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4393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阐述中医院感染率的调研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结果17例次医院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12份,送检率为%;分离出病原菌7株,阳性率为%。送检标本主要是痰培养,分离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分离出3株,占%;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各分离出1株。抗菌药物使用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二联使用率为%,无用药。治疗用药占%,治疗+预防用药占%。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及ICU、呼吸科、外科系统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见表3。侵入性操作680例住院患者中,496例静脉输液,输液率为%;51例行动静脉插管、24例行泌尿道插管,插管率分别为%、%;1例使用呼吸机,使用率为%;

2、157例进行手术,手术率为%。病毒携带阳性率对530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查,其中9例阳性,阳性率为%;对408例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查,其中11例阳性,阳性率为%;对297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查,无阳性患者。1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现患例次率为%,低于崔扬文等的报道。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很多患者来院前已经在外院长期治疗,病情复杂,具备多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特别是针灸科、肿瘤科多为后期康复患者,合并症多、病情重,已反复大量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所以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还应加强这些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以降低现患率。2感染部位调查显示,医院感染以

3、下呼吸道为主,与国内很多报道一致,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原发病、住院时间延长、年龄、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均是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易感危险因素。预防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要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陪护、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重视改善手卫生设施,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防止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加强护理工作,做好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特别是口腔清洁;卧床患者要抬高床头避免胃食道反流引起误吸;要定时行基础护理。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广谱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导致的真菌感染。尽量减少侵入性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的器械要按要求严格消毒。氧气湿

4、化瓶每天使用后要严格消毒,湿化用水要求无菌。3病原菌分离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与吕全江等报道的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此次调查分离的菌株数过少,不能真实反映我院病原菌分布情况,并且不能除外留取的痰标本被口咽部定植的真菌污染。研究表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及有创的检查和治疗等现代诊疗手段的增多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正常菌群平衡、尽量减少侵入性治疗,谨慎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减少真菌所致的二重感染,是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的问题。4抗菌药物的使用横断面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细菌培养率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并且术前使用率仅为%。此次调查细菌培养率与日常监测结果一致,高于国内相关报道。5侵入性操作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比例较高,为%。有创治疗虽给重症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也已经被证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相关的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6血液传播病毒的检查随着各种有创检查、治疗的增加,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主要经血传播病毒所致感染在社会人群蔓延的同时,亦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在手术、各种内镜检查及输血治疗前均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及早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保护患者安全及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也可以明确相关医疗责任,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