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4338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江堰教案设计名家指导 一、授之以法,用多种方法把握文意在本单元阅读说明中,提到了把握文意的三点学习要求。其实,把握文意的阅读能力训练比较灵活,渠道有很多种。训练的时候不妨灵活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方法。1从作者构思着手把握文意弄清文章构思,可以明确作文的重点,进而明确文章写作意图。课文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出观点,评述都江堰的社会功用和文明价值?通观全文就会明白,是为了写李冰。都江堰比长城“激动人心”,李冰自然值得称颂。显然,课文不先交待行踪,直接写景观,而是别具一格地以议论开头,就是为了突出李冰的伟大功绩,由赞美景观进而赞美景观的创造者,赞美“代代繁衍的”“李冰的儿子气2通过抓重要语句把握文意课文文

2、意不像风景谈那样“隐晦”,比较直露,显示文意的语句各部分都有。如,都江堰“最激动人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这“首先要归功于”李冰,“有过他,中国也就有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等等。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勾画出来。3.通过分析对比手法把握文意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都江堰与长城对比,得出都江堰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结论;李冰的指令与秦始皇的指令对比,起到颂扬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的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分析这些对比,无疑会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4.通过阐发含蓄语句把握文意含蓄语句耐人寻味,

3、发人深省,往往含意深一些,但能揭示文章深层意思,如课文练习二中的各段语句。教学中,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思考、品味,并引导他们把意思表述出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就会深刻得多。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还可以在“导入课文”中适当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做一些介绍。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评述景观及相关的人和事的意图,给学生来个“先入之见”,也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文意的把握。二、放开手脚,提倡学生表述文意训练学生把握文意,切忌老师包办,在表述的时候老师口述、学生笔录。这样做,不但会一下子破坏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的局面,而且还会形成长期依赖老师的习惯,使要求学生把握文意的阅读能力落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4、朱光潜说得好:“多年来,我养成一种习惯,读一部理论性的书,要等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要义复述一遍之后,才能对这部书有较好的掌握。”这是朱先生读书的经验之谈,也是把握文意的好经验。老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把握文意,表述文意。当然,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意时,可能不太准确,也可能措词和老师不一样。其实,只要内容不是大而无当、而是大同小异就行,何况同一篇文章、同一部著作,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独立把握文意的能力本篇是教读课文。教读课文不应该全由老师讲。老师津津有味,一讲到底,学生就不是学习的“主体”了。学生是否成为“主体气应看他们是否主动学习。提倡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独立把握文意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课文第一部分可由老师教读,并授之以把握文意的方法,课文其他部分则由学生学着理解、把握文意,不足之处再加以校正;或者其他部分的文意由师生共向探讨、分析,依据前面的方法把握文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把握文意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