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34073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子,亚洲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制度不足使技术进步的积累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不起作用 ) 联产承包取代“大锅饭” 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变迁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个税起征点的变动;(800,2000,3000) 醉酒驾车新规(2011年5月1日起实行)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一律吊销驾照,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在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 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以前最严重是十五天拘留,罚款一千,暂扣驾驶证六个月,现在要拘役1个月到六个月,罚款直接是法院判罚金,吊销驾照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

2、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迁、住房制度的变迁、医疗制度变迁等,制度变迁(Institution Change ),制度变迁,指一种新的、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旧的、效益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

3、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谁发动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效果如何等问题。因此,制度变迁的理论应该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等方面。,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最早对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的是舒尔茨。 在1968年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他明确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

4、将它们引入到制度变迁分析中。 戴维斯和诺斯(1971)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再次将制度供求分析应用到对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并对引起制度安排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拉坦(1978)在其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论文中,明确使用“制度变迁的需求”和“制度变迁的供给”概念,并在诺斯的基础上对引起制度变迁供求变化的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还指出舒尔茨和诺斯等人对制度变迁的供给缺乏分析。 戴维菲尼(1988)对制度变迁供求分析中过于强调需求忽视供给的不足再次提出批评。 林毅夫(1989)总结性地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制度变迁供求

5、分析的框架,对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进行全面总结的是戴维菲尼。 把制度分为三种类型: 宪法秩序; 制度安排; 规范性行为准则。 戴维斯和诺斯(1971)指出,分析框架中内生变量是各种制度安排,外生变量则是以宪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 在借鉴戴维斯和诺斯理论的基础上,戴维菲尼提出了自己的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框架,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制度的需求,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能够给制度的消费者提供某些服务。 制度变迁的需求,指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求。 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与制度的需求曲线相同,制度变迁

6、过程不过是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过程。对新制度的需求就是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 戴维菲尼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诺斯认为,“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据诺斯观点,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诺斯称为“外部利润”)主要来源于: 一是规模经济; 二是外部性; 三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四是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德姆塞茨(1967)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舒尔茨(1968)也研究了要素

7、和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他还具体分析了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对制度变迁需求的一些表现; 诺斯和托马斯主要根据支配产权的规制的制度变迁解释了西欧在900-1700年间的经济增长。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2.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需求影响可以从他对生产和交易的作用等方面说明: 从生产方面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潜在外部性; 从交易方面看,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从分配方面看,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有者或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3.市场规模 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8、 林毅夫(1989)指出,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排的实施彼此依存,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5.偏好的变化 偏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偏好,而是群体的偏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 6.偶然事件 SARS流行病防治法、公共卫生法; 9.11恐怖事件美国公共安全法。,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 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制度变迁供给的含义,制度变迁供给,就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它是制度变迁的生产者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9、我们仅考察制度变迁的收益(或成本)与制度变迁供给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制度变迁的供给也可以用供给曲线来表示。,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与原则,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团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府。其中政府或者说国家是最重要的。 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的供给成本包括: 第一,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 第二,清除旧制度的费用; 第三,消除变迁阻力的费用; 第四,制度变迁造成的损失; 第五,随机成本。,诺斯认为,对于不同主体推动的制度变迁,其成本与收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行为主体对同

10、一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包括: 一是个体成本与收益; 二是社会成本与收益; 三是政治成本与收益。,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1.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 宪法秩序如何影响制度变迁供给?-杨瑞龙 (1)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了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 (2)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和外部性成倍扩大,由宪法赋予政府掌握国家的“暴力潜能”,可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3)随着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地位的利益主体就有进入政治体系和增大自己谈判力量的愿望,以上过程也将要求对与新的制度安排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规。 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

11、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人力资源; 要素成本; 实施上的预期成本。 组织费用; 技术革新; 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 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3.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 社会科学和有关专业知识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发展的成本; 纵观历史,社会知识使制度绩效和制度创新得以增进,主要是通过成功先例的逐渐积累或作为行政与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副产品来实现的。 制度选择集(林毅夫提出的概念),林认为,社会科学的进步能扩大制度选择集,下面两因素也可以: 是

12、否与其他经济接触; 政府政策的改变。 4.上层决策者的利益,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制度的均衡 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制度的均衡,制度均衡,指在影响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和供给因素一定时,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需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包括制度安排均衡和制度结构均衡。 制度安排均衡,指一项制度安排的供给完全适应需求从而处于暂时不变的状况。 制度结构均衡,指一种制度结构的供给完全适应需求从而处于暂时不变的状况。 一种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实现均衡比一般商品实现均衡要困难得多。,制度的非均衡,制度非均衡,就是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 之所以出

13、现了不满意或不满足,是因为现行制度安排和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和结构。 制度非均衡的原因前面已经分析,如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技术进步、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市场规模的变化、偏好的变化和偶然事件等会使制度变迁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的改变、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及上层决策者的利益等会移动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而这两者都会导致制度非均衡的实现。,制度非均衡的类型,1.制度供给不足 指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从而导致制度真空的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代。 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 制度的长期供给不

14、足 第一,由个人会自愿团体在潜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度变迁常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 第二,在潜在利润诱致的制度变迁不能满足社会对有效制度的需求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必然;但政府也可能失灵。,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市场理论简介,制度市场,由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关系构成的总和; 仅以制度供给者的数量为标准来划分制度市场的话,可分为三种类型: 完全竞争的制度市场; 寡头垄断的制度市场; 完全垄断的制度市场。,制度非均衡的类型,2.制度供给过剩 指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是故意供给或维持一些过时的、低效的制度。也有长短期之分。 制度长期供给过剩的原因: 一些行业或部门的企业的寻租活动或导致过多的政府管制,进而导致过多的低效制度的长期供给; 还与政府官员的设租行为有关。 政治家或官员也是经济人; 政府干预会产生寻租活动,有寻租必然有设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