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2461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安保论文:安保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截止到20XX年12月,我国网民为亿,互联网普及率达%1,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阶段,网络舆情正成为互联网时代主要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安保工作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网络舆情的影响,民众对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安保工作开始有了监督机会。安保工作也从以前“只要领导满意、保障安全”的目标逐步转向尽可能地让民众称好,树立忠诚卫士的良好形象。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安保部门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网络舆情学术研究中,目前尚无安保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接近的是涉军、涉警方面的网络舆情研究。如李金满的网络舆情与警察

2、应对一文通过建立舆情引导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罗赞的自媒体时代涉警舆情的特点及其应对一文中从涉警舆情的特点出发,给出了警方的应对策略;马宏省的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研究一文,通过分析网络涉军负面网络舆情的表现及危害、成因,最终给出了应对举措;崔远航在积极扩散新媒体的“正能量”近年我国涉军网络舆情呈现与态势一文中指出,网络涉军舆情热度持续上升,议题分散多元。综上所述,目前涉军、涉警舆情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具体工作环境出发开展研究,对安保工作的适应度不高。本文在论述网络舆情对安保工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安保工作中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安保工作中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措施,为安保部门应

3、对网络舆情提供参考。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主要通过互联网传播和形成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2。习近平总书记20XX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网络发展势不可挡,它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3。当前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利益调整、新旧交替、阶层分化等原因,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各阶层利益追求愈加多样,公众话语权诉求不断高涨。这种复杂性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对安保工作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对安保环境的影响网民数量的激增、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安保环境较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安保工作随时可能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网民的不同动机

4、催化网络舆情的产生据统计,我国网民以20-29岁的青年网民占比最大,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发表意见,每当出现焦点事件,极有可能参与围观热议。较典型的网民动机有以下几种:仇官仇权。在安保任务中,往往需要对部分道路或场所采取管控措施以保证安全,但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安保工作的民众,经常会对这些管控措施心存抵触,加之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会有意或无意地触发平时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仇官仇权的心态。好奇炫耀。安保工作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普通民众一般不了解安保工作的情况和做法,不知道安保对象是谁,他们往往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安保措施,即使安保工作与己关系不大,但出于好奇,有可能将信息通过自媒体传播出去,制造“眼球效应”

5、,引起网络围观。“别有用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常借助网络资源,雇佣专业网络“推手”与“打手”操控网络发声,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风起哄,炒作舆情事件,破坏社会和谐环境。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放大网络舆情的效应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是舆情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些新媒体以其独有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传统媒体时代,舆情的传播基本属于单项传播,民众只是接受方,接受传播后只能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现实空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不能形成大规模的信息传输。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民众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下信息以“宇宙大爆炸”的方式和速度扩散和传播。据相关资料显示,借助网络、

6、手机等数字化传播手段,6分钟内第一手资料就能够上网,12小时形成第一轮炒作,24小时形成第二轮炒作4。这就导致了在网络时代,即使你我相隔万里,不但可以窃窃私语,更能呼风唤雨。对安保要人的影响对要人的安保不仅包括人身安全,也包括政治安全,要尽力维护要人的形象和声誉,注意政治影响。对要人人身安全的影响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过程大大缩短,舆情扩散速度加快。即使一个很小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酝酿爆发网络舆情,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人有可能到现场进行处置,安抚群众情绪。如果事件得不到有效控制,矛头可能会转向要人,影响要人的人身安全。如20XX年的贵州瓮安事件,就是在事件发生后负

7、责人接待过程中,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最终酿成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假若这起事件中有要人,事件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要人政治安全的影响网络舆情有时候虽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但是不良信息传播会严重影响要人的政治形象和威信。从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几年来的统计数据看,涉警舆情大多为负面信息,在网络空间里,这些负面消息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引导,编制成看似“合情合理”的谣言,而这些谣言一经爆出,很容易被不明真相的“正义网民”迅速传播,民众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会转化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不满或对领导体制的不信任。对安保队伍建设的影响安保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安保工作的成败

8、。网络舆情对安保队伍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安保队伍形象的影响安保人员自身形象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对安保部门的态度与要人安全,绝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安保人员形象建设得好,人民群众拥护安保工作,安保工作的群众基础雄厚,就更有利于开展安保工作,维护要人安全。反之,如果人民群众不支持安保工作,安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人安全则无从谈起。在自媒体时代,安保人员形象依赖于媒体传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安保工作,树立安保人员良好形象,促进安保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安保队伍管理的影响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软件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模

9、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发声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分享给他人,只要想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传播,声音或图像等信息随时随地都能够在网上传播。目前安保人员多是80、90后,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受网络影响较大,网上的信息有正能力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对安保人员的思想影响很大,如不及时加强队伍管理,极有可能引发队伍管理问题,给安保工作带来隐患。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民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虽然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安保形式有所改进,但是仍可能存在引起网络舆情事件的风险。因为,安保主体和安保措施是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和根本,也就是说,安保工作本身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因。因此,通过分析安保工

