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63915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162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限时练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用时:20分钟满分: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后真相”,其大致定义为“对数据进行选择来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如果所有媒体都受到操纵,没有了真相或客观事实,那么我们是否生活在“替代性未来”,即没有真相、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有人说,如果你撒一个弥天大谎,并不断重复,人们最终会信以为真。请允许我坦白地说,客观真相是理论上的虚构,真相与美一样,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正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我们在科学时代长大,科学时代有着理论上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但人类行为总在改变,正如时间不断流逝,所以对人

2、性的观察结果不符合自然规律。总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关于人类行为的真相,特别是其可预测性,常常是主观的,绝不会是完全客观的。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大量信息狂轰滥炸,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维基解密和斯诺登所揭露的过去十年的事件表明,事实往往比小说更惊人。正因如此,我们很容易为小谎言、善意的谎言以及弥天大谎所欺骗,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后真相”时代自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所谓“真相”。亚里士多德和阿奎奈等古代哲学家基本认为与事实相符的就是真相。但伯特兰罗素这样的现代哲学家不同意这点,因为所谓“真相”随后变成了可能与事实不符的理想,有些事实是可

3、信或可验证的,而谎言是可以被证伪的。注意,如果我的经验是谎言对我奏效,那么我可能不会相信事实,即便事实就摆在我眼前。人类喜欢自己骗自己,不合时宜的真相为令人舒适的谎言所掩盖。真假问题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就是否合作做出决定,人类基于自身可获得的信息,通过交换、贸易或谈判进程相互协作。如今,软件专家和管理顾问建议我们通过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这本身并非严格的事实。“无用输入,无用输出”这句老话仍然是对的,如果大数据中包含大量错误数据,可能得出误导甚或错误的结论。你付了多得多的钱,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垃圾结论唯一的说辞是,因为大数据很贵,得出的结论肯定

4、相当可靠。这是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的又一种情况,认知失调是指个人面对相互矛盾的信念或事实感到不安。“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左倾自由主义者力推奖励和补贴等“软”激励,而右倾强硬派则力推惩罚、执法以及立起围墙阻挡移民和外来者等“硬”激励。我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语言沟通。“后真相”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我们键盘或屏幕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我们用电脑遇到麻烦时通常怎么办?我们会同时按下CtrlAltDel键进行重启。准备迎接充满更大不确定性的替代性未来吧。(选自财经,有删改)1下列有关“后真相”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真相”是指受到操纵的

5、媒体对数据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从而支持煽情性的政治观点。B“后真相”时代,民众生活在没有真相、没有客观事实、充斥着选择性谎言的替代性未来。C“后真相”是指改变事实以诱导社会行为符合当权者的需要,能通过不同激励手段实现。D“后真相”想成为我们媒体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需要费尽心思。答案D解析不需要费尽心思。“后真相”可以很容易地成为我们键盘或屏幕上有人希望我们信以为真的信息、新闻或数据。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真相总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可以测试或反复测试以验证这些规律,虽然它在某一阶段看是主观的。B事实总不会太离奇,小说或电影往往过于夸张,分辨事实与谎言是

6、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C一旦谎言令人舒适且对己有利,即便事实就摆在眼前,人类还是可能去选择相信谎言,忽略事实。D只要通过大数据来应对信息过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分析各种数据,我们就会得到可靠的结论。答案C解析A项自然规律是不变和可测试的,真相是主观感受,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事实往往比小说更惊人,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D项如果大数据中包含大量错误数据,可能得出误导甚或错误的结论。3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对自己的过去、主张有所隐瞒,主流报纸、电视台以及希拉里都对此花了大把力气攻击,但特朗普依然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了美国总统。结合本文,概括特朗普获胜的原因并就其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

7、分)答:_答案(1)原因:真相是主观感受,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大多数人难以分辨事实与谎言;民众宁可相信令人舒适的谎言,也不愿相信不合时宜的真相。(2)看法:(示例)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对待史料我们要抱着审慎的态度,切忌盲从偏信;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事实往往很惊人,这种情况导致很难分辨事实与谎言,我们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大海水者,海纳百川,汪洋无际,包括乾坤之大,升沉日月之光。但是,我们对大海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地球上的陆地不仅比海洋小,而且显得比较零碎,这里一片,那里一块,好像凸出在海洋上的一些大的“岛屿”。海洋却是连成一片的,各大

8、洋都彼此相通,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所以,地球表面不是陆地分隔海洋,而是海洋包围陆地,地球上的居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只不过,有些“岛屿”相当大而已。地球上水域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星罗棋布,而在其中唱主角的,对地球的方方面面形成显著影响的,自然首推海洋,因为海洋水总体积约有133 899万立方千米,约占地球上水储量的96.5%。对浩瀚的大海洋,我们要全方位地认识它,了解海洋所蕴含的各种能量,最终利用和改造它,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造福。海洋起源与地球起源密切相关,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有关海洋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知识已取得很大进展。实际上,我们所处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有许许多多谜团至今未能

9、解开。在所有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可算是最玄妙难解的了。千百年来,无数专家为此谜而苦心探索,提出了许多见解和假说,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提出了一种形成大洋的“月球分出说”。“月球分出说”的核心思想是:地球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是太阳的“女儿”,由于太阳引力作用和地球的自转,一部分岩浆被从地球上甩出去,被甩出去的岩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成为月亮。那么,海水又从何而来呢?此假说认为:地球刚诞生时,四周被一层极热的大气包围着,随着地球的不断冷却,大气中的水汽便凝成水滴,水滴越积越多,便落到地球上。这是地球上第一次降雨,它不停息地下了几千年,使那原本干涸的洋盆盈满了水,

10、变成了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此后,法国学者G狄摩切尔又提出了“陨星说”: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的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两倍)坠落地面造成的,这颗卫星冲开了大陆的硅铝层外壳而形成巨大的陨石谷,它深入地球内核,引起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是不仅形成太平洋,而且使其他陆壳也破裂张开,形成大西洋等大洋。之后,有关海洋起源的假说不断地被提出,之后又被否定,但丝毫没有影响人类解决海洋起源这一神秘而又复杂的难题的热情。4下列关于“海洋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洋起源之谜让无数专家为之苦心探索几千年,各种各样的假说被不断提出,比较突出的有:月球分出说、陨星说等。B“月球分出说”认为,大海是由于

11、地球四周的大气冷却凝成水滴并形成降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雨水蓄积而成。C“陨星说”认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坠落撞击地面,冲开大陆的硅铝层外壳形成陨石谷,从而形成了海洋。D海洋起源假说经历了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但人类不会因此就放弃对海洋起源的探秘。答案C解析表述不完整。“陨星说”还包括“它深入地球内核,引起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地球由海洋和陆地覆盖,海洋面积较大,并且连成一片,而陆地面积较小,比较分散,好似海洋上的岛屿。B地球上水域很多,湖泊、河流等大小不一、数不胜数,但对地球的各方面形成有显著影响的还是海洋。C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有关海洋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知识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浩瀚的海洋。D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谜团至今未能解开,在所有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是人类至今为止最难以破解的。答案A解析“地球由海洋和陆地覆盖”说法有误,地球上还有面积较小的其他水体。6根据文意,概述人类研究海洋的意义。(4分)答:_答案了解海洋所蕴含的各种能量,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造福。解开自然谜团,促进人类的科学研究。解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答案第一点很容易从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中得出。答案第二点则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出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