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408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科技创新-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宜昌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杜培和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近几年来,宜昌市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了宜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主要特点宜昌市装备制造业有金属制品、普通机械、专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共七大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宜昌市坚持科技创新,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宜昌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85家,从业人员4.6万人,资产总额31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

2、。宜昌市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是:1、产业优势比较明显。从总体看,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与全国50个中类186个小类相比,门类相对较少,但是,船舶及配套、水工、大型数控机床、航天、电气、港口设备等在全省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 中确定的16项重点发展装备领域中,宜昌市涉及其中的8项(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的配套;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高速铁路、新型地铁辆配套;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新型纺织机械;电子元器件、医药与生物专用生产设备 ;在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十大重大装备发展领域中,宜昌市涉及其中的7大领

3、域(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科技重大专项 ;在省政府确定的12项优先发展领域中,宜昌市涉及8项,有9家企业列入省政府重点支持对象;在省政府确定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中,我市涉及的有船舶、光伏、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发电与输变电、环保设备、冶金设备等7个产业集群。2、产品竞争能力较强。在世界排名前列的产品主要有:深水下潜、图像图形匹配处理、远程图像扫描跟踪技术属国际先进水平。长机3.5米铣插数控机床为世界首台;多数机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首台智能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排

4、名前列的产品有:船用柴油机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20%左右份额,位居第三位。燃汽轮机配套件产销量约占国内市场的60%。长机科技为全国最大、系列最全生产企业,数控插齿机占有全国三分之二市场。宜昌船厂成为长江中上游万吨级无限区船舶生产基地。大型废钢处理线等环保设备居全国第一。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金刚石锯片基体和硬质合金锯片基体行业中的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销水平都居行业之首;永鼎红旗生产的220KV 及以上超高电压电缆、海底电力通信电缆和高低压电器系列产品中有3个国家级新产品,5个省级精品名牌产品;力帝公司的YD81-100B 金属打包液压机为历届国优精品,系列金属打包液压机与系列大型废钢剪断机为省

5、优名牌产品;葛洲坝机械船舶研制生产的斜竖井掘进的电动爬罐填补了国内空白,气压式沉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市装备制造业有13个产品获“湖北省名牌”称号。3、自主创新显著提高。宜昌市早在2006年94家装备制造业中,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占比为20.2%,占全市高新企业的33.9%。2009年185家装备制造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占比为11.3%,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3家的48.8%;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家,占全市31家的41.9%;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占全市19家的10.5%;有17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外观设计专

6、利5项 。宜昌红光港机厂港口起重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国家级重大新产品;黑旋风锯业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有4项产品为国家级重大新产品,是我国锯片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共有各类设备3万台(套 左右,其中“重大尖精”设备近300台。4、节能减排效应显现。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重工业中最低的。以船舶制造、船舶配套、数控加工为主的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0.8吨,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06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5亿元;200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节约标准煤1.42万吨;2008年,完成

7、工业增加值52.46亿元,节约标准煤2.6万吨;2009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4亿元,节约标准煤2.39万吨;2009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能耗0.03吨标准煤/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的5.6%,与2008年比,装备制造业产值能耗下降2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下降13.2%多下降11.8个百分点。5、船舶及配套发展强劲。目前,宜昌市船舶工业企业42家。其中规模内造船企业16家,重点船舶配套工业企业8家,主要生产设备有2万台(套 ;其中九十年代以后生产的先进设备占15%。一是中小船舶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万吨级及以上的江海直达船、多用途散装船,以及万吨级以下多用途集装箱船,长

8、江客轮、油轮、滚装船及专业运输等船舶都有一定的竞争力;二是船舶配套产品具备了系列化、规模化的条件。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大功率柴油机,订单已排至2012年;港口起重机、通讯声纳、钢结构件及铸造加工等配套能力在全省占有一定地位;三是电气机械业发展迅速。2009年,宜昌市电气机械业完成产值54.25亿元,同比增长48.06%。永鼎红旗填补国内大长度海缆空白;长江电缆达到50亿元的规模。6、产业投资大幅增长。20012006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共完成投资57亿元,建成投产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49个。2007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达80%。2009年,装备制造业投资不断增加, 全市装备制

