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65472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8届江西省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去的中国制造和今天的是无

2、法相提并论的。比如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六七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己经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工程了。虽然父母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但是家中总是“麻友”成群,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什么效果?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邀请明星或音乐家等作为“经典传唱人”,用歌唱方式演经典诗词,让文化经典历久弥新,传唱不衰。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些公司提出了更隐蔽的歧视条款,对来应聘的女士敬谢不敏,损害了女性的权益。在2018年3月5日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寻梦环游记,注定要成为国际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影片。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

3、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错误。A. B. C. D. 2下列各句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B. 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C. 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下列的推理逻

4、辑,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黄州一带许多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假装疯癫让人难以见到,方山子从未假装疯癫,由此可见,方山子才能并不出众。B.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弊病主要在于“赂秦”,如果六国能够建立统一战线,坚持不去贿赂秦国,那么秦国将无法灭亡六国。C.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有的弟子都有其独特之处,子路有“勇”,冉有多“艺”,所以他们都是孔子的弟子。D. 所有郭囊驼种的树,没有不存活的,且硕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而这样的树木是普天之下种植之人最为喜爱的,因此,郭囊驼种的树能受到“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的一致欢迎。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贬谪是对负

5、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

6、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

7、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己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取材于尚永

8、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B. 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C. 典型贬宫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D. 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例外。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

9、入里。B. 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C. 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D. 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B. 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C. 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D. 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

10、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乡村炊烟李汉荣有时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时是在采猪草的山上,有时是在玩耍的河滩上,远远地,我们看见,村里的炊烟陆续飘起来了。那时,我们贪玩,也贪吃,炊烟撩拨起我们对饭食的向往,看见炊烟,就好像看见饭菜了。炊烟是村庄的手势,是母亲的手语,是生活的呼吸,我们喜欢看炊烟。看炊烟,距离远一些最好看。在高处看,尤其有意思。我们经常在山梁上远远地看。那是杨自明叔叔家的,那炊烟一出来就比别人家的高出好多。自明叔叔是远近有名的大个子,一米九,有人说两米。我有一次悄悄站在他的旁边,才挨着他的衣襟,还不到他的裤腰。自明叔

11、叔摸摸我的头,慈祥地说,好好长,将来也是大个子。他的几个儿女都高, 所以他们家的房门高,灶也盘得高,这样免得进门碰头,做饭弓腰;灶台高,烟囱也就高,不然烟抽不上去。每当村里炊烟升起,我们一眼看见的准是他家的。我们就喊:高个子炊烟, 高个子家快开饭了。那炊烟似乎也知道自己个子高,不能落后,在众多炊烟里它飘得最快最远,其他的炊烟都落在后面。自明叔叔家成分高,是地主,经常受欺负,事事都落在人后,他们家的炊烟总算在无人的天空跑在了前面。我暗暗为自明叔叔高兴,感慨天空的善良温厚。那该是寡妇杨婶家的慢腾腾、病怏怏的。人在地上没个依靠走不稳,炊烟在天上也是这样,无根无趣地晃悠着。她的炊烟起得晚,收得早,细细

12、歪歪地升了一阵子就停了。我们知道,她又潦草地吃了一顿饭,潦草地过完了一天的生活。后来,她不到50岁就去世了,潦草地过完了一生。喜娃看见他家的炊烟了,今天肯定是他妈妈做饭。他爸爸做饭总是不耐烦,说蹲在灶神爷胳肢窝里急人,就不停地向灶膛塞柴火,还用吹火筒吹火。他不耐烦,火也不耐烦, 几下子饭就焦了,喜娃没少吃他爸做的夹生饭。几次看见他家屋顶上急慌慌的炊烟,喜娃皱眉,糟了,又要吃夹生饭了。喜娃肯定今天是他妈妈做饭,他说,妈现在正往灶膛里慢慢添柴火哩:你看,那炊烟慢悠悠的,像妈说话一样,斯文地一字一字地说,说到要紧处,还停顿一下,然后继续慢慢说下去;看见那炊烟了么,也停顿了一下,显然有要紧事要做,是要

13、蒸饭了,妈说文火做的饭香,好吃你们看,那就是文火,冒的烟是文烟。喜娃妈是过去秀才家的女儿,读过古书,会背不少诗文,虽然日子紧,但还是讲究。我们就笑着说,这炊烟也有文化,也会咬文嚼字,在和老天爷商量学问呢。我看见我家的炊烟了,我们家在村边,离河不远。起风的时候,我家的炊烟在屋顶上转几个弯,迟疑一会儿,就出了村,飘过原野,随着风过了河,与对岸孙家湾的炊烟汇合。我就想,我们家烧的柴经常是父亲在孙家湾附近的山上割回来的,柴也想念自己的老家,想念自己的同伴,它变成烟也要回去,与同伴们再见一次面。不过,对于一个小孩子,炊烟的意义首先是一种招呼,是母亲轻轻挥动的白头巾,告诉她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几十年过去

14、了,如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村庄上空那一道道炊烟,想起我和小伙伴站在山梁上看炊烟的情景。烟,一缕缕散了;人,一茬茬走了。我怀念过去的炊烟,怀念那些点燃灶火、扶起炊烟的人们:自明叔、寡妇婶、成娃妈、喜娃妈、我妈 那天,我回老家。我过了河,来到孙家湾。我走在田埂上,走在树林里,走在山坡上,那是我家炊烟经常要返回的地方,说不定,我脚下的泥土里,就藏着几十年前飘落的细小烟尘。(11)人,活在世上,也是一缕炊烟,被命运之灶点燃,被岁月之风吹拂。到底在烹调什么,自己也未必清楚。别人看见的,只是那或浓或淡或直或弯的一缕,在屋倾,在天空,轻轻飘过。(12)不管怎么说,炊烟升起来了,或者曾经升起过。生命路过的

15、地方,总算都留下了各自的味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7(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对炊烟进行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炊烟比作村庄的手势、母亲的手语、生活的呼吸,表达了对乡村炊烟的深厚感情。B. 第段的描写最为传神,通过“慢腾腾”“病怏怏”“无根无趣”“晃悠”“细细歪歪”等词准确地刻画了寡妇杨婶“潦草”的一生。C. 第段,写我回老家,特地到孙家湾去,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自己家炊烟的描写,另一方面说明作者想在那里找到当年村落的烟尘。D. 第段,由炊烟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无论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如同炊烟一样留下充满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的人生。8(小题2)请赏析文章第段。9(小题3)文章以“乡村炊烟”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2016年参加HSK(新汉语水平试)等国际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