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64946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版教材各家课件总论(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各家学说,中医文史与各家学说系 夏琰,2019/6/14,内 容 一、课程研究内容与学习目的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四、学术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五、各家学说形成因素及特点 六、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和展望,总论,一、课程研究内容与学习目的,1.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 中医各家学说是整理前人经验和理论而形成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前人怎样从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的过程,揭示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是如何提出,如何自成理论体系而最终形成各自的学说。 理论是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通过若干人、若干代反复的实践积累,不断地系统化而形成的。,2.课程研究内容 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

2、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经验不断总结的反映。,2.1学术流派: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汇通学派。 2.2著名医家:李杲、张从正、朱丹溪等。 2.3主要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诊法学说、辨证学说、治则学说、本草学说、方剂学说、针灸学说、摄生学说、运气学说等。,3.中医各家学说的作用 3.1完善中医理论体系 3.2丰富中医临床学科 3.3挖掘名医经验 3.4涉及多门学科,4.学习目的与方法 4.1掌握医学流派的形式时期与发展概况 4.2熟悉学术争鸣

3、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4.3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的具体措施 4.4强化中医学教育的手段和开拓思维的方法,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战国三国: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礼记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此盖中医学最古之派别也针灸之有黄帝,本草之有神农,脉诀之有素女,犹之仲尼所祖述之尧舜,宪章之文武也其传承派别,可以推见者,华元化为黄帝针灸一派,张仲景为神农本草一派,秦越人为素女脉诀一派。仲景之师,元化之弟子,皆著见于载籍。”,“三世医学”系中医学由经验的不断累积并逐渐上升为理论、分别总结整理而成的典籍,代表了三个不同专业的逐渐形成,这也是中医学

4、学派演变发展的滥觞。说明中医学在汉以前已经有了医学分支发展的情况,尚不具备明显的学术派别的特征,只是为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北宋之后新说渐起,见四库全书云:儒家之门户分于宋,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内经等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已经确立。 内经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内经借助阴阳五行学说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整体观念,以阐明人体与自然界事物的复杂变化,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中医理论奠定在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2.中医临床辨治体系的确立 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东汉时期,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著成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中医临床辨治体系。,(二)晋

5、唐时期:医学理论的全面继承和临床方治的变革发展 1.全面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 1.1整理、研究医经 原因:战乱、载体、传播和训诂等,整理研究内经者 齐梁全元起,著内经训解,为现存最早的注解内经的著作。 东汉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隋唐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 唐王冰,著黄帝内经素问注。 整理研究伤寒论者 西晋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杂病论。 隋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辑录伤寒论。,1.2收集经验方 晋唐时期,方书空前发展。记载如:支法申苏方、陈延之小品方等,共有一百多种。大多已亡佚,所存不过数部,如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后二书并非一家方论,而是荟萃百家,集中

6、记载了许多名家的学术经验。,2.重视医学的变革与发展 2.1医学理论方面 如脏腑病机学说的发展:以脏腑为纲,分析病证发生的机理(王叔和、孙思邈等)。,2.2临床治疗方面 经方的变通 大青龙汤主治伤寒表寒未除,内热烦躁,汗不出的病证。 如外寒不重,内热较炽,但仍未得汗者,去桂,加升麻,存其透发之力,而无助火之弊,同时加芍药敛阴,贝齿清热,加强除热存阴之功。 时方盛行 医家不限经方,根据临床实际和经验,创制大量的时方。,(三)宋金元时期:理论探索的深入和学派的创立 1.伤寒论研究的兴盛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论广义伤寒病; 朱肱南阳活人书提出三阴三阳实质问题; 王好古阴证略例倡论伤寒

7、内伤阴证。,2.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创新 病因:陈言三因说,张从正病邪理论; 病机: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说, 李杲脾胃论。,3.学派的创立 河间学派:以河间为代表,阐发火热病机,善用寒凉药; 易水学派:以元素为代表,研究脏腑病机及辨证论治。,(四)明清时期: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1.主要学术流派全部形成 温补学派: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善温养补虚; 温病学派:研究外感温热病; 汇通学派:研究中西汇通。 2.中医理论的分化及完善 阴阳五行学说,诊法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脏腑学说,3.中医临床各科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 肝病:王泰林之论肝病 叶桂“阳化内风”说 气血:王氏气虚血瘀说 唐氏血证之论治,三、中医

8、学术流派的创立与发展,(一)学术流派创立 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就一个观点由众多学者组成的派别。凡学派的形成必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外两端:其一为师门授受,或亲炙或私淑,各承其说而光大之;其二为学术见解之不一致,各张其立说,影响于人。 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私淑: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师承授受关系 例,长桑君扁鹊 子阳、子豹、子容、子明、子越、 子游、阳仪 公乘阳庆、 公孙光淳于意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学术见解 例,内经:睛明 命门 难经:左肾右命门 内经:中渎之腑,有形 三焦 难经:有名无形,中医内部学派形成于何时,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

