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065482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培育方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加快了我省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委厅201849号)文件精神,加快形成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促进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发展,制定本培育方案。一、产业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快速增长。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经过十余年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2017年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

2、收入达3839亿元,是2008年的8.4倍,十年来年均增速26.8%。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2782亿元,是2008年的7.4倍,十年来年均增速24.9%。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领军标杆城市,在全国软件产业版图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省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6%,中西部的33%,西部的48%。图1 四川省十年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二)布局逐步优化,集聚效应出现。凸显出以成都为中心,成德绵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集聚效应: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四川)、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和武侯科技工业园、青城山软件产

3、业基地、绵阳科创软件园为载体,成都高新区、武侯科技园、绵阳科技城、德阳为主要聚集区的四川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带初步形成。成都市2012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成为全国第三个被授予此称号的城市,目前正致力于建设世界软件名城。(三)产业发展环境大幅度改善。政策环境:我省先后出台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四川省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四川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方案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四川省加快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认定管理办法四川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4、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创新性实施对首版次软件的认定和支持政策,不断被兄弟省市借鉴和学习。基础设施环境: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光网省”和首个“千兆宽带城市群”,建成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都获得首批三大运营商5G规模组网试点城市资格。截至2018年10月底,互联网省际出口总带宽达到22.9Tbps,建成4G基站19.8万个、4G用户规模达6573万户;全省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98%、4G覆盖率超93%;已开通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4.1万个,基本实现城区和乡镇的连续覆盖,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达到2443万户,全国排名第8;IPTV用户达

5、1384万户,占全国的9.1%,用户规模居全国第一。服务及技术环境: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我省政务服务水平跃升至全国第9位。成功入列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省,完成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数量全国第一,“一窗一号一网”和大数据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四)与传统制造业结合日益紧密。信息化与传统制造业化加快融合,2017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50.8,位居全国第十,同比上升7位;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9.7%,同比提升24.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5.2%,同比提升10

6、.8%;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18.5%,同比提升7.9%。(五)科技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我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每年能吸纳大批本地高校人才和省内外高科技人才就业或定居。截至2017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715.54万人,比2012年增长30.7%,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发专业人才6.2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全省已有12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位居西部第一,省“”引进人才比2012年增长334%,留学回国人员比2012年增长248%(学位类)。(六)存在问题。一是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小而散。2017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占

7、20%,上亿的企业仅占3.5%。在2018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名单中,我省入围企业仅2家,仅为北京市的1/21,广东省的1/9。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领军人才少,经营管理、营销、金融、法律等复合性人才缺乏。三是资金渠道缺乏。融资平台少,上市公司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四是产业结构失衡。从业务结构比例看,呈现为重信息系统应用集成、轻基础软件研发,重研发轻运营、缺核心竞争力,多领域在价值链低端运行。(七)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信息化不断加深、产业不断升级、新业态不断出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愈加成熟,软件产品更新迭代步伐将越来越快,产品向服务转型

8、的趋势更加明显,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将更趋多元,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软件与信息服务将更多、更密切地融入到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以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契机,把握软件服务化、全球化、网络化、融合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围绕创新、应用和融合三条主线,增强创新能力、促进集聚发展、改善人才结构、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融合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推动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化、高端化、服务化和国际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9、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重点突破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标准,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跟踪先进,超前部署认真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新型业态发展,增强预见性,积极规划部署,保持地区产业发展的先进性。应用牵引,培育市场支持典型应用和示范应用,以典型应用和示范应用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融合发展,扩展提升促进服务、内容与网络的融合,软件与芯片、网络通信等软硬件技术的融合,推进软件服务业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优化布局,积聚发展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合作,面向世界积

10、极招商引资,自主创新与积极引进两条腿走路,努力承接产业转移,尽快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三)发展目标。我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57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3.5%;软件企业总数超过1900家,从业人员超过62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2.5万人。到2022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7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3.5%;软件企业总数超2100家,从业人员超过6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3.3万人。三、主要任务(一)构建良好有序的产业生态环境。着力提升产业生态环境

11、,充分发挥好协会、商会和产业联盟的作用,整合国内外“政企学研用”优质资源,打造完整的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对接,布局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建立以快速应用为导向的创新成果持续改进提高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存量物理空间,提升和完善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承载能力,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展,支持大数据交易中心、软件交易中心等生产创新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省级部门电子政务云和灾备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国家部委在四川建设国家级(或区域)数据处理和备份中心;统筹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

12、计算数据中心和远程灾备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发展。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依托省级电子政务云,建设政务数据资源库,推动政府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共享互通、良性互动。依托行业优势创新单元,整合全省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专栏一:创新中心及示范基地建设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四川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四川省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等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条件成熟的省

13、级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加快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四川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工业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基地。软件产业研究院建设。依托在蓉高校与科研机构,设立四川省软件产业研究院,定期发布四川省软件产业白皮书,加强对国内外软件产业(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和发展态势的研究。(二)布局前沿技术研究。着力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着力智能软件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算法、智能工具软件、软件开放平台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人工智能软件核心技术,提高数据感知、传输和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支持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工交互等

14、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责任单位: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推进云计算相关技术。突破云计算基础软件关键技术。支持云计算相关资源调度、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健康监测等基础软件及工具软件研究,研发分布式、高性能、高安全云平台软件及行业应用软件,推进公共云服务平台应用示范,支持亿级并发、EB级存储的绿色计算技术。责任单位: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布局大数据及相关前沿技术。突破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加强数据智能分析、挖掘和虚拟化技术研究。责任单位: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支持我省大数据产业建设数据共享

15、、交换和开放平台,打造大数据应用的区域和行业两大场景,发展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融合三个产业。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布局物联网前沿技术。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布局,全面增强窄带物联网(NB-IoT)接入支撑能力,加快NB-IoT网络全省重点地区普遍覆盖,面向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加强物联网平台能力建设,支持海量终端接入,提升大数据运营能力。加快NB-IoT专用芯片、模组、网络设备、物联应用产品和服务平台等方面要加快产品研发,加强各环节协同创新,突破模组等薄弱环节,构建贯穿NB-IoT产品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推进NB-IoT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

16、、农业生产、环保监测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展NB-IoT试点示范,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支持移动互联技术的研究应用。实施5G网络建设试点和规模部署,全面布局IPv6,布局成都市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核心节点建设;面向移动互联领域应用,瞄准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的服务内容与模式,加快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推进基础软件与系统软件研发。针对军民融合、电子政务等对国产化软件的需求,研究高可靠操作系统、高安全性数据库、敏捷型软件开发工具、工业设计工具软件、产品设计工具软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