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辉-黄自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3325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亚辉-黄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何亚辉-黄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何亚辉-黄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何亚辉-黄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亚辉-黄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亚辉-黄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

2、响音乐作品。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

3、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上海。先在沪江大学任教。翌年,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任该校教授 兼教务主任。除教授理论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和声、曲式、对位、赋格、乐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还要教授音乐史及“领略法”(即音乐欣赏)两门共同必修课。黄自在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之余,从事音乐

4、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由意大利音乐家马利奥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一支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乐队)演奏了黄自的交响序曲怀旧。此举令中国音乐家深感自豪,并大大地激励了中国音乐家创作新音乐的热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自与音专师生组织“抗日救国会”,赴浦东等地宣传抗日并为东北义勇军募捐。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中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音乐雄壮有力,充满“大众合力将国保”的爱国主义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敌歌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19

5、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上海闸北,爱国将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全体将士奋勇反击。同年4月24日黄自为何香凝词赠前敌将士谱曲,献给十九路军将士。不久,黄自又创作了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韦瀚章词),于10月8日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录制成唱片(胜利54594B),还被当年大长城影片公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为插曲。旗正飘飘成为抗战前后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1933年3月底,黄自率领音专师生在杭州举行了两场“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并亲自主持报幕,音乐会以抗敌歌、旗正飘飘为压轴曲目。上海中华日报的评论写道:“悲壮激抑,闻者奋起。鼓舞敌忾,可谓名副其实矣。”黄自创作的爱国歌

6、曲还有民谣、切记分明、九一八、军歌、学生国货年歌、睡狮和北望等。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黄自作热血歌(吴宗海词),发出了“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拼着你的热血去争光荣”的呼声。黄自曾满怀激情地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写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热血歌竟成其绝唱。翌年,爱国抗战歌咏活动的倡导者黄自英年早逝,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而从抗敌歌到热血歌却生动地体现了爱国主义音乐家黄自的创作与祖国、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1933年11月,在音专学生音乐会上首演了黄自于19321933年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韦瀚章词)中的七个乐章:一、仙

7、乐飘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婉转蛾眉马前死,八、山在虚无缥缈间,十、此恨绵绵无绝期。尽管其余三个乐章尚未谱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个乐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诗的主要情节,在艺术上已相当完整。长恨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清唱剧,作品既讽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主义,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亦将宫闱艳史美化为爱情悲剧。该作品的部分乐章在黄自生前曾出版过乐谱及唱片。1943年5月,重庆的中国音乐研究会为纪念黄自逝世五周年,在音乐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黄自遗作长恨歌专号”。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自的长恨歌。1

8、972年,在香港定居的韦瀚章为纪念长恨歌创作40周年,应黄自的弟子林声翕之约,重写了其余三章的歌词:四、惊破霓裳羽衣曲(男声朗诵),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混声合唱),九、西宫南内多秋草(男声朗诵),并由林氏谱曲。同年5月,长恨歌全曲十章由台湾四海出版社出版,并在台北纪念黄自逝世34周年的音乐会上首演。由作曲家罗伟伦改编的民乐配器版本和作曲家黄安伦改编的管弦乐配器版本,分别在香港和加拿大先后上演。1935年10月,黄自为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创作了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由帕契指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录制成唱片。上海交响乐团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演出都市风光幻想曲片头音乐的海报。这是中国作曲家首次为影片谱写的片

9、头音乐,堪称中国电影音乐的里程碑。1938年5月9日,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34岁。黄自出身于书 黄自作品香门第,父亲黄洪培曾任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参议员,母亲陆梅先是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黄自,自幼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的他,更是对唱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12岁的黄自小学毕业,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读书,在那里开始接触西方音乐。他不光参加了学校的童子军笛鼓队,在管乐队中吹单簧管,还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并在17岁时学习钢琴,18岁开始学习和声。在清华学校学习的8年,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对西方音乐的

10、接触和学习,令黄自眼界大开。也是在那时,他年轻的心中便选定音乐作为他的终生职志了。1924年,黄自毕业公费留美。先进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两年后毕业取得文学士学位。由于留 学期限未满,他又入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专攻音乐理论作曲。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翌年毕业,取得音乐学士学位。1929年6月,取得双学士学位的黄自取道欧洲,游历了英、法、德、荷兰、意大利等国,回到了上海,在沪江大学任教。1930年,改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员兼教务主任,教授理论作曲组的几乎全部专业课程,还担任音乐史、音乐欣赏两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在音专工作的8年中,对音乐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

11、献,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作曲家江定仙(代表作:歌曲春晓、前途等)、刘雪庵(代表作:歌曲红豆词、长城谣等)、贺绿汀(代表作嘉陵江上、游击队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等)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可算是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黄自从1926年在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开始,到1937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首作品热血,前后12年中,共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92首(可查)。数量虽不多,但其中包括独唱曲、合唱曲、清唱剧、钢琴曲、室内乐、管弦乐等丰富内容。这无不得益于他在欧柏林勤奋刻苦的学习。黄自的乐理(视唱听写)、钢琴、唱歌、音乐教育、作曲、和声教学六个科目结业成绩都相当优异;入耶鲁大学学习后,他的理论、和声、

12、配器等又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1992年,黄自的歌曲思乡(韦瀚章词)、合唱抗敌歌、长恨歌(清唱剧)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黄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黄自遗作集,凡三卷:器乐作品分册、声乐作品分册及文论分册。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纪念黄自10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包括黄自塑像的揭幕典礼,黄自作品音乐会和研讨会。在首都北京和海内外,也纷纷举办了各种纪念黄自100周年诞辰的活动。黄自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杰出贡献,正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并获得普遍的承认。作为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在国立音专任教期间,除担负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外,一人包揽了理论作曲学科的全部专业课程及全校的西洋音乐史、音乐领略法(即音乐欣赏)共同课教学,为该校的理论作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包括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谭小麟、钱仁康、张昊、张定和、邓尔敬、林声翕等在内地的第一批专业音乐人才。此外,黄自先生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曾受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部委员会及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