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9065389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昳(y)丽 马扎

2、(zh) 荚(ji)果 蔓(wn)生植物B. 嫉(j)妒 蕴藉(ji) 羁縻(m) 大腹便便(pin)C. 载(zi)舟 邂逅(gu) 鬈(qun)曲 繁冗(rng)拖沓D. 趿(t)拉 蹩(pi)进 刎颈(jng) 轮外圆晕(y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字眼的变幻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管老虎叫“大虫”,管蛇叫“长虫”,管老鼠叫“老虫”或“耗子”,是前者的例子。B.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崇拜沧天,现在还不清楚。但甲骨文中有这个字就表明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了。在周朝初期,这个字就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C.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

3、家,容易枉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D.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们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绝大多数的员工不仅是中国人,而且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B. 许多事实表明,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不是由学者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C. 我们西方人的鼻子比面部凸出很多

4、,所以我们考虑它自然会想到侧面;中国就不是这样,那里绝大多数人的鼻子在脸上并不突出,对他们来说正面图最能表现鼻子的特征。D. 现在的吉利已经几乎完成了对汽车行业的全面布局,从低端汽车品牌到高端汽车品牌,无论是汽车、卡车、客车甚至到军商用车、工业特种车,无一没有例外。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 文字上的分别, 意境上的分别。“推”宇固然显得 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在这 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

5、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副胸襟气度。“敲”就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A. 不仅是 也是 鲁莽 冷寂B. 不是 而是 冲动 冷寂C. 不仅是 也是 冲动 寂寥D. 不是 而是 鲁莽 寂寥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奉使往来(出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B.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C. 道海安、如皋(取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理)D. 萦青缭白(白水) 不知东方之既白(天亮)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 悲予志焉B. 以旌其所为 贾家

6、庄几为巡微所陵迫死C. 独夫之心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D.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多于市人之言语7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B.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吴地的百姓们正痛恨他,于是趁着他大声呵斥的时候,鼓噪着互相追逐起来。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那没有变化的方面去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D.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低,无论年纪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

7、的地方。8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通常包括书序和赠序,指南录后序即属前者,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 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与契诃夫、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变色龙警察与赞美诗等。C. 碑记,古代文体的一种,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D.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9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8、一组是 (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 。 。 。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语言表达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各小题。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睚眦必报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

9、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甲】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西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乙】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丙】王若虛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 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

10、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10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免B. 睚眦必报C. 凝练D. 斟酌11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12汉字是表意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有些汉字已不易看出其本来面貌了。请仿照示例,从另外两个甲骨文汉字中选择一个,描述其字形,解读其含义。 示例:“牧”左边是一个牛的形象,右边是手拿着一根棍子。所以,“牧”表示一种动作,义为“放养牲畜”。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埋玉梅寒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大小姐,一出生就被祖母放进她专门为她打造的安乐窝。几个奶妈环绕,每天的早餐还是让她们手忙脚

11、乱。面点还是春卷?火腿还是碎肉?鸡肉还是鸭肉?白米饭还是花饭?一碟碟精致的美味端上来,又在她轻轻皱起的小眉头前消失。她长得白皙瘦弱,像个大眼睛的细瓷娃娃。祖母从来不允许她走出那个深宅大院一步。她害怕外面的尘世风沙把自己心爱的孙女吹碎或者磨粗。三岁开始跟着长了长胡子的家庭教师吟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她模仿着老夫子的腔调,摇头晃脑,吟得有模有样。却完全不懂那些诗、那些字后面的意思。祖母不让老先生给她解释。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大了自然就懂了。七岁开始跟着书法老师练书法。祖母把藏书阁里上好的笔墨纸砚找出来,任她在上面随性泼洒。那种奢侈豪华,连教她书法的老师也只有瞠目的份

12、儿:这,这十二岁,祖母为她请了当地最好的昆曲老师来家。在那个年代,戏子地位是低下的,昆曲却是无比高雅的艺术。祖母当然不让孙女当戏子,她要她学会享受这世间的天籁。一步一步,祖母用心地建筑着她的梦中堡垒她要精通琴棋书画,她要能诗善吟,她要举止雍容典雅。总之,她要把她打造成他们张家名符其实的大家闺秀。祖母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那一个决定,把孙女送上了一个她完全不曾预料到的方向当然,她并未此烦恼过,那时候,她早已含笑九泉之下。在那座繁华大都市的一角,有那座城里最豪华气派的昆曲戏院。他是戏院的台柱子,工小生。有时也偶尔扮旦角,同样扮得风流婀娜。但他潇洒自如的台风,更适合扮演帝王,尤其是那些风流倜傥的

13、帝王,比如长生殿里的唐明皇。第一次在台下听他的戏时,她已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周末假日,约了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捧他的场。那天,他唱的就是关于唐明皇的戏。看他微皱着眉头,忘情而投入地边舞边唱:恨只恨,三百年皇图一旦抛她的眼泪竟然不争气地流下来。她悄悄离席,走到后台。眼前一幕几乎把她惊呆,走下舞台的他,全身虚脱一样,正伏在一张椅子背上大口喘气,他面前那只洁白的痰盂里,是一滩殷红的血她要嫁给这个男人这个用生命在演戏的男人。这个决定,似乎只在瞬间产生,却铜墙铁壁一样坚不可摧。她一个人,一个曾经被祖母家人水晶琉璃一样捧在手心里呵护着的宝贝疙瘩,抖擞开那身无形的铠甲,与全世界作战。暴怒的父亲,无情的嘲讽,

14、大报小报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堂堂张家大小姐,如何嫁给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面对那一切,她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份冷静而神秘的微笑。不回避,亦不回答。是是非非任人说。再大的风也有刮累的时候。是的,风止了,漫天的流言蜚语渐渐平息下去。他唱明皇,她演贵妃,她研墨,他持笔,他操琴,她唱曲儿神仙一样的日子呢,却不曾降到现实。现实是,她从天上直跌人间。他不唱戏了,与戏台绝缘。他说,她一个堂堂大小姐,屈身下嫁于他,他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她过上好生活,怎能让她一直生活在戏子的阴影里?他真的去努力了,各种的尝试:做股票投机,倒卖烟草,开垦农场,开办养殖场然而,他在舞台上曾经有多么风光,在现实中就有多么落魄。不断地碰壁,不断地跌倒,不断地欠债。他不但没有给她一份贵妇的生活,反把她打入深不见底的贫困与落魄。她却不曾悔的。唯有心疼。他要去创业,她默默支持。他创业失败,她安慰他从头再来。她甚至曾小心翼翼地劝说过他:有人来请他一起重新复兴昆曲他没听完,扭头走开。他没有放下戏曲,至死不曾。她也知道的。常常在外出归来的间隙,有意无意之间,他会展示一个特技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