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64872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课件3太阳病2章节(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选读 伤寒教研室 曲夷,太阳中风兼证,太阳伤寒兼证证治,太陽病,項背強几几 ,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14)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 项背强几几:项背部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之状。 病机:经气不利,津液不布 治法:兼升津舒筋,解散经俞之邪 葛根:升津舒经 葛根汤(桂枝汤麻黄葛根),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药品成分】 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子、苦杏仁(炒)。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40)(4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2、,干呕,咳喘,水饮阻中,胃气上逆,水饮凌肺,肺失宣降,表寒里饮,代指,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太阳伤寒证。,重点突出“心下有水气”。 示人抓主症的辨证方法。,【治法】 发汗解表,宣化水饮 【方解】,【成 份】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蜜炙)、法半夏、五味子。 【功能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小青龙合剂,四方神,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辨治纲要 二、证候分类,二、证候分类,(一)热证 (二)心阳虚证 (三)脾虚证 (四)肾阳虚证 (五)阴阳两虚证,(六)蓄水证 (七)蓄血症 (八)结胸证 (九)痞证 (十)上热下寒证,热证,热证麻黄杏仁甘草

3、石膏汤,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 汗出:肺热蒸腾,迫津外泄 喘:邪热壅肺,肺气不利,逆而作喘 兼见:发热,口渴尿赤, 舌红苔黄,脉象滑数,麻黄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杏仁降气行痰、宁嗽定喘 石膏清热降气、泻火生津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 百部开泄降气、润肺止咳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诸药,心阳虚证,脾虚证,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71),蓄水证,蓄血证,病因病机: 素体下焦血行不畅,内有瘀滞。太阳病不解,表热内陷,热邪与瘀滞相搏。 主症: 轻:少腹急结,如狂 重:少腹硬满,发狂 治法: 轻:泻热逐瘀 重:破血逐瘀,结胸证,结胸:邪气与痰水结于胸膈胃脘, 以胸膈胃脘硬疼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分型 热实结胸: 大结胸:邪热与水饮结于胸膈胃脘 小结胸:痰热结于心下 寒实结胸:寒邪与痰水结于胸膈胃脘,(九)痞证,“痞” “痞”,古作“否”。 说文云:“痞,痛也。” 字汇云:“气隔不通也”。 易经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阴爻,阳爻,乾卦,坤卦,泰卦,否卦,痞证 痞证病位在心下。 心下指人体鸠尾以下,中脘以上的上腹部位。脾胃肝胆等部位尽居于此。 症状以堵塞满闷为主。 泻心汤为泻心下之痞。,痞硬证,太阳病篇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