9、造业技改项目达到23个,总投资达到40亿元。7、企业外向度逐步提高。2006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企业有29家拥有自营出口权,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10.37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份额近26.08%。2009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17.55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份额近26.53%。一批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良好国际声誉。如长江电缆、经纬纺机、长机科技、宜都机电、宜昌船厂、达门船厂等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都占有一定份额。8、装备制造业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由2000年30.64亿元增加到2005年70.99亿元,增长1.32倍,快于全市工业产

10、值增幅(扣除三峡电厂 的14.32%。2006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1.44亿元,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为15.05%,拉动全市工业3.68个百分点。2009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41.8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79%,比上年增长45.67%,拉动全市工业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00.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1%,比上年增长39.27%;实现利润13.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比上年增长5.91%;利税19.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9%,比上年增长0.82%。二、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保

11、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从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趋势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益水平不高,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同时企业也无力支付高薪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所以大部分企业还无法摆脱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生产模式。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宜昌市还没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中心、实验室,取得的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在同行业中还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很少,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究其原因,首先是自主研发能力弱,研发投入少。其次是实际存在着

12、技术发展跟着国外跑,造成始终追不上的局面。2、装备水平比较落后,配套能力不强,产品成本较高。宜昌市除部分国有骨干企业、军工企业和一批新兴高科技民营企业装备相对先进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不到位,设备陈旧落后,造成产品单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同时由于在本地区内产品配套企业少,很多企业要到外市、外省或国外购进配套产品,一般大型企业主导产品外购件价值占到产品成本的40%以上。3、产业布局分散,关联度低。宜昌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缺乏合理分工与合作,产品藕合度小,不能互为市场,产业链短。虽然有产品亮点,但缺少配套,产业主干不强,枝叶不茂,无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

13、企业配套发展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占全市主要地位的中省军工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较重,缺乏创新机制和自我改造能力,产业链较短、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周边缺乏与之配套的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造成产业关联度和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各自为政,研发、制造、成套设计分离脱节,合力不足。4、行业管理缺位,制度创新滞后。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没有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相应的行业协会为企业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发展缺乏政策指导和相关配套服务,处于一种自主松散式发展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重复建设、互争市场、打压价格等不良现象,损害了产品的形象、影响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另外,三线军工企业在宜昌比较多,这些

14、企业缺乏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计划色彩较重,计划经济遗留的影响存在,尽管改革己经带来很大变化,但是制度落后依然是制约宜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要素市场不健全,资源配置功能弱。一是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宜昌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目前还处在一个高投入,见效慢,效益偏低的发展阶段,这种产业特性使得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由于市级现有担保公司规模都不大,能力有限,也无法给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资金担保;对于装备制造业现在省市都没有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同时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也难以成为上市公司,进入股票市场融资。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二是劳动力市场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宜昌

15、市目前劳动力市场所提供的人员水平较低,技术工人储备满足不了装备制造业企业需求。大部分企业技术工人还是依靠传统方式由企业自己培训,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提供。同时企业又存在因无力支付高薪,成熟技术工人转向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三是信息交流不畅。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缺少有效的桥梁连接,造成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例如国家、省级一些有关科技研发项目资金申报文件,企业因不能及时掌握,从而丧失了机会。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平台,造成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产业配套性差,产能不足与过剩共存。6、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改制遗留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目前缺乏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优惠,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向装备制造业

16、倾斜不足,企业难以享受土地、科技三项经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策优惠。同时部分企业还面临改制遗留问题。三、加快宜昌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措施宜昌市装备制造业要以船舶及配套、水工、水声、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坚持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等形式,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宜昌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力争成为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1、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加快振兴发展的首位。装备制造业企业目前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加强研究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技术改造中走了一条模仿创新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沿这条路走下去,企业是不可能持续良性发展的。企业要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必须依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形成哑铃型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