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3349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土地来源方式:周王通过 将土地层层分封给贵族,受封者世代享用。,分封制,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土地国有。,材料二:田里不鬻(y)。,不得转让与买卖,(注:鬻,卖。),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2、商周:井田制,公田村社成员免费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私田村社成员份田,只有使用权。,(1)性质:,(2)特点: 与分封制相结合,土地+人口 公田与私田,2、商周:井田制(盛行于西

2、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春秋:井田制瓦解,原因: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 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 表现:,4.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秦国:商秧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 1.背景: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出现大量私田,国君规定,不管公田私田都得交税,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2.土地私有制的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3、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动动脑,农民:大量失去土地,经济状况恶化,(1)危害,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2)措施,均田制(北魏隋唐),2.土地兼并,(2)措施:均田制(北魏隋唐) 概念: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出现大量无主荒地,收为国有,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交租、税。 特点: 崩溃的原因:土地兼并 (无法根本解决土地兼并,因其根源是土地私

4、有制),2.土地兼并,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的问题在宋代基本得到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不抑兼并的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D,交不上租就把女儿嫁给我,包你们吃香的喝辣的!,1概念: 2演变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 3)宋代:“不抑兼并”,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3、特点: (1)(明前)实物地租 (明后)货币地租: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2)租佃契约关系。,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4.影响:,小结:,井田制(商周),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各国税制改革,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 (原始社会),抑制,总结升华,生产力,生产关系,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井田制,集体耕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男耕女织 地 主:租佃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