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4422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备课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范文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从汉至元几个重要朝代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不断完善官吏制度的知识,学生提高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认知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唐至宋藩镇割据的出现和解决,唐宋皇帝分割相权,选官任官职权逐渐由地方到中央的过程,学生学会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一根本制度的角度出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古代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发展的,通过学习,学生

2、初步理解这种制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初步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价值和弊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汉、北宋、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封建王朝采取措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着重对维护中央集权的人物和事件给予充分肯定。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两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政府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政治制度固有的,围绕两对矛盾的斗争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和评价其优劣的依据,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目 中央集权的发展

3、教学要点: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唐至宋藩镇割据的形成和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二目 君主专制的演进教学要点:汉武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中书省。第三目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教学要点: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环节联系上节知识导入:上节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毛泽东诗云“百代都行秦法政”,也有历史学家总结我国自秦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只有“改朝换代”而无“改朝换制”。所以,本节内容跨度虽然长达1500多年,但只是对原有制度的修修补补,修补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央里皇帝与丞相的权

4、力分配;选官任官制度。2、第一目:中央集权的发展我国这种中央有权、地方无权的中央集权体制,是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这一过程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反映统治阶级内部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解决学生回顾秦朝郡县制。教师介绍项羽的分封情况,引出汉朝郡国并行。学生思考:汉初分封诸侯王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有何作用?它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基础上讲解西汉前期王国问题日益威胁中央的统治地位,汉景帝和汉武帝先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唐至宋藩镇割据现象的产生和解决教师介绍唐朝中期,边地战事增多,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他们名为朝廷藩镇,实则掌握地方上的军政财大权。学

5、生观察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思考节度使权力膨胀会造成什么后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就是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反叛朝廷的重大事件。其后形成100多年藩镇割据局面,唐朝最后也是被节度使直接推翻的。教师介绍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学生掌握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北宋文官出行图思考唐宋政治上的差异。元朝的行省制度教师介绍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观本目内容,学生思考和总结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什么样的权力结构对调节这对矛盾比较合适?3、第二目:

6、君主专制的演进皇帝制度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全国的权力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个人,皇权不受任何人或任何机关的限制。但在具体运转过程中,皇帝的权力和丞相的权力又会发生矛盾,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另外一对矛盾。汉武帝削弱相权教师介绍秦汉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当中,丞相地位十分突出。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学生了解汉武帝削弱相权的做法。教师介绍汉武帝设内朝为后来宦官专权埋下隐患,终两汉没有解决相权,我们听说过的董卓、曹操千古留名的专权丞相。唐朝三省六部制教师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掌实权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名称逐渐出现,隋唐时期,我国专制主义

7、中央集权制度完善起来,形成三省六部制。学生观察分析三省六部结构图教师介绍三省的中书省负责政令的决策和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议和批准,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六部分工负责具体事务。唐朝时三省长官和谏官都是宰相,他们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学生思考三省体制是对皇权的加强还是削弱?为什么?北宋分割相权教师介绍北宋除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外,在中央还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初削弱相权的各项措施。结合李沆“报忧不报喜”的故事,思考此时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元朝设中书省教师介绍元朝地方上的行省制度是由中央的中书省派生出来的。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以前的三省,它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8、。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行使宰相职权。把中书省的结构应用于地方行政区,就是行中书省。学生思考相权对国家来说是可有可无吗?你怎样评价历代皇帝削弱相权的行为?4、第三目: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教师介绍管理制度是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管理水平。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思考其局限性。科举考试制度教师介绍隋以后,科举制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的进步性。5、小结在中古封建社会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欧洲。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是政治文明重要表现,在疆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以农业为基础,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给后世留下丰富的值得批判、借鉴和改进的文明成果。五、教学资源建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德刚晚晴七十年六、学习评价建议思考:从今天的角度观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些值得借鉴?哪些应该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