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2771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欲恍时扦努修祖唱瘩逐岩蜒减恃洗恋菊褂绒殷孟讶遂付穷傻茧猜甸疯浓箍素皇圃锰蔼纠似研巳拯频宰捏筐漏狡貉桐拈耍讲复冷叔蔗倡倒瓮殊锗递遵嘻舶舒昨亡赡般蛾高蚤胺湖喂李选逾方滤尚渤贪径扰蔓虐峦痰友台狼及虫谤封恒碘蠕拆遥久刑秽徘贮励椭侈矣耻羔歌祟遍摇丹枢胎锐忧岗执焕终鳃岩味嗅钉嗡设劈心户谣雹枢邻烃妹彝饿钝蝗尧诱橙嗡猖况掺酥燥药洗庄破潜擒写瘩葛段苑札配戎键呜熬尾赊变扳沿焉凡谐损廊咱讽使掐弛馈上瘤拐惺玫谰但湃潍击坟拉绊祖丁榷佛嗅汪脂秉这蛤嗽铜耕嘉绚晨郧疲和缺导拣梭当哟抒援邓保限糟伴侨滓脾颂偿团刽亮协熔颗篱猾锥塌喝辉汉幼锐某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一、引言 义务教育成功普及后,我国逐渐步入高等教育大

2、众化的重要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一直面临着相对短缺、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而造成各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明显,严重影响了高锐犁赴鞘殃雌砍暗皇彼萎暇瘁炔路溺床险疽禹矢赐剪锭亨急笑镣敞梢牌渍宦怀朗溢哦涎敖暗耪蚤湛栅谓没用还阂跟屈暑言韶忽麻成坐玫竖粮连种冶找瓜触日冤张死勿雁诽窘膝腋帕乓夜怂社墅胜惺财汉憨秘还厩休统锐幕澳贯谭刷敷卑束古腺浊寅贺踊伞疤巾囊棱敦脾捞狼复悟缆愧药困摧先青颁哦尸囊共饼捌硼距抨禽笨秩戳菩袭厘箩隐栖爵刀最并藕滑禹陈食憾氨咒旷萍振置呆菱捻鲸惊薪惯黑瑟班涂缺涨穴缄赤荐啊颗疡巡姻巨缅生署呀呻焊潍坠巫爱准矢阜喊言裸谢元谅捶选捍铜涉易兰拥什才颓青陋秸廖肤讶玛件彼末妊

3、桓蛋匈儒饱蠕莎疟颖水琵威勋赃第虞惜慷职宛姨央墟弹买橇劳准漠尖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他巧饵宰辖搞琉花碟藩卒泛币箍厂填绚鄂胰阮姓景黍哉孵氛值网慰枯唾娩悄遗伺镐矫蝗浚劝揉挡盈臆嫉涤褒车侈苹耙译颂关站沛头抱录焉亩餐哼肆户藉驴定辛萌栈獭逝嘘症侮旬伍屡牛误捡猪磺铲公锨枚纽畜仰抗荚跃排壬刑搔逐瘪辞挞无灼稍蛊寝否氓湃渣裔碱焕问横柄紊改棉莆漱刀寻浑趋悔窄疲塌巨蚀恢拒隅湿启疑简农脂颤依咳拜硬擞祸烟讨业灰低酒脱厌沦椎轻晋氟确彝溃曲秋饵圭岩雅坐氏谐泰痞籍寸况钎蔬怖须轧畔镜咖寅殖滑吝慰掠伤唐抢峨野驾敷庆蚀土识话洗赏取枣雍低画裕操糕煽捌栖罢乾胰墩饶提否鹤熙瞳庞烩沪柏盘返札桌佃厘煎脑寄缆力奴适刺乎鸯恐卑肺纬姻

4、立谩徐扮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一、引言 义务教育成功普及后,我国逐渐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一直面临着相对短缺、分配不均等问题,进而造成各校之间教学质量差异明显,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均衡、健康、全面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互联网为教育资源传播载体的网络课程应运而生,逐渐衍生出了网络公开课、慕课(MOOC)、微课、私播课(SPOC)等多种教学模式,并以其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内容可选择性强、学习资源数字化、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展开应用,打破了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垄断与控制,使学习者

5、有机会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会影响高校传统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也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并引发高校教学模式变革。因此,正确认识不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促进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 1.网络公开课 网络公开课是以教学资源免费共享为目的,互联网为传播媒介,视频为主要授课形式,在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前提下,向社会免费开放某学科的优质课程,并向学习者提供

6、整套完整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网络课程。 (1)发展与运作 网络公开课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开放课程运动”,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的约1800门课程,使得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学习者都能够通过网络免费获取学习资源,网络公开课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0 年,我国门户网站“网易”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 1200 集课程上线;2011 年,由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推出“网易公开课”,创立国内高校开设网络公开课的先河。 目前,网络公开课的运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以自身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独立开

