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4661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9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

2、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

3、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

4、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

5、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4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6、?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2)还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做出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7、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8、不被别人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三种伤害的危害。5控制措施的制订。对识别的危害制订控制与预防措施,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工程控制(能量隔离)(2)行政管理(3)PPE(个人防护设备)(4)临时措施6工作危害分析之后,经过评审,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作业步骤,制定此项作业的标准操作规程。7工作危害分析表某项工作危害分析表作业名称:作业地点:分析人员:日 期:任务或步骤描述潜在危害及后果危害控制措施1、审批人员签字:审批人员职务:日 期:8固化的JHA编制。仔细研究更换撒气轮胎的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是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个问题。工

9、作危害风险分析法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一个完整工作中的各要素作出明确的、具体化的描述;安全操作规程是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按照作业步骤将一个完整工序中的各要素,依据有机的逻辑关系做出的科学组合。按照作业活动的每一步分段编写,集中各专业人员的知识,将每一步作业活动中的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可能的写进规程中,让操作工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各种事故。首先,选定5到9个人组成风险分析小组。选定人员应尽可能地从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分析等几方面考虑,各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人数要保证5人以上,且所选人员应是有经验的或复合型人才。第二步,把设计好的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分发给每个人员,给大家介

10、绍表格每列要填写的内容及每列表格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找出来,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假设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作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第三步,详细讲解每列表格内容的具体填法。(1)步骤划分。1)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下来。作业步骤划分时,应注意避免将进行

11、作业活动时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如:佩带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2)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如: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等。(2)识别危险、危害因素。下面,以“一段输送易燃、有毒液体的压力管道与输送泵”为对象,研究“启动泵”这一作业活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1)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a、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b、在未确认输送管线上是否有盲板情况

12、下开泵,易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c、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流程是否正确情况下开泵,易燃、有毒液体易进入其他设备内,造成其他设备物料溢出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等;d、未按机泵操作规程进行盘车,泵轴受应力过大;e、开启泵后未及时打开泵出口阀,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f、启动泵时有打手机现象,手机产生电火花等。2)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a、泵的电机外壳静电接地线及接地情况不符合标准要求;b、泵轴防护罩未安装、安装不规范或防护罩本身太窄、承受压力小于1500N;c、机泵润滑油杯润滑油液位低于1/3;d、机泵冷却水阀门未打开、开度太小或结冰;e、泵密封点泄漏未及时进行维修

13、;f、泵出口压力表指示不准确,易出现抽空、憋压等情况;g、泵出口取样阀未关闭;h、设备、管线有沙眼;i、采购的设备、管线、仪表等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3)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a、泵周围存在可燃、有毒气体;b、夜间作业环境光线不清;c、泵周围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等。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我们平时工作中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是否正确、全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员工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和平台。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那种对各种工艺、设备、电气、仪表都非常熟悉的

14、人是几乎没有的,即使有这样的人,他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危险、危害因素一一识别出来。因此,在每次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鼓励某工种或对该方面有经验的人首先发言,然后请其他人对此作出肯定、否定、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在确定某一具体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避免口语化,要力求用词准确、句子工整,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需要多人进行反复讨论和推敲才能确定下来。确定某一危险危害因素应注意的事项:如前面例子中,在描述“人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第一种情况时,是这样描述的: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人们一看就明白,而

15、用“液体泄漏”、“存在易燃、有毒液体”等来描述,操作工很难从你的分析中知道危险点存在于那个地方。(3)主要危害后果。主要危害后果的描述比较简单,也应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把最易发生的事故写在最前面,由最初发生的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依次排列,其他不易发生的事故附在后面。如先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火灾;2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中毒;2火灾”,然后将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附在后面。(4)现有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检验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是否能消除、减弱现有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现有危险、危害因素在相对安全范围内及预防新的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有效方法,从一个单位的现有控制措施可判断其安全管理水平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按照危害事件控制措施的关系,针对每一种危害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有一定的顺序:先列出预防性措施,即防止危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措施;再列出应急性措施,即事件一旦发生,防止发生造成人员、财产和环境方面事故的措施。为便于职工在工作中落实、采取现有控制措施,在排列预防性措施和应急性措施时,应注意都要从最简单、可行的措施开始,依次排列。导致某一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不止一个,每个危险、危害因素一般需要制定几条控制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