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481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办园办和谐之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办园 办和谐之园海安县墩头镇吉庆幼儿园 纪桂香【案例】2004年下半年,墩头镇教育办公室召开全镇4所幼儿园的负责人以及业务主任会议,会上教研员宣布为加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管理,在中小学都有硬性教学任务的背景下,幼儿园也应当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每学期末,组织一次大班幼儿素质测试活动。测试内容为:拼音、故事、儿歌、歌曲以及计算。测试形式为:拼音、故事、儿歌进行口头测试,对幼儿认读拼音、背诵故事、儿歌以及独唱的情况进行打分,评委必须打出高低排名。计算则用试卷进行闭卷考试,像小学生一样封卷、改卷、评分、排名。在此基础上衡量各个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水平。会后,回到幼儿园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教师,顿时引起了

2、教师们的激愤。 有的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测试、排名是完全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有的教师认为:上级有关领导从不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对幼儿教育科学一无所知,总认为我们整天在玩,带带孩子而已,而实际上我们在严重缺编的情况下承担着沉重的保育教育任务,不但得不到理解,反而连教育系统的自家人都嫉妒,真让人心寒!有的教师则认为:这样反而好,我们只要把测试的这几项反复强化、巩固训练,像中小学生一样捧着书本,做做作业就行了。这反而比我们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要好教得多呀,省得要搞那么多活动,又繁又难,现在不反而省事了吗!以前做了得不到承认,这样也好,让大家看到我们的成绩。还有教师认为:随他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我

3、们钱拿得少,事还做不了!把这么多孩子的安全照应好就足够对得起这份报酬了!也有的教师无所适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么说,领导又要那么做,我们究竟该做个好教师呢,还是该做个好下属呢?面对教师各模各样的思想状况,我请大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领导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领导,你会出台什么政策?2、如果你是家长,你希望孩子得到怎样的培养?3、这个政策确有不妥,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反思一下自身存在哪些因素,使得领导出此“下策”?第一个问题讨论最热烈,有这样几种观点:、领导希望借此促进教师认真工作,提高教育水平。但领导对幼儿教育了解太少,重视程度也不够,用这样简单粗糙的方法来检查评估我们的工作是不对的。应该在提

4、高自身对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幼儿教育的过程加强指导督察,要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领导对幼儿教育不必管得太多。以前我们幼儿园业务上没人管过,孩子们还不都成了才!管得越多,框得越死,反而扼杀了孩子的灵性。、领导忽然搞出这些花招来对付幼儿教师,就是为了让幼儿教师自相“残杀”,自我消耗能量,让我们无暇顾及对自身的权益的保护,幼儿教育还不是靠我们这些廉价劳动力支撑着!第二个问题大家看法比较一致:家长虽是最希望给孩子科学教育的人,但却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经济状况等的局限而对什么是科学的幼儿教育这样一个专业的问题难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应苛求家长掌握幼儿教育理论。但现代家长的素质还是今非

5、昔比了!第三个问题教师总强调自己的收入少的因素。前面教师讨论时,我尽量不发表观点,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但对这个问题,我必须引导大家客观地去分析,并作了如下阐述:造成幼儿教师的地位、收入偏低的原因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因素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性不强。幼儿教师入行门槛之低,大家自有体会。如果我们幼儿教师改行,适应其他职业很困难,但反过来其他行业的人来做幼儿教师,大多能将就着。比如说医生、护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无从下手,这就是个必须宁缺毋滥的行业。而幼儿教师,谁来都先上岗再说。那是不是幼儿教师就是个不需要专业知识技能的职业呢?不,绝对不是。但这是我们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产物,

6、国家还没有能力(无论是财力上的,还是政策上的,总之小小的我们无能为力。)办真正优质的幼儿教育。反思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又能否适应优质幼儿教育的需要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其实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也许我们要成就一个天才儿童很难,但我们要“炮制”一个低劣儿童却轻而易举:当一个幼小稚嫩的心灵在老师经常性的鄙视呵斥、简单粗糙的心理暗示下,幼儿很快就接受了自己是一个差、坏小孩的观念,“我是最差的,老师不喜欢的,大家不欢迎的。”一个自卑自闭怯懦孤僻的“新人”就此诞生。另一方面,一个本身性格不良的幼儿也可以通过老师悉心启示,观察引导,鼓励爱护,把他(她)引向明朗开放的美好世界中来。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具有很

7、强的隐蔽性。人们很难认识到或证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影响力,所以无法奖励一个幼儿教师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很少追究实施不良教育或教育不作为者的责任。人们习惯用一句话把这一切的一切简单盖过:这孩子就这样儿。接着,我对落实教办会议精神提了三点要求:第一,不反对。这是为我园的生存发展保存一个和谐的环境。第二,不盲从。坚守我们的职业操守是我们必须维持的道德底线。对于本学期的保教活动安排不因此而作调整。我们必须一如既往的实施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努力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第三,冷静对待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并不能正确全部体现我们的教育水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我们还可以借测试活动本身来发展幼儿大

8、胆表达、表现等相关能力,只要我们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变成单项反复的技能训练,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这次活动的积极意义。这是,有老师提出:如果我们不作强化训练,而别的幼儿园全学期就全针对这点任务反复操作,那么我们的测试成绩结果肯定比人家差很多,到时候岂不说明我们的工作任务没完成吗?我这样回答:第一,我们将力争不只用这个结果来说明我们所有的工作。第二,迫不得已时,我们可以据理力争,那么我们的“理”在哪儿呢?大家不妨从现在就开始思考,甚至可以起草,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来,不仅说服领导,还反应了你的理论水平,岂不一举两得!就这样,我园教师在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以主题活动课程来实施教学,使纲要的精神,

