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图示语言介绍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449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图示语言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图示语言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图示语言研究摘要:论文探讨了城市空间描述的模式:形式美学模式、计算机建模模式、地理元胞机模式、生态景观规划四种模式,得出这四种模式欠缺的是对地理空间的研究。意象的研究是城市空间研究新的切入点,通过研究人类对空间的认识,才能找到合适的描述城市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城市空间描述的意象模式,阐述了其合理性和模式的基本构成:词汇语法规则语义规则。关键词:空间信息 概念模型、城市意象空间信息是人类对于现实世界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杜清运,1998。除了人类所共有的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外,地图被称为空间信息表达的第三语言。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对地图在空间信息表达和传输不可替代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它以其庞

2、大的数据容量、多尺度和多类型数据集成处理及灵活多样的可视化机制形成了相对传统地图明显的优势地位。然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至今,还远未到取代地图(更确切地说是可视化后的地图)的时候,尽管这是我们的目标。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所能达到的水平除了在数据管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所显示的优势外,还远远不能满足对空间信息的使用要求。1 城市空间的几种描述模式城市研究没有专门的描述工具,而是借用了地理学和建筑学的一些范畴。但是它们并不是全能的。改进描述城市的方法不但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城市中发生的现象,而且还能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随着城市理论的发展,在清晰表述价值的基础上,我们会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从价

3、值的层面直接描述城市,而不是把城市作为一种与价值相关的复杂的空间形式来分析。这样,我们只需在地图上标画出城市任何一点到其他点的可能通路,就能免去复杂街道网络、交通枢纽、社会障碍、人口密度和当地人类行为的干扰。1.1形式美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城市景观被分解为一些抽象的形式属性。首先,城市中的实质景观可以分成为自然因素景观与人工因素景观。其中,自然因素景观可以分为地形与地势形态、水岸形态、山岳形态及风景区形态,人工因素景观包括都市中的公共空间形态、建筑形态、交通设施、街道设施及夜间形象。形式美学模式的理论立足点归结为美学价值是抽象景观对象所固有的,也就是说,美学特质存在于景观的属性中。这种美可被定

4、义为基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以上这些要素在城市空间的描述过程中,主要的是进行详细分类及描述性工作。如:城市建筑形体具有多重类型学含义,它既是抽象的,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诸元素进行的形体构成,又是具相的,可以把建筑形体化解为屋顶、墙面、出挑、柱式、人口、台阶、地面等各种构件进行的形体组合。形式美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在于发掘出城市中一些相对固定的东西,这是一些周期变化不明显的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依靠这些点,人们才能对短暂的东西(如住宅、商店、门面)进行规划,城市景观的美应能反映出对象恰如其分的循环变化。在这种研究模式下陈晓宇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这样对城市空间元素进行分类的:城

5、市空间元素大致有三种:参数化元素:像建筑体块(包括墙面、门窗、屋面)、道路、室外构筑物等,这些元素在设计过程中含义没有改变,但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处于不断的调整中,并且可以找出变化的参数,它们构成了城市空间的主体。定形化元素:主要指一些城市小品像路灯、座椅。电话亭,以及环境配景,像人、树等。这些元素在不同的规划项目以及同一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形状、属性基本保持不变,有时仅仅比例不同,从总体上看,它们是城市规划的“配角”,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不规则元素:像一些形体独特的建筑、城市雕塑等,它们往往只在某个规划中出现,不具有普遍性,却是城市规划无法回避的元素。陈晓宇博士对城市空间元素的分类模式是借鉴了

6、亚力山模式语言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通过计算机进行实现,使设计人员在计算机营造的三维世界中建设未来的城市空间,虽然人们仍然从二维平面上感受创作思想,但设计过程的思想已经完全处于三维空间之中,调用任何一个元素都必须考虑空间关系,设计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几张视图而是集中于真正的设计对象城市空间。1.2计算机建模模式因建模需要我们对地表景观对象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抽象,最后定义了点地物类、线地物类、面地物类、复杂地物类、原型体地物类和DTM地物类6种地物对象类:l)点地物类:在现实世界中呈点状分布、可由一个离散点就能确定其空间位置的景观对象或现象。它可以是一些只具有空间位置、颜色信息,而无空间度量(

7、面积或长度)的普通三维空间点、三维点状符号(矩形、(椭)圆形、菱形、星形);也可以是一些既具有空间位置、颜色信息,又具有空间度量(高度或半径),甚至具有纹理的其他点状类型的景观对象,如水井、电线杆、路灯,树木、塔、人、动物等。2)线地物类:在现实世界中呈线状、带状、长条状、环状分布,可抽象为一些相互连接的线段,并可由系列(两个以上)连续三维空间结(节)点描述其空间位置的景观对象或现象。它可以是具有空间位置、颜色信息,并具有长度度量的空间任意形状的普通线段或曲线;也还可以是具有其他空间度量(如高度、宽度、半径),甚至具有纹理的其他线状类型的景观对象,如电缆线、管道、道路、围墙、栅栏等。3)面地物

