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65453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近年来,随着GE 生

2、物科技园等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落户,广州开发区打造广州国际生物岛的规划已初见端倪。浙江省杭州市13位老人抱团养老,这种自发的养老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沆瀣一气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新年伊始网络安全事件频频爆发,首屈一指的是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这个提供电脑芯片的公司竟然芯片设计存在漏洞。阿里巴巴将利用其线上平台,打造意大利国家旅游主题馆,把意大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直接带到广大中国消费者面前。日前,四川大学召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别出心裁地提出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聘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学科建设管理。姚河塬商周遗址自2017年6月发掘以来,被曝出土甲骨文,这是在商周考古领域发生的具有上行

3、下效意义的重大事件。A. B. C.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其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为“寻根文学”作家。B. 这套教材一反传统做法,重在指点学生从范文中去体味、领悟写法,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所裨益的。C. 越南儒学和韩国儒学一样,都是东来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今天学术界却出现韩国儒学研究繁荣红火,而越南儒学研究几乎难觅踪迹。D.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3依次填入

4、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

5、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唐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陈子昂的感遇38 篇,通过“幽居观天运”思考人类生死、朝代兴没、世情播迁,探寻自己在“天运”“物化”中的位置,寄托了冀遇良时、奋发有为的壮心。开元诗人以同样的思维方式观察天道人事,感到的则是“明圣不世出”“千载一遭遇”的庆幸。这就大大拓宽了创作者的胸怀和视野,激发起及时建功的热情,以及

6、对光阴的加倍珍惜:“日月千龄旦,河山万族春。怀铅书瑞府,横草事边尘。不及安人吏,能使王化淳。”“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放眼千载,满目河山,无论是在朝廷、边塞还是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站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时代、审视自我,使开元诗人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也使他们的诗歌情调更为爽朗,境界更为宏阔。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中,李白在古风中提出乘时而起的创作主张:“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唐玄宗早年励精求治,李白也和多数诗人一样,认为开元年间已经复兴了尧舜垂衣而治的太平之

7、世,看到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写出文质兼备、光彩辉映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令著述照耀千秋。李白在此赞美盛唐诗坛群星灿烂的盛况,表达盛唐文人开创“文质相炳焕”一代诗风的共同使命感,以及登上文化高峰的强烈自信心,正是出于不愿辜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关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同样是出于“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他怀着期待国家中兴的热切希望,用诗笔记录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事件,并深刻地揭示出人民在官府诛求和战场血泊中呻吟的苦难命运。正因如此,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不朽的“诗史”,在千载之下仍

8、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唐时期,白居易更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时的唐朝已经处于衰世,诗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陷于多重矛盾和危机中的社会。因此白居易指出诗歌的作用是“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由此可见,无论是盛唐还是中唐,文学高峰的产生都与诗人们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密切相关。(节选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治世乱世的文学都取得极高成就,文人们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B. 开元诗人观察天道人事的思维方式同于初唐,故未拓展胸怀仅激起

9、建功热情。C. 唐玄宗早年,盛唐诗人也和李白一样,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D. 李白、杜甫、白居易具体创作各自不同,但都有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治乱两个方面审视文学创作,深入阐述了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B. 文章援引丰富事例以论证文人为时代而创作的使命感是文学高峰形成的前提。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李杜的创作,彰显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D. 对于文人使命感,文章先总述,再逐层分析,最后强调其与文学高峰的关系。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初唐文人创作不能体现时代风貌就可能形成不了文学

10、社会繁荣一致的盛况。B. 开元诗人感到,在朝廷、边塞、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C. 只要不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盛唐文人就能开创“文质相炳焕”的诗风。D. 唐代文学高峰给人启示,诗人为时代创作的自觉使命感与文学高峰密切相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摆龙门阵冰心喜欢北平的人,总说昆明像北平,的确地,昆明是像北平。第一件,昆明那一片蔚蓝的天,春秋的太阳,光煦的晒到脸上,使人感觉到故都的温暖。近日楼一带就很像前门,闹哄哄的人来人往。近日楼前就是花市,早晨带一两块钱出去,随便你挑,茶花,杜鹃花,菊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热带的鲜艳的花。抱着一大捆回来,可以把几间屋子摆满。昆明还有些朋