9、在我园得到了一贯的落实。而教办的测试活动虽然照常进行,但在四所幼儿园负责人的争取之下,对结果弱化处理,本学年结束后,这种测试活动也就此终结了。【评析】幼儿园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难免会在与社会中上下左右的社会关系之间发生碰撞、摩擦。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就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而我的处理原则就是“适应、和谐”,使幼儿园内部各个单位个体之间相适应,使幼儿园内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社会才能和谐。”同样的,对我们幼儿园来说,幼儿园生存发展必须与幼儿园所处的体制、政策等社会环境相适应:滞后的发展固然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超越教职工现有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行不通,即使你出发点再好,抱负再大的理

10、想,也是“欲速则不达”。甚而会常常引起与政策、与教职工的矛盾,失去一个和谐的环境。在测试幼儿成绩的这个事件中,让教师自由交流讨论,有这样几个作用:一、“三人必有左中右”,教师之间的觉悟、认识社会的水平不同,相互交流也是相互教育说服的过程,教师之间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强于管理者苦口婆心的劝说。二、提供一个平台,让教职工发泄一些不满情绪,强于压制而迫使他们转到背后去说。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牢骚,不良情绪得到了宣泄,说说而已,她们又能怎么样呢!三、有利于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当面交流,了解到教师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为她们服务,减少隔阂和误会。当然,如果让讨论交流放任自流,那也会“泛滥成灾”。管理者恰当

11、的疏导才是最重要的,而疏导的时机是否恰当、阐述是否令人信服则直接体现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我对教师自身的特点做了深刻的解剖,切中要害,使教师从追求外在因素,转而为寻找内在因素,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修炼。后面提出的三点要求,突出体现了适应社会环境,钝化矛盾,谋求和谐解决问题,和谐办好幼儿园的理念。【案例】2006年下半年开学了,我园小班迎来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这兄弟俩长得一模一样,可爱而调皮,但体质较差。爷爷是位退休教师,退休后一心一意替儿子儿媳们带孩子,他每天用一辆全封闭三轮车接送孩子,虽然蹬得很辛苦,但看着孩子们在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心里还是很高兴。开学初,老人找到我,说作为一个

12、为教育作了多年贡献的老教师,又是俩孩子,负担比较重,请园长照顾,减免些费用。我就按照惯例为俩孩子各减去70元杂费,老人觉得太少,见我一直在说幼儿园经费紧张的话,就没好意思再说什么。分班了,老人又来找我,说其中有位老师他知根知底,才小学文化,要求调换。我耐心地说明目前幼儿园面临的困难:“其实我比您更希望聘用优秀的教师,质优而价廉是不现实的,但现有的教师也不能用学历来衡量他们的素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很快,而且,工作经验也是难得的财富”我没有同意他的调换请求。开学刚过一周,第二周星期一,老人气冲冲地来找我,“孩子刚上幼儿园就病了,两个孩子一进医院就花去千把元,老师把孩子吓出

13、病来了。”我赶忙请坐、倒茶,打着哈哈让他心平气和下来。然后我告诉他孩子刚入园,情绪不稳定是在所难免的,由此引发身体上的异常反应也有可能,但老师是绝不会采用恐吓的办法的,请求他理解。但他坚持认为老师应该负责,说到底想让幼儿园贴医药费。我说,如果他认为孩子是入园而生病,是两位老师工作不到位造成的,那我也只能从她们的工资里扣给他,“她们月工资520元,是您退休工资的四分之一,要贴多少钱,你和儿子儿媳商量一下,看着办吧!”老人悻悻地走了,之后没有来提及此事。又过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老人再一次来到办公室找我,很认真地要与我谈谈教学方面的情况,我赶紧洗耳恭听。老人说,老师一不教孩子数数,二不教孩子读拼音认

14、字,三不教孩子背儿歌讲故事。整天也像个孩子似的,抱个娃娃和孩子一起什么哄宝宝,简直是无聊。“你这教学怎么抓的?”我听他的口气,觉得他对幼儿教育了解太少,想三言两语扭转他的观念是不可能的,而且他自以为懂教育内行,而实际上他一直在村小任教,本身就是个素质一般的教师。我想了想,问他认不认识有孩子在县城上幼儿园的人家,他说有。我就说:“这样吧,拜托您双休日到这位亲戚家走动走动,去了解了解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然后,再请您来帮我出出主意,我一定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双休日过后,老人果然来了,说你们幼儿园怎么都这样呢?我趁机说,不是都这样,是教育理念都变了,是 就这样,我花费了半天时间,费尽口舌,才使他对幼

15、儿教育稍稍有所了解,但我知道,想扭转他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找来两位老师商量对策,对这两个孩子作一些个别辅导,尽量遂其心愿。直到现在,这俩孩子已到大班,每换一次老师,我都要事前与老师沟通好,特殊对象特殊处理,终于在本学期期中时段,听到这位老人的评语:“现在总算学了点东西!”唉!【评析】像案例中的类似家长并不在少数,现在真正在家监护幼儿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祖辈照顾幼儿已是普遍现象。而农村祖父辈由于缺少文化生活,农活也随着机械化的实现越来越少,他们有的是时间带孩子。对孩子的溺爱无以复加!孩子们成了爷爷奶奶们的精神寄托,他们过分关注孩子,依恋孩子,与其说是孩子离不开大人,不如说是爷爷奶奶们离不开孩子。像老教师这样经常为孩子这事那事来找园长的不胜枚举,而且跟他们讲道理也很难,代沟太深,很难沟通,我们就采取一些迂回曲折的方法来缓冲矛盾,并适当让步,部分地适应他们的观点,为教师、幼儿求得一个较为和谐的保教环境。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根本原则,始终不变!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