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44886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及反思 姓名: 厉超年级:四年级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设计意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写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

2、习惯。【教学重点】1、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2、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送别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李白送别时间的长,朋友间无限依恋的情怀。【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2.歌曲欣赏完了,你想起哪首我们读过的古诗呢?3.出示赠汪伦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从哪儿看出?他们的情谊比千尺的潭水还深,那该怎么读呢?二、揭题质疑1.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吗?因为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以送行表

3、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今天我们要学的20课就安排了两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请打开书,先自己读读这两首诗的题目,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一样的送别,两样的情怀。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齐读诗题。既然这是一首送别诗,那围绕这个“送”字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3.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古诗中。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认真读读古诗,把答案找出来。现在,老师给大家两个友情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多种形式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三、读诗解疑。谁送谁?李白送孟浩然。在什么地方送?黄鹤楼。李白在黄鹤楼

4、送孟浩然,要送到哪啊?点拨“下扬州”和“西辞”。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这就是扬州,古人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第一句中用了“西辞”,明白了吗?李白是何时送孟浩然的呢?点拨“烟花三月”。 欣赏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描绘这扬州的春天,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更美,谁能更厉害?想想我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6.正如同学们所说,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诗人李白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陶

5、醉在这烟花三月中呢?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他看见了什么?指导朗读古诗。孤帆 远影 碧空 长江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游人如织,长江的江面应该是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7.李白看见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都,他只看见了长江水往天边奔流。简介创作背景。说起这两个人,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那是风流潇洒好,挎着一把宝剑,背着一壶美酒,离开家乡,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遇到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打了整整十二岁,但是年龄的差距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成天在一起听风赏月,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成了无话不谈的

6、好朋友,一天,孟浩然接到上级的一纸批文,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任职,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心里一定是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送别诗。8.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么亲密的友人马上就要离开了,当时李白的心情怎么样?说话练习: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曾经与孟浩然交往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他们曾经一同,他们曾经一同那是多么快乐难忘的时光啊!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再也不能一起,再也不能一起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9.千帆过尽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老师听出了李白对孟浩然感情的深厚。谁说“

7、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有黄鹤楼为证,长江水为凭,如此深情厚谊的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配乐朗读10.同学们,李白的深情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谁能把黑板上六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诗意呢?说的好,说出了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同学们,让我再次来到黄鹤楼上,和李白一起送送孟浩然吧!齐读女生们,用你们的温柔来送送孟浩然。女生齐读。男生们,用你们的豪情来送送孟浩然。男生齐读。1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心里一定还有很多很

8、多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请你想一想,写一写。生写后交流。四、总结送别,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即使是一样的送别,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无论送别的方式如何,表达的都是朋友间的友谊。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是江上一叶舟,是月夜独登楼,是庭深小径幽。而对于我们来说,友情是什么呢?这要靠我们用一生去品味,用一生去守候。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在教学设置上,我从题目入手,抓住一个“送”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步步启发,引导他们提出了“谁送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么送”、“为什么送”六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六个问题去反复读诗,一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发生的背景、体会烟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诗人李白的难过和对友情的珍重并进行感情朗读。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古诗词教学重在朗读,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