10、作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安保部门的应对能力。安保执勤主体方面在安保任务中,执勤主体不仅包括专门的安保人员,也包括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保卫力量。这些社会保卫力量可能是一名普通保安或任务志愿者,他们在任务的外围、与外部群众接触多,是最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的环节。原因可以归为两点: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不足执勤人员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一方面,网络舆情的重要社会影响没有根植在执勤人员的头脑中,网络舆情是只是在网络中运行,是不现实的,殊不知其对线下社会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少数人抱有“我是在为领导执行安保任务,没有人敢制作这方面的网络舆情”的思想,认为网络中形成的舆论场不会疯狂到哪

11、里,传统媒体的巨大权威仍然无法撼动,总是采取回避和轻视的态度,忽视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认为对舆论场的掌控还在自己可及范围之内,这都导致了执勤人员低估网络舆情的巨大社会影响。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不足网络舆情的应对离不开尚巧善变的技能。应对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平添负面舆论,加大处置难度。安保执勤人员应对网络舆情的技巧普遍不高。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一是执勤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应对技巧培训,媒体素养不高,不知道如何与媒体、网民打交道,遇到事件后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处理;二是执勤人员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一些重大安保任务,执勤强度大,经常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

12、受到不良刺激时,不注重控制个人情绪,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安保执勤措施方面外宾安保措施中的舆情风险因素在一些非知名外宾安保勤务中,外宾住地多是豪华宾馆,这些宾馆也对外开放,网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外宾。外宾外出活动时,由于地域、人情的差异,外宾的某些举止或行为可能会引起周围群众的关注,一些好奇的群众可能会拿到“朋友圈”去晒一晒自己的见闻,关注的人多了就可能引起舆情事件。例如,20XX年,非洲某国要人在上海访问期间,部分群众通过手机将要人的车队,拍下来上传到网上,并得到众多人的转发,暴露了要人的行踪,给下一步要人安保安全带来了隐患。又如,20XX年12月2日到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

13、11月19日,卡梅伦就开通了新浪微博,并且在12月2日上午7点39分一下飞机就利用微博成功发布了行程信息。在此后的几天的活动中,卡梅伦每到一处都会发布信息,将自己的行程“全程直播”给广大网友,被网友不断加以评论和转发。卡梅伦的这一举动虽然体现了政治家的亲民风范,但是给执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必须不断调整安保措施,保证安保对象安全。据统计,已经有100多位外国政要申请了微博,以后这种直播情况下的安保任务将成为常态。因此,在这些新媒体面前,外宾安保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网络舆情风险,时刻考验着安保部门的舆情应对能力。大型活动安保措施中的舆情风险因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虽然安保措施缓和了很多,但是仍然存

14、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在安保工作中不注意安保形式,限制过多,影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正常秩序,有可能在安保活动现场周围引发群众围观和群体性滞留,极易引发网络舆情。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举行诸如G20、博鳌论坛等大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经常有重量级的要人前来参加。大型活动具有场所公开、人群密集、财物集中、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节点特殊、临时搭建设施多且随意性强、媒体关注、情况复杂、安全隐患多等特点,活动中容易发生骚乱、踩踏等各种治安事件5。因此,安保措施数量多、种类杂,如社会面管控,交通秩序管理等,这些都有可能涉及民众的权益,若事先宣传教

15、育工作没有做好,则有可能触发网络舆情。例如在一次安保工作中,进行路线管控的交警以“为领导服务”的理由,拦截社会车辆,结果引起网络舆论的猛烈轰击,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还影响了要人的政治形象。3安保工作中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点措施网络环境的形成、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安保工作中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提升安保工作能力,提出了如下几点应对措施。树立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一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网络舆情。既要重视舆情对事件和社会的影响,及时关注其发展动态,积极应对;又不能过于恐惧,让网络舆情牵着鼻子走。坦然面对舆情,积极了解网络环境的特点,不断探索新媒体下网络舆

16、情的发生发展规律,改进安保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提高安保人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要不断加强对安保人员的网络舆情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分析过往的舆情案例,从根本上提升思想重视程度。认清网络舆情与网下社会之间的互动耦合机制,防止蝴蝶效应的发生。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大型活动中,安保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安保人员的技能,必须加强上岗前的培训6。一是选拔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能力全面、文字功底强、熟悉网络环境的安保干部,组建专业网络舆情应对队伍,负责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并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出现时,负责网上发帖、跟帖和撰写网评文章,及时开展正面引导,确保安保部门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二是对安保人员开展网络舆情知识培训,提升安保人员的媒体素养。开设网络知识、网络舆情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邀请舆情分析处理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对网络舆情培训,提高安保干部与媒体打交道、运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的能力,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