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065381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2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上海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1-5分册)(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10修订高考历史知识点汇编2015高中历史复习资料1-5分册高中历史复习资料-2-目 录目 录1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文明1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3第2课 古代埃及4第3课 古代印度5第一分册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7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8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9第8课 古罗马政治制度11第9课 罗马法体系12第一分册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13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4第11课 奥斯曼帝国14第一分册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16第12课 封建制度18第14课 庄园和城市18第二分册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20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21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2、22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22第二分册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24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26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27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28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30第二分册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31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32第9课 汉武帝时代33第10课 东汉的兴衰34第11课 割据与分裂35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35第二分册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37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38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40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41第二分册 总结42第三分册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和元的统一44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46第18

3、课 王安石变法(A)47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48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49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50第22课 元朝的统一(1271年)51补充:中国历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52第三分册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53第23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54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54第25、26课 康乾盛世55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57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57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59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60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61第4课文艺 复兴与宗教改革62第四分册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64第5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65

4、第6课 启蒙运动66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67第8课 法国大革命69第四分册 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71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72第10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7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73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74第四分册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75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75第四分册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76第14课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77第15课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77第16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78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79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80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81*拓展整理内容资本主义道

5、路的形成与现代世界体系得形成:81第五分册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83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84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85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86第4课 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开端86第五分册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88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89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89第7课 戊戌变法91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92第9课 清末新政94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94第五分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96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97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97第1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98第五分册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6、100第14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00第五分册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101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102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04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05对比整理内容新民主与旧民主的区别106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06第五分册 第七单元 中国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108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109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109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110第26课 红军长征111第五分册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13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14第28课 罗斯福新政115*回望

7、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经济政策变化117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117*比较德、意、法三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异同119第五分册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20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122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123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24*台湾历史问题:125目 录-3-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文明概 述1. 古代文明的摇篮主要有:北非文明、东亚文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和西欧文明。2. 古代东方包括北非的埃及文明、东亚的中国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 文明。都处在大河流域,从事农耕经济。西欧希腊、罗马文明在地中海区域,有农业、有航海 贸易。

8、地理环境对于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东方社会的结构和历史都与西方不同,干旱的气候和环境决定了 东方国家的特点,兴修水利工程成为国家最基本的职能。德国人魏特夫在其著作东方专刳主义中认为:东方专制王权的形成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密切相关,水利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合作、纪律、专制、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中央集权现象明显),所以东方文明古国形成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我国也有人认为,夏朝的诞生与大禹治水密切相关。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的摇篮。3. 最早的国家、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4. 古代印度指南亚次大陆(印度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9、国等国家。 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制度,由社会政治地位高低造成;阶级则由社会经济地位贫富造成。佛教是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一种反动。5. 古代东方文明区域图:知识脉络: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复习要点】1.地理位置:在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区域,东与伊朗高原、西与阿拉伯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南临波斯湾,基本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城市国家。)2.楔形文字(即“钉头文字”)(1) 名称由来:因书写笔画的形状像木楔或钉子而得名。(2) 历史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最主要的

10、文字(泥板文字)3.汉穆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混考)1) 制定:公元前18世纪(1792),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2) 内容: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巩固统治),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个阶级的义务,严惩各种社会犯罪(规范社会秩序)。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3) 特点:A. 维护奴隶主特权(奴隶制)B. 保留同台复仇等原始习俗C. 刑法严酷D.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E. 等级分明4) 历史价值: 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是目前巳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世界法制史中的地位较高)4.吉尔加美什与史诗: 记录了吉

11、尔加美什的英雄事迹,为神话传说。(同大禹治水) 史诗内容拓展:A. 代表作(对内容有大致了解):吉尔伽美什(苏美尔神话);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印度神话);荷马史诗(希腊神话)B. 史诗是人类文明初期阶段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为内容,一般掺杂神话传说。一般又称之为“英雄史诗”。C. 历史价值: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一定史料价值。(虽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但神话传说属于口传史料,具有艺术夸张和虚构成分,可信度不高。)第2课 古代埃及【复习要点】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法老拥有绝对权威,集政治、军事、经济、司

12、法和宗教 大权于一身。(1)宗教权: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2)法律权:将个人意志视为法律。(3)经济权:拥有全国土地的支配权。(4)军事权:控制全国的军队。(5)政治权:掌握中央和地方官吏任免权。拓展:1.王权神授的观念体现了原始崇拜(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尊敬祖先)观念 2.原因:生产力低下,人类当时无法改造自然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金字塔(1)功能:是埃及法老的陵墓。(2)代表作: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3)得名:形状是正四棱椎,类似汉字的“金”字。(4)象征: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展示法老的权威和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5)意义:反映了古埃及

13、(1)科技、医学水平、建筑技术高超;(2)政治上高度集权法老统治;(3)来世信仰的宗教观念。 4.象形文字(1)发明者:公元前3500年以前的古埃及人。(2)得名: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象而得名。(3)书写工具:先用刻刀和石头;发明笔和墨水后,纸草(一种植物,茎皮可压平成纸) 是最普遍的书写材料。(4)消亡原因主观:复杂难懂,适用范围很小,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大商人掌握读写。客观:先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希腊文化冲击。后来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忘却。第3课 古代印度【复习要点】(吠陀时代:公元前14一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中上

14、游,后扩展到恒河流域,其宗教经典吠陀等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1.种姓制度及其特征(1) 概念: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或集团制度。(2) 形成: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产生,其氏族制解体时,内部也出现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3) 特征: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 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4) 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维护了当时农业时代统治阶级以及社会的稳定。2.佛教的创立、经典和传播(1) 时间:公元前6世纪。(希腊古典时期;中国春秋时期)(2) 背景:列国时代,政局动荡。(3) 教义:众生平等受到下层人民的爱戴;来世说受统治者爱戴。(4) 创始人:王子悉达多。(5) 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6) 传播:公元前3世纪佛教鼎盛,主要向东亚和东南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