9、种观点: 1.远古时期(春秋以前) 以谢观(利恒)为代表,认为中医学在内经形成,即春秋战国之前的上古,便有针灸、脉诀、本草三大流派。,2.春秋战国时期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汉以前的书目,载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 医经七家为: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 经方十一家为: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脏狂颠病方、金创疭瘛方、妇人婴儿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

10、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任应秋等认为,这一时期即已形成了医经学派与经方学派二大医学流派。联系“三世”医学可以看出演变和发展的关系:黄帝的“针灸”与素女的“脉诀”可能合并成为“医经”家,因为“针灸”讲“经脉”,“脉学”也讲“经脉”。现存黄帝内经,一大部分讲的”针灸”内容,一大部分讲“经脉”“脉学”内容。而神农的“本草”研究药物质地和药物应用,自然

11、发展成为“经方”家。 注意:“经方”家在宋代前后概念不同,这里的“经方”是经验之“经”,经常之“经”,是春秋战国之后,搜葺经验医方者代不乏人,诸如肘后、千金等;宋以后,研习仲景方蔚然成风,为经典之“经”。,3.金元时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后世不少医家持此观点。,(二)学术流派划分 1.任应秋: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汇通 2.严世芸:河间,伤寒,易水,攻邪,丹溪,温补, 温病 3.鲁兆麟:河间,伤寒,易水,温病,汇通 4.陈大舜:医经,经方,河间,伤寒,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汇通 5.易法银:内外妇儿临床学术流派,(三)学术流派发展

12、中医学术流派以医经、经方两家之说为肇始。围绕内经研究发挥逐渐形成了医经学派,同时掇拾编辑经验方及善用仲景成方者成为经方学派,宋金河间、易水学派崛起,学派争鸣鼎盛。研究伤寒论同时从临证推衍“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至明清温病学派形成,随着西学东渐,接受西说,发展为汇通学派。,1.医经学派:研究、发挥内经 校勘研究:林亿、胡澍:净化古籍,提供精本 校订疏证 注释疏证:王冰、马莳、吴昆、张志聪:解惑释疑,利于普及 全面类分:杨上善、张介宾 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类分研究 病证、诊法、治则、病机 选择类分:滑寿、李中梓、沈又彭 针灸、摄生、五运六气 专题发挥:秦越人(脉学)、张仲景(伤寒病)、华佗

13、(脏腑辨证)、 皇甫谧(针灸学)、巢元方(病源证候学)、刘完素等(杂病证治)、七篇大论与五运六气,2.经方学派: 经方家在宋代前后概念不同 春秋战国之后,搜葺经验医方,为经验之“经”,经常之“经”,早期整理的经验方书大部分已经遗佚,后有多本传世,诸如肘后、千金、太平、圣济、外台、普济、严氏、世医等。 宋以后,研习仲景方蔚然成风,为经典之“经”,称经论方派。不被仲景方所宥者,形成时方学派,或称经验方派。,3.河间学派:以火热立论,精于火热病机的探讨和发挥 张从正 赵以德 赵道震 刘完素荆山浮屠罗知悌朱震亨 虞诚斋 戴思恭 王履 刘叔渊 王纶 虞抟 徐彦纯 汪机 陈无咎,4.易水学派:研究脏腑证候

14、的病机及治疗 王好古 张元素李杲罗天益 薛己 赵献可 张介宾 李中梓,5.伤寒学派:研究伤寒论,充实辨证论治学说 明 错简重订:方有执、喻昌、张璐、 吴谦、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 吴仪洛、章楠 朱肱 张志聪 伤寒论王叔和 许叔微 维护旧论-张遂辰 张锡驹 成无己 陈修园 郭雍 按方类证:柯琴、徐大椿 辨证论治 以法类证:钱潢、尤怡 分经审证:陈修园、包诚,6.温病学派:研究外感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瘟疫论说:吴有性、戴天章、余霖 温病学派 确立体系:叶桂、薛雪、吴塘、王士雄,寒温共论: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

15、记 杨 璿:伤寒瘟疫条辨 俞肇源:通俗伤寒论 雷 丰:时病论,7.汇通学派:汇通中、西医学 汪昂、赵学敏、王清任、唐宗海、张锡纯、张寿颐、恽树珏、陆彭年等,四、学术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一)催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二)充实、完善中医学术理论与经验 (三)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河间易水师承关系表,五、各家学说形成因素及特点,(一)各家学说形成因素 1.先秦两汉医学经典著作影响 2.哲学及其他学科对医学影响 如宋代哲学家邵雍等从易中阐发先天、后天之说,这对元明医家提出人身之气有先后天之分,以及脾肾为先后天根本之说,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3.时代的影响 3.1政治、文化、科学等社会发展水平 3.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各家学说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存亡兴衰的直接因素。 如东汉末年,战乱四起,伤寒流行,仲景家族不到10年,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社会急切需要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于是伤寒学说就产生了。,4.医家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 各家学说的形成与医家所受到的古今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其他学术领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