11、友,大半是些穷教授,北平各大学来的,见过世面,穷而不酸。几两花生,一杯白酒,纵论天下事,对于抗战有信念,对于战后的回到北平,也有相当的把握。他们早晨起来是豆腐浆烧饼,中饭有个肉丝炒什么的,就算是荤菜。一件破蓝布大褂,昂然上课,一点不损教授的尊严。他们也谈穷,谈轰炸,谈得却很幽默,而不悲惨,他们会给防空壕门口贴上“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春联。他们自比为落难的公子,曾给自己刻上一颗“小姐赠金”的图章。他们是抗战建国期中最结实最沉默最中坚的分子。昆明还有个西山,也有个黑龙潭,还有很大的寺院,如太华寺、华林寺等。周末和朋友们出去走走,坐船坐车,都可到山边水侧。总之昆明生活,很自由, 很温煦,“京派的”

12、当然轰炸以后又有一点不同了。一种因缘,我从昆明又到了重庆。从昆明机场起飞,整个机身浴在阳光里,下面是山村水郭,一小簇一小簇的结聚在绕烟之下。过不多时,下面就只见一片云海,白茫茫的,飞过了可爱的云南。钻过了云海,机身不住地下沉,淡雾里看见两条大江,围抱住一片山地, 这是重庆了,我觉得有点兴奋。倚窗下望,我看见林立的颓垣破壁,上上下下的夹立在马路的两旁,我几乎以为是重游了罗马的废墟。这是敌人残暴与国人英勇的最好的纪录。飞机着了地,踏过了沙滩上的大石子,迎头遇见了来接的友人。我的朋友们都瘦了,都老了,然而他们是瘦老而不是颓倦。他们都很快乐,很兴奋,争着报告我以种种可安慰的消息。他们说忙,说躲警报,说

13、找不着房子住,说看不见太阳,说话的态度却仍是幽默,而不是悲伤。在这里我又看见一种力量,就是支持了三年多的骆驼般的力量。如今我们也是挤住在这断井颓垣中间。今年据说天气算好,有几天淡淡的日影,人们已有无限的感谢,这使我们这些久住北平而又住过昆明的人, 觉得“寒伧”。然而这里有一种心理上的太阳,光明灿烂是别处所不及的, 昆明较淡,北平就几乎没有了。重庆是忙,看在淡雾里奔来跑去的行人车轿。重庆是挤,看床上架床的屋子。重庆是兴奋,看那新年的大游行,童子军的健壮活泼和龙灯舞手的兴高采烈。我渐渐地爱了重庆,爱了重庆的“忙”,不讨厌重庆的“挤”,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和我在忙中挤中同工的兴奋的人们,不论是在市内,

14、在近郊,或是远远地在生死关头的前线。我们是疲乏, 却不颓丧,是痛苦却不悲哀,我们沉静地负起了时代的使命,我们向着同一的信念和希望迈进,我们知道那一天,就是我们自己,和全世界爱好正义和平的人们,所共同庆祝的一天,将要来到。我们从淡雾里携带了心上的阳光,以整齐的步伐,向东向北走,直到迎见了天上的阳光。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就说喜欢北平的人总认为昆明像北平;再展开具体表述,突出教授们是抗战建国期中最结实最沉默最中坚的分子。B. 从昆明飞达重庆,作者将所见美丽的山村水郭、可爱的云南与重庆林立的颓垣破壁进行对比,以表明对昆明的不舍。C. “我的朋友们都瘦

15、了力量”,这一段运用反复与比喻手法,歌颂朋友瘦老而不颓倦、幽默而不悲伤的顽强抗战精神。D. 以喜欢北平开头,以喜爱重庆结尾,将昆明、北平、重庆联系起来,从后方到前线,保卫和平英勇抗战,行文自然流畅。8结合全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9作者在结尾说“我们从淡雾里携带了心上的阳光,以整齐的步伐,向东向北走,直到迎见了天上的阳光”。请根据文意,说明“心上的阳光”的含义,“向东向北走”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卢丽安代表: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赵贝佳徐隽)作为本次党代会中唯一一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党代表,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卢丽安受到不少媒体的关注。她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20 年,“我以生为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从大陆软实力、硬实力的迅速进步,我认识到大陆的执政党是与时俱进的政党。”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卢丽安说她的外公在70 岁生日时写了一本薄薄的自传,描述了童年时代的苦难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