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4498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领会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2深刻领会“谁主沉浮”及“浪遏飞舟”的含义。【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2、】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提问:这首词的作者同学们还记得是谁吗?对,这首词的作者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的词常以丰富的想象,磅礴的气势,独特的景物描写等特点为人称道,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毛泽东的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沁园春长沙。二、回顾有关词的文学常识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煌曲子词、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淮海居士长短句、草堂诗余等等。2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

3、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3词的段数、字数: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4明确: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三、写作背景介绍。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自1911年起到1923年4月去中共中央工作止,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和工作近十年之久。1925年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毛岸青从上海回故乡韶山,成立了党在农村中的第一个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同志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几个月内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对地主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和

4、减租的斗争。1925年8月底,毛泽东离开韶山,由长沙动身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干部,成为后来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泽东先生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诗人抚今追昔,激情澎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这首词最早见于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后经毛泽东亲自审定,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上。当时的形势是: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

5、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四、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在此过程中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课文百舸 怅寥廓峥嵘方遒 浪遏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诵读沁园春长沙多遍,注意朗读的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整体感悟,小组讨论回答:这首词上下阕各侧重写了什么?明确:板书:上阕写景即湘江秋景,下阕叙事追忆往事第二课时一、导入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写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诗句,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总是悲凉的、伤感的,毛泽东在当时的背景下,途经长沙,在寒冷的深秋季节,独立在橘子

6、洲头,面临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那么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二、课文研读引导学生赏析上阕1学生思考讨论:“看”字领起了哪几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语言回答,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互相讨论一下,说说好在哪里?明确:“看”字领起了七句。描写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山红,林染,江碧,舸争,鹰击,鱼翔。用得好的词语有:“遍”点出“红”的 范围之广,“透”极写江水澄碧清澈见底,“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击”写出了鹰在天空展翅高飞迅猛有力的情景,如果用“飞”就只写出了动作而

7、不能突出其奋发有为的特征,“翔”本义是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来形容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松自如的神态,也写出了水的清澈,如果用“游”就没有这种效果。2作者写景的视野很开阔,同学们看一下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景的?作者用了怎样的诗句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物特点。明确: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它们总的特点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3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总是悲凉的、伤感的,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这样的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呢?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

8、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广东、湖南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革命的大好形势,作者忆起往昔的与战友们在这里的战斗岁月,不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作者把这种心情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写下这首词。这正如王国维所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情景交融。4面对这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色,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呢?明确:面对如画的秋色,一个“怅”字,这里的“怅”,不是失意的

9、惆怅,而是深思而激昂的心绪,表面上是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宇宙和旷远迷茫的大地,谁才是你的主宰呢?深沉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思考中国命运由谁来主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也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的胸怀和凌云壮志。5引导学生诵读,注意诵读的节奏和重读的词语,体味作者描绘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尽量能够背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引导学生分析下阕1学生诵读下阕,思考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那么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呢?明确:“忆”字总领起了八句,这几

10、句总写了同学们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奋发有为,议论国家大事,蔑视军阀,他们有雄心、有壮志、有才干,敢于实践,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者在全词的结尾,写了一个“中流击水”的场面,“击”字体现出一种搏击的力量,“遏”字表现了一种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的气势。作者在这里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画面,创造出一种激流勇进、力挽狂澜的壮美的意境,集中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毛泽东曾经写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艺术的回答了“主沉浮”的问题,即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毛泽东早年在民众大联合一文中说:“天下

11、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引导学生诵读下阕,感悟英勇无畏的豪情之美: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通过研读,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四、课文总结我国古典诗词跟讲究情和景的交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与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明确:词的上

12、片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湘江秋景图,由此生发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叙事抒情,创造出一种激流勇进、力挽狂澜的壮美的意境,集中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主沉浮”的问题,即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沁园春长沙真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气势恢弘的佳作!五、齐读这首词,再一次感受作者描述的景物之美与豪情之美,能背诵的尽量背诵六、作业课下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交流自己想到的景、情、人、事等。板书设计请点击如下网址下载:/kejian/yuwenkejian/banianjiyuwenkejian/20XX-05-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