8、类:在现实世界中呈面状,或可由封闭多边形(三个以上点)确定其空间位置和描述其基底形态的景观对象或现象。它可以是普通的空间多边形;或是具有颜色(或纹理)充填的面状地物(如草地、水面);也可以是根据所要构建的景观对象的特征。按一定的构建规则,通过对面状基底进行三维扩展得到的一些较规则的棱柱体、棱锥体(如建筑物、上堆等)。4)原型体地物类:它也是利用点、弧段(环)、多边形三种基本几何拓扑元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类三维原型体景观对象。5)复杂地物类:由若干点、线、面状景观对象组合而成。一个复杂对象包含多个子对象,而其本身又可以是组成更高层次复杂对象的一个子对象。在构成复杂对象的子对象之间存

9、在着层次关系,其最低层次为点对象,最高层次为次一级的复杂对象,或面对象。6)DTM地物类:表达DEM及其表面景观信息的一个特殊类。1.3地理元胞机模式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由(1)地理元胞及状态;(2)元胞空间;(3)邻居定义;(4)演化规则;构成,它是一个时空动态模型,具有明显的时空耦合特征,特别适合于地理空间系统的动态模拟。图1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扩展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引自周成虎,2000Fig.1 Geography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patulous Cellular Automata model一、地理元胞及状态在地理元胞自动机中,元胞可以是被赋予特定涵义

10、的地理实体,例如交通流中的汽车、街道人流中的个人等。但在更多的时候,元胞被赋予某些连续地理现象的抽象划分的涵义,如土地利用中的地块、森林中的一丛树木等。在元胞涵义定义基础上,相应的元胞状态则有可能是汽车的行驶状态,个人的行走方向、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如工业用地、园圃地、农业用地、休闲用地等),树木的高度、材质、湿度、生长状况等地理实体的状态。二、元胞空间在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元胞空间的概念可以很自然地转变为迪卡尔坐标体系下的地理空间。三、邻居定义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邻居概念,在地理上则体现为空间近邻关系。而模型中的近邻作用是有其地理学意义的,如计量地理学中的距离衰减模型、地理引力模型等,都

1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相邻实体间的相互作用。四、演化规则演化规则是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核心,它决定了元胞自动机的动态演化过程。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规则集中体现了空间实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根据不同应用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地理涵义。1.4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生态模式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原理把景观结构的基本元素分为斑块(镶嵌体)、廊道、基质和网络四种。它们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田、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 1995a)。斑块是构成景观重要部分的块状区域,如园林绿地是都市景观中镶嵌体的类型、是相对自然的成分。廊道是

12、串联各镶嵌区的带状区域,道路是典型的廊道类型,具有明显的人工特性;主要斑块集合构成景观基质。斑块、廊道、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同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目前,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高级研究中心(包括设计学博士计划)中已专门设有景观规划与生态这一方向,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溶为一体。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

13、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2 几种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陈晓宇博士对城市空间元素的分类仅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物质元素,按某些相似性或出现的频率进行分类,以便于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没有涉及到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问题,只要是现实世界存在的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则就可以进行分类,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直观认识。计算机建模模式是为了能实现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需要,按物质的外观进行抽象,点

14、状物抽象成几何表达的点、线状物抽象成几何表达的线等,强调的是各几何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对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地理实体作为个体存在的事实没有足够的重视,在GIS中是将地理特征表达为带有分类属性的几何对象,然后以层(Layer)为概念组织、存储、修改和显示它们,但分层概念是根据人们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对客观世界进行硬性分割的,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用户感知到的地理现实世界是一个个地理实体,如道路、建筑、山和种族移民区域等,如仅仅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是很肤浅的。通过上述对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城市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地理空间构成大体为:土地利用类型、交通层、控制因素层三部分。但这种分类无法实

15、现面向对象方法。生态模式是一种科学家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地描述空间结构长期探索出的一种形式语言。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一种机械的对景观的描述,没有反应出人类认识现实世界的本质,但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在定量、定性地描述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方面是可行的、成功的。空间区域框架仅有一个,但其上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类思维信息是无穷的。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认识和改造自然,这种思维模式是无穷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部门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则和需要对空间区域上各要素建立不同的模型,建模方式也是无穷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关于区域空间地理信息会越来越多。空间概念一方面表达一定的地理认知,同时又

16、是计算机所要表达的对象,空间概念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例如:“点”、“线”、“面”这几个概念表达的空间概念属于数学上的“几何空间”,“森林”、 “土地”等则是一种“地理的”空间概念,“水”资源则是一种“地理应用”的空间概念,三个层次上的空间概念描述了地理学对地理系统不同的研究角度,从而表达了三种不同的地理认知(即几何的、地理的和应用的地理认知)。综上所述,这四种模式欠缺的是对地理空间的研究,只有通过对人类如何认识地理空间的研究,才能找到合适的描述城市的方法,而城市意象的研究正是非常合适的研究途径。3 城市空间的意象描述模式3.1 意象模式的合理性意象是一种具有自学习能力的具有空间形象感的地理形象化思维模式,它既提供了一种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同时,它又为地理信息、知识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模式鲁学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