务的公开力度,接受群众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及村级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道路。认真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严格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控制党员数量,保证党员质量。发展党员严格执行“公示制”和“票决制”,严把“入口”,疏通“出口”。 2011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名,为基层党支部储备了优秀的后备干部。同时,严格党费收缴管理,做到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大力实施“三培双带”工程。村党支部将“三培双带”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三培双带”活动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

8、理,增强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能力。共培养党员致富能手8名,非党员致富能手10名,科技示范户5户。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员管理工作,全村党员在服务群众、带动群众致富方面有了新的起色。认真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村党支部采取党员自选和指派的方式,让每个党员联系1户群众,经常帮助联系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达到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加强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组织党员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活动,共设16个岗位,有32名党员定职责,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加强党员管理。认真开展“两票制”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评出的优秀党员在“七.一”期间进行表彰。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对党员的管理严格有效,党员认真履

9、行义务,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党员中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名,达到了14的比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并完善村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述职述廉,村干部行为规范等各项制度。党员、干部中无违纪违法现象和无因村干部不廉洁、不公正而引发的群体上访现象。现两委班子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加强阵地建设、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与上级联系,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投资15万建成240平方米,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文化娱乐戏台为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现室内有党员形象栏、支部形象栏,做到阵地设施全部齐全。并建立了民主议事、党组织生活、党员联系群众、民主评议党员、民

10、主管理村务、党员目标考核、党员学习等多项制度和村规民约。明思路谋发展 誓叫旧貌换新颜为了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委紧紧围绕“实现村庄美、百姓富、事业兴、社会稳,建设一景点,一商带,一基地,”的发展思路(即:加快旅游业市场化进程,扩大农民公园的投资和村庄绿化,使其成为景阳地区的一大旅游景点;在大湟公路的优势条件下,建成哈门村一条街的整体改造和扩建工程,形成一条农村集贸市场为主的商贸服务带;利用石英沙厂、宏达福利石英加工厂等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形成劳务输出基地),积极想办法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

11、生活环境和条件。一是提倡支持农业发展的思路,引导村民引进良种,科学种田,调整农业结构。二是扩大西繁东育工程,鼓励部分村民带领全村农户进行牛羊贩运。三是村支部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组织青壮年劳力参加培训,让他们掌握致富技能,共培训技术人员96名。四是积极组织村民在退耕地每年春天补栽苗木、放鼠药,确保退耕地苗木的成活率。五是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33万元硬化了全村道路11公里,投资18万元新建卫生厕所300座、安装路灯35盏,群众集资10万元,整治河道540米、修建人畜饮水泉7个、修建桥梁7个、修建田间道路5公里,投资11.39万元建成沼气池67座,投资75.4万元,完成5

12、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投资139万元完成土墙换砖墙的墙体改造工程,投资25.48万元,新建砖大门198个。投资300万元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座,争取市政府资金1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一处,投资5万元修建文化大院一座,投资2万元修建了科技走廊、修建篮球场所一处,并配备了文化娱乐器材,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实现了有限电视开通工程,增加了收看电视节目频道。为了美化、绿化村庄,动员群众在村庄北山阳坡和公园内栽植云松、落叶松、杏树等树木3万株,绿化面积达150亩。为了净化村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共清理垃圾5吨、拆除厕所15个、猪圈20个、违章建筑物200米、清理草垛2

13、0个,通过整治,美化和净化了环境。为了发展畜牧业,投资2600元,新建暖棚猪圈30个。认真做好了农民工进城务工指导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每年劳务输出300人左右,劳务收入达90万元。截止到2011年,全村集体固定资产累计达到了4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36元,比2010年增长了15。抓稳定求和谐 团结文明暖人心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及时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和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文明农户”的创建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文明委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五好个人”、“三德”教育活动等活动。近年来,在“

14、评三户”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比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农户7户,全村七星级以上的农户达到了72%。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在春节期间组织社火队演出,在“三.八”、“五.一”“元旦”等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业余时间,群众自行组织农民在公园内跳锅庄舞,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加强义务教育。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2-14岁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毕业率为100%,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对哈门学校校园道路进行硬化,并增添教学设备,购置图书等,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容校貌明显改观。三是加强卫生工作。医疗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医疗

15、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村卫生室1所,卫生室达标设施基本配套。计划免疫接种率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村“两委会”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中,由于工作认真扎实,近年来,未出现多胎生育和计划外生育,增强了村民的人口意识和忧患意识,计划生育工作走在了全镇前列。四是强化群防群治工作。近年来,哈门村不断加强村民,民警等联防、群防的措施,对群众纠纷及时排解,对不良现象防微杜渐,广泛进行了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犯罪,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通过群防群治、综合治理,全村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安全责任事

16、故发生,现村容村貌整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提高,电视普及率达99%,电话、手机普及率为70%,新建了村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绘蓝图谋发展 打造和谐生态村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支部以 “努力构建村庄美丽、村民富裕、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为实践载体,确定了经济发展“七个一定位工程”,即:形成一个新思路,由种、养、运、劳、副、商向企业、旅游业等多元经营方向发展;塑造一种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与时俱进,艰苦创业、造福于民;树立一个新形象,把哈门村打造成村庄美丽、村民富裕、生态和谐的新农村;打造一个新品牌,营建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产业;拓展一个新窗口,在市县内建立自己的发展空间;营造一个新环境,使村内达到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创建一种新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管理、监督、激励和长效机制等。为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