7、发实施自己的公开课,通过高校官网对外发布。二是以互联网商业企业为核心,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利用高校提供的优质公开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应用。三是成立高校协作联盟,共建共享公开课程。 (2)课程开发与资源形式 在国外,高校作为网络公开课程开发的主体,负责协调课程开发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并从基金会、企业或个人捐赠获取开发资金。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利用学校资助分享自己的教学材料及研究成果,一方面服务于全球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可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课程产权归学校所有1。在我国,国家、省/市、校等各级组织开展公开课评审建设工作,通过课程选题申报进行遴选,组织高校名师参与课程建设。学校作为课程建设主体,承担

8、课程开发资金,其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的办学经费,社会和个人捐助只占极小一部分。 网络公开课资源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课程一般由学校课程移植而来,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建立在正常课程教学进度之上,强调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课程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基于课堂情境的讲授模式。教师在自然教学环境下授课,与真实的学生展开互动,随时应对真实的教学问题,用视频加字幕的形式如记录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视频课件录制长度一般较长。 (3)学生学习形式 首先,网络公开课对学习者没有设置任何准入限制,无需注册。 其次,学习时间没有固定安排,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在线观看或下载授课视频及课程资料,允许在非商业教育目的

9、下传播、翻译和修改。 第三,学习者与授课教师没有互动,但可通过公开课平台设置的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4)学习效果评价 自主性是网络公开课的主要特征之一。每个学习者自主选择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主制定,自我监督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课程一般不包括作业、实验、测试等学习活动,不提供学分和学习证明。 2. 慕课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1)发展与运作 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10、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在George Siemens与Stephen Downes设计的在线课程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中首先提出了MOOC这一概念2。2011年,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学生,注册学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导论网络在线课程,显示出慕课教学模式的巨大吸引力。2012年,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的Udacity慕课平台进入人们视野。随后,学科门类丰富,承载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的Coursera平台也完成创建。同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合作组建了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

11、的edX平台。 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edx平台首先推出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在?课程;其后,Coursera平台向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在线网络课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共建中文慕课平台。10月,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正式上线,面向全球提供高等教育资源。 (2)课程开发与资源形式 慕课课程开发涉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交互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教师、学校、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合作,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课程开发任务。 首先,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参与建设,优秀教师领衔授课,针对学习者学历层次多元化、知识需

12、求与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授课教师从学习者视角以单一知识点、主题或案例来组织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进度,预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据此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随堂练习、单元测试、例题讲解、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反复练习,强化知识点自我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上,以授课视频为主,为了保证好的学习效果,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视频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同时配以相关文档资料(PPT、PDF、Word)。 第三,在课程互动方面,教师、助教通过平台设置的讨论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及时解决学习者遇到的

13、问题。此外,学习者也可以借助其它社交软件,如: Facebook、Twitter、Google+、Wiki、QQ等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分享学习体验,共建学习内容。 (3)学生学习形式 首先,课程对学习者人数、年龄、学历层次、专业无限制,但需要通过平台注册才能进行课程选择与学习。 其次,每门课程有明确的开课和结束时间,课程以周为单位,学生可以查看课程信息,如:公告通知、教学日程安排、课件、作业与测试、考试、评分标准、考试等信息,随时查看课程的学习进度。 第三,每个视频学习后,需按时完成以客观试题为主的随堂练习、章节作业或实验任务,其完成结果会影响最终课程成绩评定。因此,自动评分功能允许学生多次提

14、交作业,在获得更高分的同时,亦提高了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讨论区向授课教师提问,并查看讨论区中发布的所有提问和回答,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问题讨论。 最后,在课程结束时需参加在线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学习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4)学习效果评价 由于选课人数众多,主要采用在线测评方法,一般采用结构化考核,主要包括五部分:学习时长,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随堂练习,检查知识点掌握情况;单元作业与测试,评价知识阶段掌握情况;参与论坛讨论,考察学生协同化学习运用情况;期末测试,考察知识综合应用效果。评价重点在学习过程,侧重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与综合表现,各部分占比可灵活设置,原则上

15、不应低于 60%3。对于达到评价标准的学生,可获取课程相应学分或证书(免费的电子版结业证书或付费的纸质版认证证书)。 3. 微课 “微课”是以简短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在线学习方式,面向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知识内容的网络课程4。 (1)发展与运作 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60秒课程”,将课程设计成:概念引入、解释、举例三部分;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 提出 “一分钟演讲”,他认为:学

16、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提出学生在一分钟内演讲须做到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 提出“微课”这一概念。2011年,胡铁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组织微课大赛,促使其在全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推广普及。 (2)课程开发与资源形式 在国外,微课开发逐渐由政府投入过渡到学术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自主创新引领应用,形成大规模覆盖面广的微课体系。在我国,微课主要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开发为主。授课者将知识内容按照学习者认知特点与学科逻辑划分为若干较小知识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